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亦 著《拜礼研究》出版暨前言、后记

栏目:新书快递
发布时间:2020-04-18 18:16:03
标签:《拜礼研究》
曾亦

作者简介:曾亦,男,西元一九六九年生,湖南新化人,复旦大学哲学博士。曾任职于复旦大学社会学系,现任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经学研究所所长,兼任复旦大学儒学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思想史研究中心研究员、上海儒学研究会副会长。著有《本体与工夫—湖湘学派研究》《共和与君主—康有为晚期政治思想研究》《春秋公羊学史》《儒家伦理与中国社会》,主编《何谓普世?谁之价值?》等。

曾亦 著《拜礼研究》出版暨前言、后记

 

 

 

书名:《拜礼研究》

作者:曾亦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3月

 

内容简介

 

全书共分四章。第一章主要是厘清概念,如拜礼的定义,坐、跪与拜,揖与拜,拱手,尚左尚右和拜之仪容等;第二章是考证《周礼》九拜,主要梳理了历代注疏家对空首、稽首、顿首、肃拜、吉拜与凶拜、振动、奇拜与褒拜的认识;第三章考证了《仪礼》中的相见仪节,如士冠礼、士昏礼、士相见礼、饮酒及诸食礼、射礼、朝聘礼、丧礼和祭礼的细节。第四章主要探究历代拜礼沿革及今日相见礼,如男子之揖拜、女子之拜、军中之礼等。另有专篇探讨清代满人之礼和民国之后新观念下的相见礼。

 

作者简介

 

曾亦,1969年6月生,湖南新化人。复旦大学政治学专业本科、中国哲学专业硕士、博士。现为同济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撰有《本体与工夫—湖湘学派研究》、《共和与君主—康有为晚期政治思想研究》、《春秋公羊学史》、《儒家伦理与中国社会》等专著,以及学术论文近百篇。

 

目录

 

第一章 释拜

    一 坐、跪与拜

    二 揖与拜

    三 拱手

    四 尚左尚右

    五 拜之仪容

 

第二章 《周礼》九拜考

    一 空首

    二 稽首

    三 顿首

    四 肃拜

    五 吉拜与凶拜

    六 振动

    七 奇拜与褒拜

 

第三章 《仪礼》中的相见仪节

    一 士冠礼

    二 士昏礼

    三 士相见礼

    四 饮酒及诸食礼

    五 射礼

    六 朝聘礼

    七 丧礼

    八 祭礼

 

第四章 历代拜礼沿革及今日相见礼

    一 男子之揖拜

    二 女子之拜

    三 军中之礼

    四 满人之礼

    五 平等观念之下的相见礼

 

前言

 

曾亦

 

拜礼,本为古人事神之仪,故《周礼·春官·太祝》辨九拜,以为“享右祭祀”是也。其后渐施于君臣、上下之间,至于平敌相见,亦莫不有拜矣。故自民国以降,凡人相见之拜虽废,然于事鬼神之际,犹多存拜体,盖以为非如此,不足以致敬于鬼神也。

 

然有跪而拜者,亦有立而拜者,皆与古人起居方式有关。[古人多以拜爲跪拜,此殆魏晋以前之礼。阎若璩《濳邱札记》云:“古之拜,今之揖。《论语》‘拜而受之’,一揖也;‘再拜而送之’,两揖也。古之揖,今之拱手。”徐灏亦主此说,曰:“古人席地而坐,其足向后,坐而拜手,则有似乎俯伏稽首者,而实非也。故有立而拜者,有坐而拜者,其仪虽异而敬则同。”(徐灏:《通介堂经说》卷37)故不独有跪拜,亦有立拜者,则揖是也。]魏晋以前,平居则并膝席地,是爲坐也;若拜,则引身跪而后俯身,盖因其便也。虽然,犹有立而拱手者,盖揖也。其后,五胡迭据中原,汉人亦渐便其俗,遂垂足而坐矣。故时人行礼,颇取立姿,至其拜也,则出乎自卑尊人之故,犹先跪而后成拜也。驯至清季,国人惑于西人平等观念,遂以数千年拜礼为不平等之表现,乃尽除跪拜拱手之仪,而以鞠躬、握手诸节代之。此诚数千年古俗之大变,究其实,盖欲自尊故也,而名教之废亦由此可见矣。

 

古俗之嬗递,遂影响历代礼家对经典中拜礼之解释。《周礼》本有“九拜”之说,向为后世释拜之渊薮。汉人虽去古未远,然已有异说,至唐人则颇染胡俗,其说已不明究竟。其中,郑玄注颇疏略,而贾公彦、孔颖达二疏,更启后人疑议。清人素以考据相高,亦于此礼颇加辨析,虽不可谓不精,然犹异说纷纭,迄未有定论也。

 

今人习于西俗,去古较清人益远。近数年来,时值国学大热之际,其中颇有豪杰之士,思欲存古礼于今世,然多见舛误,则某亦不得不思为讲求此礼焉。

 

后记

 

吾国素称礼仪之邦,其节文之繁缛,颇见于凡人相见之际。某幼承庭训,不过身稍屈曲,呼人以尊称而已。及长,则习于握手之礼。尝丁外王父忧,以其无子,唯有数女,某遂承母命以答宾吊,乃用顿首之礼焉。越十年,始有志于礼学。尝读《曲礼》“遭先生于道,趋而进,正立拱手”一条,深体握手礼之不便,乃悟吾国圣人制礼之精意,正在“毋不敬”一句,而今人徒尚粗质,而失敬意远矣。

 

近二十年来,国学日热,且渐而下移于民间矣。其间,颇有激进人士思欲复古礼,尤于婚丧祭诸事,以爲今日当务之急焉。某数观彼等行礼,种种仪节之疏略讹谬且不论,唯于拜跪一节,已颇失之,遑论他端耶!故某今欲详考此礼,非独发思古之情,且叹恨今日之阙礼,盖亦欲施诸当下,以正诸君子之失耳。遂取《周礼•太祝》一篇读之,乃知此礼之失传,未当独病于今人,实由来有自矣。昔郑康成注训九拜,简略明决,盖以汉人去古未远,故不欲为赘辞耳。洎乎永嘉南渡,吾国渐染胡俗,遂因循积习而不改。至贾、孔疏礼,已病时人窅不知古,遂加确释,而种种异说乃因蜂起。驯至清人治经,虽以考古是务,然终未有确论。其后清社既屋,惜乎旧学亦随之中衰矣。某尝哀近人重罹胡俗之变夏,且去古益远,不独于古礼有茫昧无稽之惑,又适逢新国开辟,多质素无华,遂于古时制礼之盛事,乃终始鄙薄不屑焉。近十数年来,文物滋盛,乃有讲求斯礼者,惜乎不得其门耳。

 

某自撰此书以来,深感此礼考辨之难,数易其稿,乃迁移至今。其间徐到稳君多方搜集资料,襄助尤多。近得责编但诚君之力,费心覈校,始得锓版。种种恩意,铭刻于心,兹并致谢焉!

 

己亥年新化曾亦记于沪上四漏斋。

 

责任编辑:近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