【吴钩】元明清三朝君主都是赵宋后裔?

栏目:钩沉考据
发布时间:2020-01-11 16:50:55
标签:元明清三朝君主、赵宋后裔
吴钩

作者简介:吴钩,男,西历一九七五年生,广东汕尾人。著有《隐权力:中国历史弈局的幕后推力》《隐权力2:中国传统社会的运行游戏》《重新发现宋朝》《中国的自由传统》《宋:现代的拂晓时辰》《原来你是这样的大侠:一部严肃的金庸社会史》《原来你是这样的宋朝》《风雅宋:看得见的大宋文明》《知宋:写给女儿的大宋历史》《宋仁宗:共治时代》等。

元明清三朝君主都是赵宋后裔?

作者:吴钩

来源:作者授权 儒家网 发布

          原载于 “我们都爱宋朝”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零年岁次己亥腊月十六日壬子

          耶稣2020年1月10日

 

 

 

南宋祥兴元年(1278)十二月二十日,文天祥部在我家乡一处叫五坡岭的山坡埋灶做饭,被元军围困,全军覆没。文天祥吞服下随身携带的冰片,意欲自尽殉国,却因为药力失效,未能死成,被元兵抓住。

 

次年,即祥兴二年(1279)春,南宋流亡政府与张弘范率领的元军在崖山展开最后一战,结果我们都知道,宋师大败,陆秀夫背负宋帝昺蹈海而死,数以万计的宋朝军人与遗民投水殉国。张世杰突围而出,却在海面遭遇台风,将士劝他登岸,他说:不必了。他登上柁楼,仰天大呼:“事已至此,难道是天意吗?如果上天不能复存赵宋,则大风吹翻我的船。”说完,风浪越来越大,船果然翻掉,张世杰落水殉国。

 

赵宋王朝至此覆灭。

 

但有意思的是,在一部分传统文人的想象中,赵宋国祚并没有断绝,而是延续至元朝。这得从南宋德祐二年(1276)说起,这一年元人兵临杭州城下,六岁的宋恭帝赵显上表投降;到了元至元二十五年(1288),已经成年的赵显被元世祖忽必烈遣送到西域学习佛法。相传赵显在西域认识了一名美貌的女子罕禄鲁氏,结为夫妇。在罕禄鲁氏怀有身孕的时候,她被周王(亦即未来的元明帝和世瓎)据为己有,未久诞下一子,取名妥欢贴睦尔,至顺四年(1333年),妥欢贴睦尔即位于上都,是为元顺帝。

 

 

 

又据称,永乐年间,朱棣皇帝看了宋列帝遗像之后,对近臣说:“宋太祖以下,虽是胡羊鼻,其气象清癯,若太医然。”又观元列帝像,“俱魁伟雄迈”,朱棣说:“都吃绵羊肉者。”待看到元顺帝的画像时,惊讶地说:“唯此何为类太医也?”也就是说,元顺帝的长相不类元朝列帝,反而更像赵宋列帝。

 

自元末明初以降,不少文人都相信元顺帝实为赵显之血脉。明初有文人写诗记述赵显身世:“惟昔祖宗受周禅,仁厚绰有三王风。虽因浪子失中国,此为君长传无穷。”这些文人天真地认为,赵宋以仁义立国,不应亡国。天不负宋,果然借赵显私生子将赵宋皇祚接续到元王朝,“知宋三百年之德泽不泯也”。

 

如此说来,明王朝取代元王朝,是不是就意味着赵宋国祚被终结了呢?不是。更富戏剧性的情节在后头——“自元世祖大都即位以来,凡一百有八年。汗避位出京时,弘吉喇忒哈吞(元顺帝妃子)仓猝遗失,藏匿覆瓮中,为明洪武所获。时哈吞怀娠已三月矣,默祝曰:‘弥月而产,势难留也;惟天悯佑,至十三月而生,乃得保全。’后果至十三月生一子,洪武以为己子,育之,此即明永乐也。”按这说法,明成祖朱棣竟然元顺帝的遗腹子。民间文人果然想象力丰富,他们创造了宋恭帝—元顺帝—明成祖的血缘传承图谱,为赵宋王朝续命三百年。

 

那么,明末清兵入关,取代明王朝,赵宋皇祚总该断了吧?不好意思,若按民间的说法,没有断。因为民间方志称,清朝皇族爱新觉罗氏正是为女真人所掠的宋徽宗、宋钦宗的后裔:“觉罗者,传为宋徽、钦之后。”另据女真历史研究大家金启宗先生的考据,“赵姓之‘赵’,实可发音曰‘觉罗’。‘觉罗’者即满洲人读‘赵’字之讹音也。”

 

如果这些传说都是真的,则宋后的元明清三朝均姓赵。然而,即便是元明清三朝均姓赵,又有什么意义呢?难道宋王朝就不算灭亡了吗?即使赵氏皇祚犹存,难道大宋的制度与文明就没有发生断裂吗?须知我们所惋惜者,并不是某一个王朝的覆灭,而是文明的失落。

 

13世纪,元朝先后灭掉金国、南宋,统一大江南北。这一次改朝换代,于中国历史的发展而言,事关重大,因为意味着宋朝制度出现了某种程度的断裂。宋元易代发生的制度断裂,主要体现在哪里呢?我们简单举几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宋朝人认为,君臣是一种公共关系,皇帝与大臣各有职守,各有职权,你皇帝再大,也不能侵占大臣的职权。但是在元朝,君臣关系变成了主奴关系,臣成为君的奴仆,大臣哪怕贵为宰相,他的身份也是皇上的家奴,也要入宫伺候皇上。

 

 

 

第二个例子,由于君臣关系变成了主奴关系,皇帝对大臣当然随便处置,想打屁股就拖下去打屁股,就如惩罚自己的奴隶,没什么不可以。这就是“廷杖”。

 

第三个例子,宋代之前的城市有夜禁制度,入夜即禁止居民上街蹓跶,居民要是晚上出来逛大街的话,被官府抓到了,是要打屁股的。好像有不少朋友很向往大唐,想穿越回去,我要提醒他们:如果你是夜猫子,习惯晚上出来逛街、喝酒,那就别穿越到唐朝了,要穿越的话,也应该穿越到宋朝,因为宋朝时,宵禁制开始松懈、瓦解,出现了繁华的夜市,24小时营业的商店。但是,到了元代,又恢复了宵禁,入夜之后,不准居民逛大街、摆宴席、点灯。

 

宋元之际发生的变局,当然不仅仅是这些,还体现在很多方面,我们就不一一细说了。总而言之,元朝建立的制度,与“唐宋变革”以来的宋朝制度之间,发生了一种断裂。

 

元朝的那些制度,主要继承自金国、辽国、草原部族的旧有制度,以及唐朝的一部分制度。我再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元朝会将一部分人口,比如从战争中掠夺来的人口,犯下罪行的人口,元朝政府会将这些人罚为奴隶,赏赐给贵族,这些奴隶的子孙后代,也将是奴隶,世世代代都是奴隶。这样的做法,元朝有,金国有,辽国有,唐朝也有,但宋朝是没有的。

 

那么元朝之后的明朝呢?明朝也会将一部分人口罚为奴隶。事实上,朱元璋建立明王朝,几乎全盘继承了元朝的制度遗产,比如当众打大臣屁股的廷杖制度,将一部分家庭划为军户的制度,晚上不准市民上街蹓跶的制度,出一趟远门要申请通行证的制度,等等,等等。

 

从经济制度的角度来看,朱元璋建立的体制甚至比元朝的还要落后,比如说,元朝的海外贸易还是延续宋朝制度,中国商人可以出海贸易,外国人也可以来中国做生意,而朱元璋却实行非常严厉的海禁,禁止中国商民出海,同时,外国人要来做生意,必须以朝贡的名义,带上你们国王上表称臣的“贡表”,按天朝规定的时间来,否则,就别来了。

 

 

 

朱元璋对市场、商业、金融都不感兴趣。他建立的王朝,好像也不需要发达的商品经济,因为政府的税收主要靠农业税,而且税率很低,5%左右,税收的总额也不多,大约是宋朝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这点税够不够用?应该说,在明代前期,是够用的,因为明王朝给发官员的薪水比较低,七品县令的月薪是7.5石大米,大约1000来斤的样子;衙门的公办用品,比如桌椅、笔墨、纸张,都向民间无偿征收;国家要修个城墙、建个水利工程什么的,也是征用劳务,不用发薪酬。

 

我们完全可以想象,这样的制度之下,是不可能有什么“资本主义萌芽”的。明王朝用了一二百年的时间,摆脱掉朱元璋定下来的制度,才有了晚明的商业繁华。但这个时候,跟明王朝灭亡已经不远了。

 

清兵入关,清承明制,实行的制度大体还是朱元璋的那一套,1793年,大清乾隆五十八年,发生了一件看似普通、实则很重要的事情:英国派了马戛尔尼使团,千里迢迢来到中国,向乾隆皇帝拜寿。当然,拜寿只是由头,其实是想向清政府提出自由通商的请求。当时,清廷还与英国使团在拜见乾隆皇帝的礼仪上闹出了一点小矛盾:清廷要求马戛尔尼双膝下跪,而马戛尔尼则坚持单膝下跪。我认为,礼仪问题是小问题,无关大局,不管是马戛尔尼入乡随俗,还是乾隆皇帝主随客便,都不影响历史大局,影响历史大局的是,乾隆皇帝拒绝了英国使团的通商要求,错过了融入近代通商体系的机会。

 

 

 

说起来也不奇怪,因为乾隆皇帝跟朱元璋一样,都是眼光短浅的帝王。直到晚清鸦片战争爆发,西方列强打进来,又摊上太平天国叛乱,在巨大的战争成本压力下,清政府才不得不将征税的重点转到商税、关税,兴办洋务,发展实业,重新拉开近代化转型的序幕。

 

之所以说“重新”,是因为类似的近代化,早在宋代时已经出现了。

 

 

责任编辑:近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