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石林作者简介:许石林,男,陕西蒲城人,中山大学毕业,现居深圳。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深圳市杂文学会会长、深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中国传媒大学客座教授,曾获首届中国鲁迅杂文奖、广东省鲁迅文艺奖、广东省有为文学奖。主要作品:《损品新三国》《尚食志》《文字是药做的》《饮食的隐情》《桃花扇底看前朝》《幸福的福,幸福的幸》《清风明月旧襟怀》《故乡是带刺的花》《每个人的故乡都是宇宙中心》等。主编丛书《近代学术名家散佚学术著作丛刊·民族风俗卷》《晚清民国戏曲文献整理与研究·艺术家文献》《深圳杂文丛书·第一辑》。 |
一个细节,多数人看到的是怪癖,很少有人看出“人情练达”
作者:许石林
来源:作者授权 儒家网 发布
原载于 《南都周刊》2014年4月,第800期
时间:孔子二五七零年岁次庚子三月廿二日丁亥
耶稣2020年4月14日
一般中国人骨子里是崇尚奢华的,即我要比你吃得好才算我成功、幸福—人心崇奢的深层原因,追究起来,恐怕是人多资源少带来的生存即吃饭的危机感,所以,我一直认为美食背后有深层的吃饭焦虑。
前些时,买了一台打果汁机—不是榨果汁机,以往的榨果汁机往往是刚买来很新鲜地用两次,之后就不堪忍受用完洗涤的麻烦,遂空置一边。这回买的是连果肉都打成细末的东西,关键是洗涤极为方便,使用比泡茶还便捷。所以天天用,也给朋友同事推荐。
有朋友和同事网购,同样的牌子,却要贵上好几倍,最甚者贵十倍。我笑道:一次打果汁,总共用不到一分钟时间,你非要买全自动、智能等等所谓最高档的,其实不过是在基本功能再添加一点点花哨而已,你们心中那种“我的幸福不算幸福,我要比别人幸福才算幸福”的思想,就是商家的利润来源。这就是中国的心理,我一筷子下去,等于别人十筷子一百筷子,我能吃到别人吃不到的东西,才算幸福。所以,中国美食的另一面,就是竞逐豪奢。所以,需要一种价值观矫正并引导这种习惯。
中国古圣先贤有关饮食的思想,比如《礼记》中的“十四毋”,都是对人饮食本能的节制和约束,使人吃饭的时候看上去很美。
曲阜孔府的档案、轶闻中,有一条说到曲阜人家每有喜事摆宴,以能请孔子76代嫡孙、衍圣公孔令贻为荣。可是,到了那天,衍圣公礼到、题写的牌匾或其他题词也到,就是公爷孔令贻本人不到。人不到,但是差人传话:要办喜事的人家给公爷打包送菜过去,而且一定要剩菜,因为公爷就喜欢吃办喜事的人家席上撤下来的残羹剩菜,而且特别喜好把菜都放得有点儿酸味儿的,即曲阜人说的“杂和菜”,北京人叫“折箩”。孔令贻的女儿孔德懋也写过这个故实,孔德懋老人今尚健在,此说当不虚。我去曲阜数次,也屡闻此传说。
浅躁者多以为孔令贻口味怪异,不免笑其富贵之身却有如此卑陋的嗜好。
您道衍圣公孔令贻先生专好这一口儿剩菜吗?我的理解,不是。您想想,一般人家办喜事,花费已经不少,如果再接待衍圣公,就更不得了了,礼仪排场车马不说,就是公爷公太太以及随行人员就不少,这不都得接待吗?还有,接待公爷一行,那喜事的男女主角不得靠后吗?一天的风头不都得让给公爷吗?所以,动静太大,花销不少。因此说,让公爷大驾亲自到,就跟搅局差不多。
再说,曲阜那么大,差不多天天都有办喜事的,遇到好日子,一天数家、十数家办喜事的,公爷能去了这家不去那家吗?您因为走不开,没去谁家,谁脸上多不好看呐?所以,只能是派代表送礼去。但是,办喜事的人家,最喜欢客人吃饭喝喜酒,吃饭才是事主最大的荣耀。您不吃饭,单是差人送礼,似乎有点例行公事、应付敷衍的意思。所以,孔令贻特别嘱咐,专门让人请事主家给他打个包,就是带点自己喜欢吃的剩菜回去。这样一来,深居简出、高高在上的衍圣公,就和蔼亲切、平易近人了。
这就是人情练达。一般人理解不了,那些挖孔令贻坟、将他的遗体挂在树上批斗的人就更理解不了了。
责任编辑:近复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