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凤篪】疫中杂记(十六)

栏目:反思新冠灾疫、散思随札
发布时间:2020-03-31 07:55:19
标签:新冠疫情、疫中杂记
张凤篪

作者简介:张钰,字凤篪,男,西元1988年生,甘肃庆阳人,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本科毕业(2010年)。主要从事中国古典学术及晚清民国学术史的教学研究,致力于国学普及推广,兼任湖北省国学研究会副秘书长等。

疫中杂记(十六)

作者:张凤篪

来源:作者授权 儒家网 发布

时间:孔子二五七零年岁次庚子三月初八日癸酉

          耶稣2020年3月31日

 

2020/03/07,谢恩还是谢罪

 

说起来,“感恩”对于我来说真的不是个陌生词语。因为我所在的传统文化教育培训行业这几年就特别爱讲“感恩”。当然了,我也能够理解。民间的很多传统文化从业者,自身本身的知识水平、学养真的不高,所以同样是讨论“国学”,你经常会发现你和他说的不是一个东西,我们谈的是孔孟老庄等元典,他们关注的是《弟子规》《太上感应篇》《十善业经》。你没办法和他交流文字、音韵、训诂之学,也没法和他进行学术的、学理层面的切磋。他们看重的是实践、力行、是要多做少说,孝顺父母、爱惜粮食、感恩国家都属于他们的话语范畴之内。

 

比如说,很多做国学教育的人,肯定都听过一段叫做“感恩词”的东西:感恩天地滋养万物。感恩国家培养护佑。感恩父母养育之恩。感恩老师辛勤教导。感恩同学关心帮助。感恩农夫辛勤劳作。感恩大众信任支持及所有付出的人。这段话最早出自哪里我没有考证过,但大抵上属于那些倡导“力行弟子规”、学习“幸福人生讲座”的人最早流传使用的。与这段词相对应的还有一整套“仪轨”,属于集体活动的时候比如学习、用餐时的规定动作,像极了西方国家的餐前祷告。

 

我个人对这个一直是持保留意见的,虽然我所在的机构也曾经或者正在使用这些内容。从劝民从善的角度而言,这样一些浅显易懂、充满了仪式感的内容自然是尤其效果的,尤其是对于基层大众而言,它有一种近乎宗教的统摄力。但对于稍微有志于研究中国文化的人而言,这些东西大可不必太过在意,还是应该把更多的心思和精力放在对经典文本的研究上,还是要能够做出一些创造性的贡献来,为这个社会提供更多思想的、智慧的、哲学层面的东西。

 

而且,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说,感恩这件事情也不是可以教会的。我们的传统一直以来强调的都是“施恩不求报,与人不追悔”。《朱子家训》中说: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你从这个角度去看,你就知道我们今天真的是身处乱世,是一个群魔乱舞的末法时代。我们现在是为恶最恐人知晓,为善最怕人不知。自己做了那么多愚蠢的、错误的、草菅人命的、为害众生的事情,可是到今天为止,连一个出来道歉的都没有,说的最重的几句话不过是“深刻反思在这场地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大考中的不足,认真汲取教训”、“我们感到非常痛心、非常内疚、也非常自责”、“我现在是一种内疚、愧疚、自责的心态”、“我们愿意革职以谢天下”。稍微事情做的好了一点点了,形势好转了一丢丢了,就开始出来大声疾呼——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在广大市民、党员干部中开展感恩教育,听党话、跟党走,形成强大正能量。

 

“正能量”也是一个很奇怪的词语,这个词是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等主办的“汉语盘点2013”的年度国内字词。只是这几年,我们越来越搞不清楚什么叫正能量。至少在我的目力所及,似乎只有说功劳、唱赞歌、谈成绩、拍马屁才能算是正能量。稍微说点儿不合乎主旋律的话,就会被扣上各种各样的帽子,帽子大的时候甚至能直接给你一个“带路党”、“卖国贼”、“汉奸”的称号。批评和自我批评是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是党的传家宝。毛泽东同志说:“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可是,现实层面很多时候是,我批评你,你进行自我批评。

 

我迄今想起2008年王主席的那首词还心有余悸,可以说那首词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心理阴影。词是这么写的:天灾难避死何诉,主席唤,总理呼,党疼国爱,声声入废墟。十三亿人共一哭,纵做鬼,也幸福。银鹰战车救雏犊,左军叔,右警姑,民族大爱,亲历死也足。只盼坟前有屏幕,看奥运,同欢呼。

 

当然还有一个我不太明白的现象是,为什么要自己亲自下池塘,是对自己太不自信了吗?不是还有文联、作协、新闻工作者们吗?我在此前的文章里面就写过,政府、社会、公民本应该各司其职,你把你的工作做好了,自然有人表扬你,赞誉你,记得你。历史上官员离任,也不乏老百姓十里长街送万民伞的典故。可是你不该自己张口要,失了身份,跌了面子,砸了盘子,毁了清誉。俗话说,帮你是情分,不帮是本分,没有什么理所当然。同理,感谢你是我心胸宽广,不感恩那也是理所应当,没有什么非做不可。车有车道,马有马路,大家只需各司其事,各行其道——我做我的守法纳税好公民,你做你的一心一意好公仆。非要我三拜九叩谢主隆恩,那我还是建议您去看看心理医生——昨天不是刚公布了心理援助热线么,有病就得治,切莫讳疾忌医。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我们共产党人是革命者,但不是神仙。我们也吃五谷杂粮,也会犯错误。我们的高明之处就在于犯了错误就检讨,就立即改正。今天,我就是特意来向大家检讨错误的,向大家赔个不是,向大家赔个礼。”

 

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如今日子还长,且让我们看看,是你先学会谢罪,还是我先学会谢恩。

 

2020/03/08,爱在日常

 

今天上午天气晴好,下楼去取了快递,还去买了菜。快递是口罩,在微信小程序上预约的,上次本来也预约成功了,结果忘了及时付款提交订单被作废了。前两天看到又可以重新预约了——当然淘宝上也是有货的。新预约的还是50只90块钱,只是顺丰同城快递又上次看到的6元变成了10元。菜是社区联系的一家供应商,因为武商量贩团购的下单及送货时间都间隔太远,完全无法满足老百姓的需要。所以社区今天联系了一家供应商进来卖菜,下午的时候又联系了并不对口我们小区的中百超市送来得一些特价猪肉,10斤一份100元。

 

所有的菜都是已经称好了按份卖的,土豆20元/份、白萝卜10元/份、青椒10元/份、番茄25元/份、豌豆角17元/份、黄瓜14元/份,还有猪肉72元/份、排骨80元/份、热干面10元/份、胖头鱼40元/份、边鱼13元/份,总共大约有30个品类吧。我只买了一份土豆,回家称了一下刚好5斤,也就是说单价是4元/斤。这个价格,相比于超市公布的显然是高了,想必其他品类也是如此。可是,这些供应商大多也都是私人生意,不像国营超市有政府扶持补贴,所以,没有缺斤少两,没有以次充好,没有欺行霸市,明码标价、自由买卖,也是值得点赞致敬的。反正我是看到有好几位居民在群里投诉,我们街上的唯一一家菜市场的老板,也是小区的业主,她们最近也在卖菜。可是,居民们买回去才发现,冀南香面条当陈克明面条卖,鸡蛋极其袖珍一板不到两斤,排骨全是杂骨,生菜丢了一半,等等问题不一而足。

 

特殊时期,成本上涨可以理解。但是,涨价也有涨价的策略,说明缘由,合理上涨,百姓总是可以理解的。至少我最近所在的一些群里,大家对于各个店家都是相当的客气和有礼貌。毕竟这时候,这些人虽然挣你的钱,但也是在救你的命,解你的馋呢。不过,像这种以次充好、偷奸耍滑之辈,反正我是记住了。

 

国家统计局在2月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5.4%,创下2011年11月以来逾8年新高。其中,食品价格上涨20.6%,涨幅扩大3.2个百分点。具体而言,畜肉类价格上涨76.7%,猪肉价格上涨116.0%,鲜菜上涨17.1%,水产品涨3.8%,蛋类涨2.4%,粮食涨0.5%,鲜果下降了5.0%。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可想而知政府平抑物价的难度,以及这种物价恐怕还要持续一段时间对百姓生活造成的经济压力。

 

另外,口罩的问题其实在我这里早就解决了,我今天下去就是取我买的50个口罩。但是在排队买菜的地方,我真的看见有一个中年婆婆,戴了一只胸罩。我到自己家楼下的时候,又遇到另一对中年夫妻,看我手上拿着口罩(当时我已经把快递袋扔了),赶紧拦住问我在哪里买的?他说,他们家两口子已经没有存货,一个口罩戴了好几天了——很显然,他们既不知道微信上的“宜块钱”小程序,也不知道淘宝的“口罩专供湖北”。我收到的口罩是蓝色的一次性无纺布口罩,生产厂家是仙桃市利军无纺布制品有限公司,生产日期2月21日。50个装在一个塑料袋内,标注了销售范围“仅限湖北省内销售”,有趣的是有效期限写的是“疫情结束后6个月内”。

 

今天,湖北省首批作为境内返岗通行证明的“绿码”已通过“鄂汇办”发放。“绿码”在湖北各地通用、互认,并将逐步向省内开放,低风险区域将更早领到“绿码”。按照昨天新公布的疫情风险等级评估报告,目前全省低风险市县增至37个,中风险增至20个,高风险降至19个。一个在图书馆工作的朋友昨天发出来一份《关于未按时返汉人员考勤管理的通知》。通知上要求凡在外地的员工一律限3月10日前返汉,不得延误。不能返回的要提交申请说明理由,由领导审批核准、备案,“未返汉期间的考勤,按事假处理,扣减相应的绩效工资。对拒不提交申请,私自滞留外地人员,每滞留1日按1日旷工处理;连续旷工超过10个工作日的,单位可随时单方面解除聘用合同”。

 

发消息的朋友感慨,自己先是在外地时,因为是从武汉回来的被歧视了一波,这次又要因为是外地的,回不了武汉再被歧视一波。最重要的是,目前汽运不开,航班没有,只能走铁路。而他所在的地方到武汉的4趟车里面3趟已经停运,唯一运行的,经过他三番五次打12306的电话确认,客户小姐姐告知的都是“武汉不能上下,连车门都不开”。

 

世卫组织说,截至欧洲中部时间7日10时(北京时间7日17时),全球范围内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达到101927例,死亡病例达到3486例。其实我这些天已经基本不怎么看国际形势,但是,在全球已经有至少24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货物贸易采取管制措施的前提下,在中国人、湖北人、武汉人在前期被众多国家纷纷列入停发签证、禁止入境、强制遣返、主动隔离的范畴的背景下。我们是不是也真的可以对我们自己的人民负责一点,少一点大国姿态,多一点亿兆黎民,适当地加强管控措施,内外待遇一致呢?

 

广电总局策划了一个时代报告剧《在一起》,并且派了编剧之一的六六来武汉采访调研。据说这个剧由10个动人的故事组成,由10个著名编剧创作,每个故事分上、下两集,计划在国庆前推出。不晓得参加“正能量”培训班的作家会不会也成为其中的编剧之一。不过,我考证了一下,《湖北开始对作家实行“正能量”培训》是2月26日时候的事情,只是撞在了这个时间点,所有又被翻出来重新发了一次。当然,别人没有造谣造假,这件事情确实是存在的、发生过的,培训班的主题是“我们需要怎样的现实题材”,大家还就“如何为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文学力量”等话题展开了讨论。

 

这让人想起去年的《我和我的祖国》,也是7个导演7个故事,我当时还专门去电影院看了。一个人,看完之后也没啥特别的感觉,纯粹是因为当时在家里比较无聊。而且看电影对我而言更有趣的是,我住的地方距离电影院比较远,所以我可以走路过去,看完再走回来,等于是锻炼、娱乐休闲、消磨时光都不耽误。电影院楼下还有一家免费的“长江艺术观邸”,据说是华中地区最大的民营艺术馆,里面主要是些木雕、瓷器、石头啥的。

 

文学的事情,写作的事情究竟能不能培训,我不太清楚。我自己有写文章的习惯,也曾偶尔有那么几次被人夸赞文章写得好,或者像我请教怎么写文章。但是我实在不觉得有什么经验、方法和技巧可以传授,这个事情无非是多阅读、勤练笔罢了。北京大学陈平原教授也曾经不止一次谈起过,大学里面的文学教育的主要目标已经不是培养作家,能出大作家很好,没有也无所谓,因为我们办的不是作家班。我们能做的是养成热爱文学的风气以及欣赏文学的能力。学校里面的文学教育对于作家们的厚积薄发有一点作用,但我不能保证他一定通过这个训练能够成为著名作家。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我想,文学最重要的基石还是真实,在真实的基础上再去求善、求美。而且,这里的真善美不一定是高大上。事实上,人类历史上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是悲剧。因为整个人类的历史上,苦难才是生活的常态。正因为如此,作家才需要正视苦难、心怀悲悯,对民众多一份共情之心,对文字多一份敬畏之心,直面现实,凝视深渊,叩问人性。

 

当然,集体创作是我们国家在面对重大事件时的惯用手法,比如重大题材影视剧有之前的《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建军大业》,重大事故相关的影视剧有汶川地震之后出来的《人民至上》《汶川故事》《倾城》《震撼世界的七日》等。我最近还看到,太白文艺出版社与陕西省作家协会联合推出了长篇纪实文学《大国战“疫”》,号称是疫情暴发以来第一本深度反思人类与疫情、人类与动物、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战“疫”之书!此外,外文出版社紧急编辑出版了《武汉封城——坚守与逆行》《2020:中国战“疫”日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最美逆行者》,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推出了《战“疫”家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面对疫情,教育何为?》。

 

当然,上面这些我都不怎么感兴趣,罗列出来纯粹是为了记录一下。我比较想买的是北大国发院陈春花教授的新作《危机自救:企业逆境生存之道》。虽然她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作家,但至少她写的东西言之有物、真实可信,是在实实在在地面对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文过饰非、歌功颂德,就像她在新书封面的推荐语所写一样:对于企业来说,危机非偶然,或早、或晚、或大、或小,总会遇到。应对危机的方法有很多,但是其核心还是要依靠企业自救,能够正确认知危机,做坚定的领导者,展开有效的行动,锐意自我变革.....正是这些行动,帮助企业度过危机,成就卓越。

 

今天是三八妇女节,圈子里都是些祝贺、祝福的图文。就像父亲节、母亲节的时候,我们都能在朋友圈看到很多孝子贤孙一样。四个特定的人群节日,妇女节、青年节、儿童节、建军节;四个特定职业的节日:教师节、护士节、医师节、记者节,外加一个2018年设立的“中国农民丰收节”。如果你仔细研究就会发现,除了建军节是因为历史的缘故,其他的需要单独被设置节日的,基本上在生活中、工作中都是弱势群体,都是需要被特殊照顾或者引起重视的群体或者职业。

 

不过,至少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女性的表现都是要优于男性的。文能提笔安天下的,有作家方方。武能上马定乾坤的,有UFC张伟丽。全国妇联等4个部门昨天还联合发布了“一线医务人员抗疫巾帼英雄谱”,共有20位医护人员入选,今天国新办的发布会也是6位女性。可以说,在整个抗击疫情过程中,医护人员、社区基层工作者中女性占比都超过了一半,贡献自然不消多说,柔肩担重任,危难显芳华。

 

所以,与其在这样的日子里让幸福满溢,不如在平淡的生活中让女人开心。爱在日常,才不寻常!

 

2020/03/09,无奈人间痛哭生

 

昨天上午还是晴好天气,下午的时候就开始下雨,而且愈演愈烈,颇有一些夏季暴雨的感觉。阴沉的天气一直持续到今天,屋里屋外都是灰蒙蒙的一片,完全没有一点点春天的生机与活力。不过春天显然已经来了,至少我在朋友圈里看到了。柳树发芽了,梨花、桃花、樱花也开了,甚至乡下的油菜花也是大片大片的黄。

 

“截至3月8日24时,全国各级慈善组织、红十字会接受社会捐赠资金约292.9亿元,捐赠物资约5.22亿件。全国各级慈善组织、红十字会累计拨付捐赠资金约239.78亿元,拨付捐赠物资约4.66亿件。”公开渠道能够查询到的是,截止3月8日24时,湖北省、武汉市慈善总会,湖北省、武汉市红十字会分别接收了捐赠资金57.62亿、41.32亿、13.77亿、16.08亿,合计122.79亿。所以,我也不晓得这个统计的口径是什么样的,但看数据应该是包括了各种民间公益慈善组织和企业捐赠等。此外,红十字会果然不怎么受待见,毕竟数据不会撒谎的。

 

学校开学依然遥遥无期,虽然青海省今天已经有部分普通高中、中职学校开学。教育部在发布会上给出的建议是,第一要疫情基本得到控制,第二要家长社会都认为安全,第三要防控物资和条件准备到位。这三条没有明确说具体的时间,而且还提了可能需要精准到县一级来具体把控。3月1日的时候,我就给幼儿园的两位老总发了消息,提醒他们要有心理、经济和教育教学层面的准备,做好4月底可能才能开学的准备。当时的情况,甘肃省是2月21日降为三级响应,计划3月15日之后开学,预留了23天缓冲期;青海26日降为三级,且已经连续24天无新增,也是3月15日之后。所以我说,以湖北的大冶的情况来看,好的话可能3月底,差的话要到4月底,所以一定要心中有数。

 

钟南山院士表示,估计全球疫情发展,至少延续到6月份。以欧洲为例,27个欧盟成员国中仅剩塞浦路斯尚未发现确诊病例。意大利不仅确诊病例超过了7000,就是死亡人数也已经366人,病死率4.96%为全球最高。

 

文龙兄转发来一篇帖子,一个叫做“北平哨声”的公众号写了一篇《强烈建议:意大利、伊朗国际等航班直接飞抵武汉,进行隔离!》。我看的时候,这篇文章已经有10万+的阅读量,2000多人在看,还有百余人打赏。文章大概的观点是目前全国除了湖北武汉以外其他地方都很安全正常,在国际输入防控形势严峻的情况下,为了不影响其他省份的生产生活,建议把从意大利、伊朗、韩国、美国等地方飞到国内的航班统一都安排在武汉,这样全国的企业就可以正常复工。

 

我其实一直以来都不怎么批判其他的写作者,以免有“文人相轻”的嫌疑。自由包容的社会,应该允许多元化的声音。这一个多月以来,大量的公众号作者“不务正业”,写了很多关于疫情、关于湖北、关于武汉的稿件,而且因为大家禁足在家,疫情又牵挂着每个人的注意力,所以基本上都能引来大量的阅读、转发、评论和赞赏。写文章嘛,只要是原创,我愿意写,你愿意看,看完了还能给两个赏钱,这本无可厚非。虽然说,大量的公众号,包括一些有名的自媒体,他们的写作多半是在新闻素材基础上的再加工,把原先的新闻报道重新裁剪整合一下,加入一些情感性的表达或者逻辑性的分析,但毕竟付出了劳动。一些传播较广的稿件也让群众找到了宣泄表达情绪的窗口,引起了全社会对事件的关注。

 

可是,像上文这样的论调,这样赤裸裸地歧视、伤害武汉人的,我想未必是第一篇,也未必是最后一个。我在看了之后果断提交了投诉举报,投诉单号700634685,投诉时间8点09分。可是到我写日记的时候,此刻已经晚上11点多了,这篇文章依然健在。“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平和理性的表达是如此稀缺,正常公正的意见总难免被删,所以我们才会看到大量这样的言论,劣币驱逐良币,丑陋围殴善良,完全颠覆了我们的三观。

 

武汉市今天发短信说,市委宣传部联合市文化和旅游局等单位在全市开展居家“绽艺”文化活动,面向广大市民征集相关作品。其中,征集的内容包括了“江花——宅心春暖,战疫情深”文艺作品、“武汉伢宅家战疫”短视频作品、“居家战疫童画展·最美童画云画展”参选作品。优秀作品将纳入《武汉印象2020》丛书编撰、黄鹤群星奖评选等文艺活动,适时举办主题展演展示活动。这本是惯常的操作手法,我们一直都在这么干,可我隐隐还是觉得有些悲哀和难过。我们在一开始曾经害怕和担忧过的,丧事喜办,表彰奖励,开会轻功,大书特书,一样不少都全都已经来了。

 

比灾害更可怕的是次生灾害,比受伤更让人难过的是伤口撒盐。疫情爆发以来的无数个这样的夜晚,我都无法精心读书写作,就像陆游在《雨夜叹》中所写一样:

 

秋雨何曾住一滴,老夫危坐欲三更。

 

开元贞观事谁问?温洛荣河麈未清。

 

丰年犹有饿死虑,破屋自爱读书声。

 

刺经作制岂不美,无奈人间痛哭生!

 

责任编辑:近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