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世大儒的礼乐精神
——评南音古典乐舞戏《百世大儒陆九渊》
作者:贺嘉佳(九江学院艺术学院副教授)
来源:《中国艺术报》
时间:西历2019年12月9日
将一代大儒、心学祖师陆九渊的生平故事,搬上乐舞戏的舞台,这的确是历史上的第一次。由“汉唐乐府”古典乐舞剧团策划演出的南音古典乐舞戏《百世大儒陆九渊》,在纪念象山先生诞辰880周年之际,在他的故土江西抚州金溪县得以登场,让后世的人们通过精妙的艺术呈现,深深地感受到了儒家传承至今的“礼乐精神”!
第一幕神通之问
这是一次儒家文化与南音乐舞的奇妙结合,也是一次返本开新的艺术创新。南音源于前秦、兴于唐、成于宋,可谓中国音乐的“活化石”。当这种华夏音乐语言与南宋大儒的思想内涵交合为一的时候,就让观众们感到耳目一新。乐舞的全程皆以舞蹈伴之以南音,舞台上表演者没有任何唱词,表现了一种儒家温柔敦厚的“无言之美”,的确既承续古典又凸显前卫。这也恰是陈美娥女士1983年创建的“汉唐乐府”古典乐舞剧团始终追寻“立足传统、再造传统”之文化理想的结晶之一。
第二幕弱冠之志
乐舞戏的六幕被编创者布置得非常平衡:首幕《陆家坊》“神童之问·天地曷极”,讲的是少年陆九渊与兄弟们观星望斗的故事,小九渊追问宇宙之奥妙,终得“吾心便是宇宙,宇宙即是吾心”的顿悟。次幕《龙虎山》“弱冠之志·还我河山”,讲的是少年九渊得闻靖康之难消息后,“断甲勤习弓马”以图忠孝报国的故事。三幕《鹅湖寺》“鹅湖之辩·心即宇宙”则描绘了中国思想史上那场著名的“鹅湖之辩”,朱熹与陆九渊就“尊德性”与“道问学”所进行的哲学论辩由此首度得到了艺术呈现。四幕《象山书院》“伉俪之情·知音知心”则回归到家庭亲情,说的是爱卿夫人协助九渊创办象山书院、教化乡梓、美德齐家的故事。五幕《荆门》“荆门之治·巩我金城”再现的是九渊奉旨镇守荆门、固防古城、移风易俗的故事。终幕《百世大儒》“大成之庭·孔庙配祀”,讲了暮年九渊大限将至,最终威仪庄严地登堂入室的故事。整个六幕,结构严谨,一气呵成。
第三幕鹅湖之辩
象山“气象”,因南音之乐而得以彰显。每一幕都被配之以相应的南曲曲牌,以《忆秦娥》表现九渊与夫人之间的伉俪深情,以《倍滚叠》再现荆门戍防操练千军的恢弘气势,驾轻就熟地让整出乐舞戏呈现出阴阳结合、动静相宜的戏剧节奏。特别以足塔鼓那种“足鼓”的独特形式,从首幕《陆家坊》就开始使用,到次幕《龙虎山》就成为领衔,成为了音乐演出的一大亮点。在鹅湖论辩的环节,极妙地使用了南音大谱《思静板》,一口气用了《清风颂》《寰海谣》《普天乐》《庆丰年》和《千秋岁》五个乐章,运用得大气磅礴又典雅中和,极佳地显示出思想论辩的魅力,可谓“简易功夫终久大,支离事业竟浮沉”。
第五幕荆门之治
象山“故事”,更由舞蹈形式得以显现。在南音艺术的基础上,这出乐舞戏还吸纳了各种传统艺术要素,包括梨园各科的形式、武术各种的套路、点茶品香和花道的展演,使得儒家“礼乐精神”得到了全方位的呈现。其中,非常精彩的两个双人舞桥段便是:朱熹与陆九渊相对辩驳,编舞者使用了“太极扇”舞的形式,让两位哲人之间的一问一答、你来我往变得更具思辨意味;陆九渊与夫人在终幕那段一唱一和、难舍难分的对舞,采取了极小的身体动作与微妙的手部小范围旋转,将夫妻二者“心”的情意沟通显露无余。最后一幕《百世大儒》对“四佾舞”的使用也很贴切与适度,配之以南音上下四管,形成了堂上八音大合奏的“礼乐皇皇”的威严气度。
第六幕大成之庭
总之,这是一出难得的儒家大戏,笔者也曾任在尼山发布的《六小舞》的舞蹈编导,深知将儒家文化与乐舞形式结合的难度,但是《百世大儒陆九渊》却试图做到“巍巍大儒,歌之舞之,千秋万代,传之承之”,的确达到了“美善合一”!
《百世大儒》大合照
《百世大儒-陸九淵》首演
演出單位:漢唐樂府
演出日期:2019年10月25-27日
演出地點:江西.金溪.陸九淵文化藝術中心
攝影師:劉振祥
责任编辑:近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