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述先文集》出版暨郭齐勇撰总序

栏目:新书快递
发布时间:2020-04-30 00:07:34
标签:《刘述先文集》


 

 

书名:《刘述先文集》

作者: 刘述先

 郭齐勇、胡治洪、姚才刚 编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20年1月

 

【刘述先先生简介】

 

刘述先(1934—2016),第三代新儒家代表人物,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哲学家与哲学史家。原籍江西吉安,生于上海。台湾大学哲学系文学士、哲学研究所硕士,南伊利诺伊大学哲学博士。曾任东海大学副教授、南伊利诺伊大学哲学系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讲座教授兼系主任、“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特聘讲座研究员、东吴大学端木恺讲座教授、香港科技大学包玉刚杰出访问讲座教授等。出版中英文专著三十余种、编著及译著二十余种,发表中英文论文三百余篇。其著作将深奥学理与实存体验融为一体,既富有哲学思辨性,又充溢着人生智慧。

 

《第一卷语意学与文学欣赏》简介

 

本卷收入《语意学与真理》《文学欣赏的灵魂》《马尔罗与中国》三种著作,反映了刘述先先生对20世纪前沿性的语言哲学和科学哲学的及时跟进与精深研究,对中外文学名著的广泛涉猎与独到感悟,对闻人时事的敏锐把握与深入探讨,颇见其思维之缜密,情感之细腻,兴趣之广博。《语意学与真理》收入八篇论文、一篇自序和一篇附录,该书“不仅介绍了一些有关现代语意学与科学哲学的新知识,同时还运用我们自己的头脑分辨与思索,为未来的语意学与科学哲学的观念找寻一条健全的出路”。《文学欣赏的灵魂》收入二十篇文学评论和一篇附录,首列三通序文,末缀一篇跋语,涉及古典希腊和古代北欧神话,塞万提斯、狄更斯、施笃姆、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左拉、哈代、高尔斯华绥、纪德、杰克·伦敦、劳伦斯、雷马克、索尔仁尼琴等的小说,莎士比亚、歌德等的戏剧,以及《红楼梦》的境界与价值,以哲学的眼光透视文学作品的意蕴,“捕捉文学作品背后的灵魂”,“挖掘一个丰富的文学心灵所能表现的重重细微暗影”,“树立几个良好的欣赏的例证,以求建树起来一个真挚的深邃的‘文学欣赏的灵魂’来”。《马尔罗与中国》是关于富有传奇性的现当代法国作家安德烈·马尔罗的评传,叙述了马尔罗跌宕起伏的生平经历,评论了他的几部以现代中国革命为题材的文学作品,“看完全书,读者可以对马尔罗其人、他的思想与作品,有一通盘的印象”。

 

策划编辑 王琬莹

责任编辑 吴冰华

封面设计 王齐云

 

《第二卷文化哲学的试探》简介

 

本卷收入《文化哲学的试探》和《文化与哲学的探索》两种著作,表现了刘述先先生对于交叉或涵盖于文化哲学范畴内的历史哲学和符号哲学的深入探究,对于当代中西文化界、知识界、学术界、思想界乃至哲学界的广泛体察,以及对于传统文化之当下意义和未来前景的独到思考。《文化哲学的试探》弁以两篇序言,正文分为三章,第一章探讨现代德国哲学家斯宾格勒的历史文化型态学的义界、内容及其得失,第二章研究另一位现代德国哲学家卡西勒的符号形式哲学的思路、要素及其优缺,第三章提出未来文化哲学理论建构方向的构想,“斯宾格勒与卡西勒是任何研究文化哲学的人所必须经过的两块里程碑”。《文化与哲学的探索》首列一序,正文分为三部凡二十篇,第一部六篇文章主要表明现当代中国知识分子对于国家民族前途的探求,第二部七篇文章主要论说通过中西文化比较所见传统与现代各自的优点与限制,第三部七篇文章主要陈述传统精义之把握与现代性之取舍的关系,“总结来说,是要建立一个比较合理的制度,让个人能够自由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体现自己的生命内在本具的价值”。

 

策划编辑 王琬莹

责任编辑 符爱霞

封面设计 王齐云

 

《第三卷朱子理学与黄宗羲心学》简介

 

本卷收入《朱子哲学思想的发展与完成》和《黄宗羲心学的定位》两种著作,通过剖析集宋代理学之大成的朱熹和作为明代心学殿军的黄宗羲这两个典型人物的学思内涵,比较集中地体现了刘述先先生关于宋明儒学研究的成就及其学术思想观点。《朱子哲学思想的发展与完成》首列三篇序文,正文分为“朱子哲学思想的发展”、“朱子哲学思想的完成”、“朱子的历史地位及其思想之现代意义”三部凡十章。第一部四章论述朱熹的家学师承、性格志趣、为学进路及其参悟中和与论辩仁说的学思经历,勾勒出朱熹哲学思想的发展脉络。第二部两章呈现朱熹的心性情三分架局的人性论及其理气二元不离不杂的形上学,厘定了朱熹哲学思想的完成形态。第三部四章梳理朱熹哲学思想自南宋以降与皇权政治、功利取向、陆王心学以及佛道诸家的摩荡,并基于现代观点评论了朱熹本体论、宇宙论、践履论、政治论的得失。附录七篇以专题形式对朱熹生平思想的某些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对于深于宋明儒学内部义理的人,有关这个题目所涉及的义理分疏,是一个无法逃避的大问题,必须加以正视;而所作的取舍,即影响到我们今日的态度,并不缺乏其现代意义”。《黄宗羲心学的定位》弁以自序和绪言各一篇,正文分为六章,依次论述黄宗羲(梨洲)对于刘蕺山思想的继承、对于王阳明思想的简择、对于朱子思想的批评、其本人心学思想的定位、其《明儒学案》的义理及其在思想史上的贡献与地位;与一般研究著作由先到后的叙述方式相反,刘先生此著认为“用倒溯的方法才能清楚地把握到梨洲心学思想的定位”。

 

策划编辑 王琬莹

责任编辑 符爱霞

封面设计 王齐云

 

《第四卷生命情调的抉择》简介

 

进入20世纪以来,东西方文明之间的交流与碰撞日益频繁,主张东西方文化与哲学融合互摄的呼声与日俱增。本卷收录的《生命情调的抉择》《中国哲学与现代化》《新时代哲学的信念与方法》三种著作主要围绕以上时代主题而展开。刘述先先生从现代人的视角重新审视了中国传统文化与哲学的利弊得失,并通过比较,寻觅东西方文化与哲学交流互鉴的契合点,从而达到超越式融合的目的,努力促进中国传统文化与哲学的创造性转化。《生命情调的抉择》包括两篇自序及十三篇正文,旨在阐释中国哲学的内在精神与时代意义,涉及中国哲学的未来、中国史学与哲学的研究、儒家哲学的现代意义、儒家生命情调的抉择、理想与现实等内容,呼吁“哲学者绝不可以委弃他自己的责任,必须永远在努力做思想的开拓与观念的传播”。《中国哲学与现代化》首列一篇自序,正文每两篇为一个单元,共设四个单元凡八篇,四个单元的主题分别为“现代中国的回应”“传统思想的现代化”“心理认同的建立”“知识分子的风骨”。《新时代哲学的信念与方法》首列一篇自序,正文分为八章。该书对20世纪东西方哲学前沿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论及了科学哲学、文化哲学、人生哲学、比较哲学、现代潮流等诸多领域,“每一章可以自己独立,而有着一条共同的线索将它们串联在一起”。

 

策划编辑 王琬莹

责任编辑 吕鹏军

封面设计 王齐云

 

《第五卷中西哲学论集》简介

 

本卷收入《中西哲学论文集》和《大陆与海外——传统的反省与转化》两种著作,表现了刘述先先生对于阐释、发掘中国传统思想智慧以及通过借鉴、融会西方哲学思想资源构建一种全新的哲学体系等问题的睿智思考与独到见解。《中西哲学论文集》首列一篇自序,正文分为“传统思想的开拓”“西方思想的追寻”“系统哲学的探索”三部凡十五篇,末缀一篇后记。其中第一部五篇文章主要论述了方东美、牟宗三、徐复观、唐君毅等当代新儒家代表人物对当代中国哲学发展所作的巨大贡献,同时评介了哈佛大学史华兹教授的著作《古代中国的思想世界》;第二部六篇文章分别阐释了柏格森、克罗齐、柯斯特勒、索尔仁尼琴、康德等西方思想家的学说,并梳理了现代西方解释学思潮,揭示了其对当代中国哲学发展的启示意义;第三部四篇文章“尝试根据传统中国哲学的睿识,与西方哲学的方法与概念结合,探索一条全新的开放性的系统哲学建构的道路”;附录两篇文章主要介绍了刘先生学术研究的历程。《大陆与海外——传统的反省与转化》首列一篇自序,正文分为“大陆的反思”“海外的质疑”“转化的方向”三部凡二十一篇,末缀一篇后记。其中第一部八篇文章是刘先生对大陆诸种学术思潮与文化现象所作的反省,第二部五篇文章主要涉及刘先生与部分学者展开的学术辩论,第三部八篇文章重点论述了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当代新儒家思想的回顾与检讨等问题。

 

策划编辑 王琬莹

责任编辑 李文

封面设计 王齐云

 

《第六卷理想与现实的纠结》简介

 

本卷收入《理想与现实的纠结》《当代中国哲学论:人物篇》《当代中国哲学论:问题篇》三种著作,反映了刘述先先生对于中国传统思想之创造性阐释、当代中国价值重构等问题的缜密思考,对于当代中国哲学重要人物与问题意识的深度解读。《理想与现实的纠结》分为三个部分:由世变的角度去探寻价值重构的方向,对于传统的创造性的再阐释,世界文化的观摩比较。该书指出,当代世界呈现出既紧密联系又日趋多元的态势,统一与分裂、一元与多元、向心与离心,两方面以同样强大的吸引力,造成一种紧张与回旋,这就凸显了当代中国价值重构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当代中国价值之重构,一方面应珍视中国传统“理一分殊”“两行之理”等思想睿识,另一方面应积极关注并回应当代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在文化及价值观念方面出现的新变化,通过互相观摩、比较以自培慧识。《当代中国哲学论:人物篇》分别介绍了当代中国哲学几位代表人物:具有西化思想倾向的胡适先生,以同情态度撰写《中国哲学史》的冯友兰先生,苦心孤诣造《新唯识论》的熊十力先生,被公认为当代新儒家中最富有原创性、影响最大的牟宗三先生。《当代中国哲学论:问题篇》则由“问题”的角度对当代重新倡导儒家思想可能遭遇的困难进行了反思与探讨,主要内容包括:对于当代新儒家的超越内省,宗教传统与现代化,儒家心性论的反思,有关儒家思想的争议,儒学与未来世界。

 

策划编辑 王琬莹

责任编辑 吕鹏军

封面设计 王齐云

 

《第七卷哲学思考漫步》简介

 

本卷收入《哲学思考漫步》《永恒与现在》《新儒学的开展》三种著作,所收文章大多来自报章杂志,除了严谨的学术短论之外,也收录了刘述先先生的一些时文和讲演录。《哲学思考漫步》所收文章主要是刘先生应邀为《香港联合报》的《思考漫步》《哲学文化》专栏撰写的短论,正文分为五辑。该书的一个独到之处是,刘先生立足于对中国传统的理解与反思,积极回应现代西方学术思潮与知识、社会问题,向读者介绍新的学术信息,拓展了读者的视野。《永恒与现在》首列一序,正文分为五辑。前两辑主要表现当今儒学的发展以及对中国传统思想的再阐释,“我们必须采取发展的观点做多维度的省察,才能够对于文化中国觅得它确定的意涵以及应有的定位”。后三辑包含刘先生的部分访谈记录以及“时事论析”。刘先生从自己的哲学理念出发,思考当代社会出现的热点问题,始终在“永恒”与“现在”的“两行”之间“漫步”。《新儒学的开展》收录了刘先生应邀为台湾东海大学“吴德耀人文讲座”所作的两场学术讲座之讲稿,讲题分别为“1949年以前的新儒学”与“港台的新儒学”,问答环节经整理也一并收入讲稿之中。这两篇讲稿重点介绍了现代新儒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发展脉络与思想要旨。

 

策划编辑 王琬莹

责任编辑 吴冰华

封面设计 王齐云

 

《第八卷全球伦理与文明对话》简介

 

本卷收入《儒家思想意涵之现代阐释论集》《全球伦理与宗教对话》《儒学的复兴》三种著作,反映了刘述先先生在当代全球视野下对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之创造性诠释与现代转化、儒学的当代境遇与未来展望、全球伦理与宗教对话等问题的精深思考和独到见解。《儒家思想意涵之现代阐释论集》包括一篇自序、十四篇论文和一个附录。论文分为“儒家传统义理之阐释”与“儒家思想开拓的尝试”两个部分:前者“注重学术的探讨”,着眼于常道在不断变化的处境中的不同表现;后者则“注重睿识的应用”,从儒家视角回应了当今世界面临的宗教与文明冲突、教育困境、心理危机等问题。《全球伦理与宗教对话》收入十一篇论文。该书从当代新儒家的立场和比较的视域出发,探索了全球伦理、宗教对话、世界和平、传媒操守等问题,刘先生“希望通过这本文集的出版,能引起更多人对这些问题的关注,并开展出新的观念与行动,来面对新世纪与千禧的挑战”。《儒学的复兴》收入一篇自序、六辑不同主题的文章和一篇后记,第一辑包含了刘先生介绍其学思历程的一篇文章、两篇专访与两篇讲演稿,第二辑主要论及现代新儒学发展的轨迹与展望等问题,第三辑重点围绕全球伦理与宗教对话问题展开,第四辑突出了文化与教育的主题,第五辑侧重于对西方思想的吸纳,第六辑则是刘先生与其他学者开展学术论辩的文章选编。

 

策划编辑 王琬莹

责任编辑 罗晶

封面设计 王齐云

 

《第九卷儒学典范的重构与诠释》简介

 

本卷收入《现代新儒学之省察论集》和《儒家哲学的典范重构与诠释》两种著作,主要围绕现代新儒学的发展与展望、宋代理学的精神传统以及全球伦理等问题而展开,集中于全球意识觉醒下儒家典范的重构与诠释工作。刘述先先生主张“转出一条新的途径,为‘理一分殊’做出新的诠释,以利于儒家哲学的‘典范重构’”。《现代新儒学之省察论集》首列自序一篇,正文分为论文十三篇、传记一篇、访谈录一篇,凡十五篇,反映了刘先生关于现代新儒学研究等方面的学术成果,他认为现代新儒学“建基于深厚的学力,对经典做出创造性的诠释,针对强势西风的席卷做出回应,在传统与现代之间觅取平衡,这才使它有强大的吸引力”。《儒家哲学的典范重构与诠释》首列自序一篇,正文分为“当代新儒家义理的阐发与拓展”“宋代理学的精神传统(以朱子为中心)与我的学术渊源”两部,凡十七篇。第一部九篇文章涉及现代新儒学的发展轨迹、超越与内在问题的省思、“回环”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以及儒家传统对于知识与价值的理解与诠释等问题;第二部八篇文章涉及宋明理学的精神世界、朱熹对四书与《易经》的诠释、朱熹在宋明理学中的地位、余英时先生著作《朱熹的历史世界》之评论等问题,还介绍了自己对其师方东美先生文化哲学架构的继承以及与钱穆、唐君毅、牟宗三、徐复观等当代大儒的学术渊源关系。该书最后附有五篇文章,通过感言和游记的形式,为严肃沉重的气氛增添了一点调剂。

 

策划编辑 王琬莹

责任编辑 罗晶

封面设计 王齐云

 

《第十卷传统与现代的探索》简介

 

本卷收入《论儒家哲学的三个大时代》《传统与现代的探索》两种著作和部分散篇论文,反映了刘述先先生对“中国文化何去何从”的中心关怀,对儒学发展历程与核心问题意识的精深研究,对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以及如何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以贡献于时代的深刻思考。《论儒家哲学的三个大时代》首列两篇序言(引言),正文分为三个部分,末缀一篇附录和一篇后记。其中第一部分探讨、梳理了先秦儒学主要代表人物与重要典籍的思想要旨,揭示了其对后世儒家哲学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第二部分剖析了宋明新儒学的兴起、发展脉络与重要代表人物的学说精义,展现了儒家哲学在先秦以后第二个黄金时代的义理规模与思想创见;第三部分论述了现代新儒学的兴起背景、先驱人物、四波发展、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及思想特色,提出了“三代四群”的架构。《传统与现代的探索》是详细记录刘先生学思历程的自传。刘先生通过对自己的家庭背景、成长足迹以及求学、教书与研究等经历的叙述,展示了一个刚健不息的学术心灵。该书趣味盎然,亦足以让人励志。本卷还收录了刘先生的十篇论文,首篇是刘先生为《熊十力与刘静窗论学书简》一书撰写的引言,此文详细梳理了其父刘静窗先生与熊十力先生通信论学与交游的经过;次篇揭橥了宋明理学的精神世界;其他数篇则分别探讨了传统儒学之义理阐释与当代儒学拓展等问题。

 

策划编辑 王琬莹

责任编辑 李文

封面设计王 齐云

 

【序言】

 

刘述先先生是学贯中西的学者,著名哲学家与哲学史家,第三代现代新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在海内外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刘述先(1934—2016),原籍江西吉安,生于上海,台湾大学哲学系文学士、哲学研究所硕士,南伊利诺伊大学哲学博士。曾任东海大学副教授、南伊利诺伊大学哲学系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讲座教授兼系主任、“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特聘讲座研究员、东吴大学端木恺讲座教授、政治大学哲学讲座教授等。

 

刘先生从20世纪70年代即开始活跃于国际学术舞台,20世纪80年代以来,逐渐为大陆学人所熟知。他的中英文论著在海内外广为流传,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刘先生是第三代现代新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与杜维明、成中英等齐名。他的新儒学思想自成体系,鸿博精深。他注重发掘蕴含于儒学中的超越精神,突出儒学的宗教性意蕴;面对日益分崩离析的现代哲学,他反其道而行之,主张一种分化之后的“全观”;通过对“理一分殊”的现代阐释,着力解决当代社会所面临的一元与多元、绝对与相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紧张和冲突。

 

其二,作为一名哲学家与哲学史家,刘先生在中西哲学史研究方面成就卓著,影响很大。比如,他的《朱子哲学思想的发展与完成》《黄宗羲心学的定位》堪称宋明哲学研究领域的典范。再如,在华人学者中,他对卡西勒(又译“卡西尔”)哲学思想的研究起步最早,研究时间最长,用力也最勤。而在美国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他的主攻方向则是当代西方宗教哲学,尤其侧重于研究蒂利希的哲学思想。他关于卡西勒及蒂利希的研究成果受到了学界的高度重视。

 

其三,刘先生既是一位思辨型的讲堂教授与书斋学者,同时又是一位善于体悟人生、洞察人性的智者。他的不少著作富有哲学思辨性,但并非艰涩难读之作,而是常常将深奥学理与实存体验融为一体,使得其不少著作文字优美,充溢着人生智慧,还带有一定的文学气息,故而也受到非哲学专业读者的青睐。他还从哲学的视角评析了欧洲文学大师莎士比亚、左拉、狄更斯等的代表作品,写成了《文学欣赏的灵魂》一书,一度成为台湾地区的畅销书。

 

其四,刘先生不仅在中国拥有很高的知名度,其论著在英语世界也同样受到关注。他在南伊利诺伊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后留系任教。在美期间,他在学术刊物上发表了大量的英文论文,同时又积极参与同美国哲学界的对话,从中国哲学视角对当代美国一些有影响力的哲学家的观点做出回应。他晚年尤其关注全球伦理问题,曾应邀从儒家立场对孔汉思撰写的《没有宗教之间的和平就没有世界的和平》一文及其起草的《世界伦理宣言》做出回应。同时,他多次撰文与具有犹太教、基督教或伊斯兰教背景的学者讨论,代表中国文化与世界其他不同文化传统、宗教传统开展对话。以上这些均使他享有世界一流思想家的声誉。

 

刘先生一生笔耕不辍,著述颇丰。他的中英文专著有三十多种,编著及译著有二十多种,中英文论文有三百多篇。他的著作如《新时代哲学的信念与方法》《中国哲学与现代化》《理想与现实的纠结》《文化与哲学的探索》《朱子哲学思想的发展与完成》《黄宗羲心学的定位》《全球伦理与宗教对话》等,在海内外流播不衰,影响深远。

 

刘先生是享誉海内外的学术大师,著述丰富,见解独到,时代感强,影响力大。目前国内已有数篇博士学位论文、硕士学位论文以他的思想学说为选题,有的博士学位论文已经出版。但令人遗憾的是,他的著作迄今为止都只有单行本,且在中国大陆只出版了数种。对于大多数读者而言,几乎无法搜集到他的许多单行本著作,因为其中大多在台湾、香港等地出版,大陆读者难以购到,加之不少著作出版时间较早,现今更难获得。就上述两方面来说,出版他的文集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此次出版的《刘述先文集》,在海内外是独此一家。我们精选他的主要中文论著,侧重选编其专书。专书中或有个别篇重复,为保持专书的完整性和思想性,我们亦一并保留。其没有收入专书的重要论文,我们也选择若干编入本文集。这将极大地嘉惠学林,为学界或社会人士全面把握他的学术思想提供便利。

 

研究刘先生以及整个现代新儒学思潮,研究宋元明清哲学,研究全球伦理问题,以及开展不同文化传统、宗教传统的对话等,都需要研读或参考他的相关论著。而要搜寻其论著,首选当然是本文集。

 

需要说明的是,为适应国内读者的阅读习惯,在选编及编辑加工的过程中,在不影响文意的情况下,我们按照国内学界的惯常用法及出版规定,在文字上稍做了技术性的加工处理,特别是外国人名、地名、术语等的译名,当然,作者有特别说明的除外。

 

胡治洪编前三卷,郭齐勇编中间四卷,姚才刚编最后三卷。

 

是为序。

 

郭齐勇

2019年9月16日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