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钩】《清平乐》里的宋人为什么都叫仁宗为“官家”?

栏目:钩沉考据
发布时间:2020-04-16 01:22:15
标签:《清平乐》、官家
吴钩

作者简介:吴钩,男,西历一九七五年生,广东汕尾人。著有《隐权力:中国历史弈局的幕后推力》《隐权力2:中国传统社会的运行游戏》《重新发现宋朝》《中国的自由传统》《宋:现代的拂晓时辰》《原来你是这样的大侠:一部严肃的金庸社会史》《原来你是这样的宋朝》《风雅宋:看得见的大宋文明》《知宋:写给女儿的大宋历史》《宋仁宗:共治时代》等。

《清平乐》里的宋人为什么都叫仁宗为“官家”?

作者:吴钩

来源:作者授权 儒家网 发布

          原载于 “我们都爱宋朝”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零年岁次庚子三月廿二日丁亥

          耶稣2020年4月14日

 

正在看电视剧《清平乐》的朋友会发现,剧中,不管是朝臣,还是市民,抑或是宫中的内侍、宫女、后妃,都称宋仁宗为“官家”。有网友问:宋朝人真的习惯称皇帝为“官家”吗?这是真的。宋人在不那么正式的场合,确实习惯以“官家”称呼皇帝。

 

那为什么会有“官家”的称呼呢?称“官家”有什么寓意吗?

 

我记得研究潜规则的吴思先生早年提过一个概念:官家主义。吴先生这么解释官家:

 

官家这个词在古汉语里有三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皇帝,大家看《水浒》,说赵官家,说的是谁?就是皇帝。从五代起,官家就有了皇帝的意思。第二层意思,官家是指衙门,县衙门、吏部衙门、户部衙门等等,条条块块的各级衙门。这张桌子是谁的?官家的。这意思就跟现在说桌子是公家的、单位的一样。第三层意思,指的是官僚个人,对官僚个人尊称的就是官家。

 

官家在古汉语里有三个意思,皇帝、衙门、个人,其中的每一个主体,都有自己立法定规说了算的空间。皇帝说了算的那套规矩就是王法。各衙门说了算的那套规矩是体现部门利益的各种立法。官僚个人说了算的那套规矩就是潜规则。总之,围绕着官员个人建立了潜规则体系,围绕着衙门建立了部门法规,围绕着皇帝建立了王法,这三个主体各有各的立法定规的空间,合起来形成的整体就叫官家主义。

 

但这种对“官家”的理解,只是吴先生的个人创见,绝不是宋人称君主为“官家”的原因,也不是宋代“官家”一说的涵义。

 

目力所及,“官家”一词最早见于汉代文献,《西汉会要》中即有“官家之惠优于三代,豪强之暴酷于亡秦”的说法,这里的“官家”,意为公家,并非特指皇帝。在古人的用语习惯中,官字含有公共、公家之义。因而,官家即公家也。

 

之后,在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偶见人们用“官家”指代君王。进入宋代,“官家”的使用才变得十分频繁。宋人以“官家”指称皇帝,应该是延续前人的用语习惯。至于为什么以“官家”特指皇帝,一些宋朝人也很好奇,宋朝皇帝曾向博学的大臣请教。史载:

 

1)太宗尝问杜镐曰:“今人皆呼朕为官家,其义未谕,何谓也?”镐对曰:“臣闻三皇官天下,五帝家天下。考诸古谊,深合于此。”上甚悦其对。

 

2)李侍读仲容善饮,号李万回。真宗饮量无敌,欲对饮,则召公。一夕,上命巨觥,仲容曰:“告官家免巨觥。”上因问何故谓天子为官家,仲容对:“蒋济《万机论》:三皇官天下,五帝家天下。兼皇帝之德,故曰官家。”上大喜曰:“真所谓君臣千载一遇也。”

 

按此解释,“官家”之说出自“三皇官天下,五帝家天下”的典故。那么“三皇官天下,五帝家天下”又是什么意思呢?其实,杜镐与李万回所说的“三皇官天下,五帝家天下”是有意无意的讹误,因为按更古老的《韩氏易传》,实为“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下。家以传子,官以传贤。”宋朝学者程大昌也在《演繁露》中指出:“五帝官天下,以天下为公,而使仕者任之,是为官矣;三王家天下,则以天下为己有者也。”

 

原来,所谓“五帝官天下”,是指尧舜时代的禅让制,天下为公,选贤与能。官,即公也;所谓“三王家天下”,则指夏商周三代的世袭制,天下归于一家一姓。也就是说,“官家”两字,包含了两种人间君主的产生方式:选举还是世袭。官(公)天下还是家天下。

 

而杜镐与李万回在回答皇帝提问时,称“官家”之寓意乃是兼“三皇五帝”之德,这应该是在拍皇帝的马屁而已,所以宋太宗与宋真宗听了,才会“甚悦”、“大喜”。

 

 

 

我倒认为,宋人以“官家”称宋皇,当是在提醒君主: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也;官家者,公家也。君主当无私,以四海为家,成为公的代表。

 

首先,宋朝士大夫确有“天下为公”的理念。南宋时,宋高宗意欲与金国议和,一名主张抗金到底的御史台检法官——方廷实慨然上疏,向皇帝提出抗议:“今使人以‘江南诏谕’为名,或传陛下欲屈膝受诏,则臣下不知所谓也。呜呼!谁为陛下谋此也?天下者,中国之天下,祖宗之天下,群臣、万姓、三军之天下,非陛下之天下。”疏上,方廷实因敢言,升为监察御史。

 

其次,宋朝君主也不得不承认家天下为“德薄”。宋太宗曾在《诫诸王诏》告诫赵氏子孙:“敕:朕闻五帝官天下,而禅让于贤;三王家天下,而封树其子。德已薄矣,可不慎乎!”

 

换言之,自禅让制终结之后,天下为私,宋朝也不例外,也属于“家天下”,皇位是赵家的,但是,不管皇帝本人,还是士大夫,都不得不承认“家天下”是无可奈何的选择,是“德薄”之事;“公天下”才是理想的政治。因此,作为皇帝,“可不慎乎”;而作为士大夫,则当以天下为己任。于是,在宋朝,“君主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便成了一种自然而然的政体。

 

宋朝的“官家”之义,当作如是解。

 

 

责任编辑:近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