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钩】官家与背默天团的帽子为什么长着长翅膀?

栏目:钩沉考据
发布时间:2020-04-28 17:44:08
标签:《清平乐》
吴钩

作者简介:吴钩,男,西历一九七五年生,广东汕尾人。著有《隐权力:中国历史弈局的幕后推力》《隐权力2:中国传统社会的运行游戏》《重新发现宋朝》《中国的自由传统》《宋:现代的拂晓时辰》《原来你是这样的大侠:一部严肃的金庸社会史》《原来你是这样的宋朝》《风雅宋:看得见的大宋文明》《知宋:写给女儿的大宋历史》《宋仁宗:共治时代》等。

官家与背默天团的帽子为什么长着长翅膀?

作者:吴钩

来源:作者授权 儒家网 发布

          原载于 “我们都爱宋朝”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零年岁次庚子四月初四日己亥

          耶稣2020年4月26日

 

 

 

(《清平乐》剧照)

 

就服饰、道具、化妆方面而言,正在播出的《清平乐》可谓是不可多得的良心剧了。剧中展现的宋代君臣服装是相当考究的,常朝、退朝后、大朝会的着装各不相同,均与史实相合。看剧的观众一定会看到,剧中最常见、最醒眼的官员穿戴,是一顶长翅的官帽。有人忍不住问道:为什么宋朝官员的帽子会长着这么长的翅膀?

 

而有一些网文则煞有介事地介绍说:“赵匡胤黄袍加身登基以后,大臣们还没习惯角色的转换,总是没尊没卑。某天,心胸狭窄的赵匡胤见官员上朝交头接耳,勃然大怒,心生一计,下旨开发出一种特别的帽子,两边加两根长长的翅子,专供官员上朝使用,防止他们相互咬耳朵说悄悄话。”说宋朝官员的长翅官帽就是这么来的。有一家文史杂志也信以为真,将这个“典故”刊登出来。

 

其实,这是一则彻头彻尾的以讹传讹的历史谣言。谣言所说的带有两根长翅子的官帽,正式的名称叫做“展脚幞头”。展脚幞头既不是赵匡胤发明的,也不是用来防止交头接耳的。

 

 

 

早在宋代之前的唐、五代,就出现了展脚幞头,宋人王得臣的《麈史》说得很清楚:“幞头,后周武帝为四脚,谓之折上巾。……后又为两阔脚,短而锐者,名牛耳幞头,唐谓之软裹。至中末以后,浸为展脚者,今所服是也。然则制度靡一,出于人之私好而已。”

 

那么,这个“赵匡胤发明了长翅官帽,以防大臣交头接耳”的谣言是从哪里来的?源头是元人笔记《席上腐谈》:“唐人幞头,初以皂纱为之,后以其软,遂折桐木山子在前衬起,名曰举容头,以为起于鱼朝恩。五代相承用之,至宋乃易以藤织者,仍易以纱,后又易以漆纱。周武所制,不过如今之结巾,就垂两角。初无带,唐人添四带,以两角垂前,两角垂后;宋又横两角,以铁线张之,庶免朝见之时偶语。”

 

但《席上腐谈》是出了名的造谣小本本,《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这本书“上卷前数十条为考证名物之语,词意多肤浅无稽,……多附会穿凿不足据”。但以讹传讹的人完全无视这条忠告,估计也没看过。

 

 

 

(《清平乐》剧照)

 

还有一些细心的观众发现,剧中,晏殊、范仲淹、欧阳修等“背诵默写天团”成员的官服,为什么颜色各不相同,有的是紫色,有的是红色,有的是青色?官员服色不同,是因为官品不同。宋朝沿用唐朝服色制度,以公服颜色区分官品。北宋前期(今仁宗朝),三品以上官员服紫,五品以上服朱,七品以上服绿,九品以上服青。宋神宗元丰改制之后,四品以上服紫,七品以上服绯,九品以上服绿,去青不用。

 

这一点与明清时期的官服制度不一样。明清官服是以胸前的图案来区别官品的,这个图案,叫做“补子”。不同品阶的文武官员,补子图案各不一样:文官绣禽,以示文明,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云雁,五品白鹇,六品鹭鸶,七品鸂鶒(xīchì),八品黄鹂,九品鹌鹑;武官绣兽,以示威猛:一品、二品狮子,三品、四品虎豹,五品熊罴,六品、七品彪,八品犀牛,九品海马。成语“衣冠禽兽”就是这么来的。

 

 

 

 

 

请注意,宋朝的官服是没有补子的。以前曾看过两部以宋朝为历史背景的电视剧:《苏东坡》与《神探包青天》,剧中的苏轼、包拯等宋代官员都身穿带补子的官服出场,真是笑话。

 

既然要拍历史题材的电视剧,还是用心一点,考究一点,不要以为观众那么好糊弄。在这方面,《清平乐》做得不错。

 

责任编辑:近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