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麦陵】“义门陈”的崛起和分家后的分布

栏目:家风家训
发布时间:2020-05-11 14:45:46
标签:义门陈

“义门陈”的崛起和分家后的分布

作者:夏麦陵

来源:《中华读书报》

时间:孔子二五七零年岁次庚子三月三十日乙未

          耶稣2020年4月22日

 

“义门陈”是史载“江州义门陈氏”的简称,其居地当年在德安县太平乡常乐里,即今江西德安县车桥乡义门陈村。

 

在我国古代,凡合族而居、累世不分家的大家族大都得到朝廷的旌表,被称作“义门”。

 

原中国宋史研究会理事、江西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许怀林先生在其论文集《老牛漫耕录》(江西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的第二部分“家族社会研究”中,就有专门文章谈到江州义门陈的崛起及其陈氏家法的具体内容、陈氏家族的瓦解与义门陈历史上的影响。一个家族的崛起或复兴,常以民族文化的复兴和民族精神的崛起为先导。文化是精神的载体,聚族家法则是人人生后言行的准则,具有极强的约束力。朝廷的嘉奖所产生的舆论力量,使义门陈成员有一种维系家族不散的崇高荣耀感,大家族制定的家法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内部纲领,没有这个内因,朝廷的嘉奖那个外因就失去效力。

 

据许怀林先生研究,《宋史》卷四五六孝义列传中的《陈兢传》有较多的记述。而对陈氏祖先世系嬗变、义门陈崛起的过程说得最详细的,则是胡旦的《义门记》。《义门记》附于道光二十七年(1847)印制的《义门陈氏大成宗谱》的卷首。胡旦说,义门陈氏为南朝陈宜都王叔明之后裔,叔明五世孙兼乃唐玄宗李隆基时的进士,官右补阙,赠秘书少监。兼之子京,唐德宗李适时的进士,无子,以从子褒为嗣。褒之子瓘。瓘之子避难于泉州,生伯宣。伯宣后隐居江州庐山,注《史记》且行于世。诏征不起,就拜著作郎。伯宣之孙旺徙居德安县太平乡常乐里,从陈伯宣隐居庐山以后的世次,可表列如下:

 

一世——伯宣二世——0(不详)三世——旺(伯宣之孙)四世——机(旺之子)五世——感(机之子)六世——兰(感之子)

 

七世——青(兰之子)

 

八世——伉、侍、仲、俛、伟、伸(青之六子)

 

九世——崇(仲之子)十世——兖(崇之子)

 

十一世——昉(兖之子)

 

十二世——鸿(昉弟之子)十三世——兢(鸿之弟)

 

十四世——旭(兢从父弟)十五世——蕴(旭之弟)十六世——泰(蕴之弟)

 

德安义门陈兴旺起来始于九世陈崇之时,而陈氏家法之推行则在唐昭宗大顺元年(890),胡旦《义门记》也认为义门之立始于南唐李昪时的升元六年(937),到北宋宋太祖赵匡胤开宝年末(976),义门陈人口达740人,宋真宗赵恒咸平三年(1000)增至2478人。义门陈能昌盛富庶,有赖于朝廷和地方官府的嘉奖和扶持,南唐主李昪曾“敇赐义门陈氏”。北宋太宗赵炅太平兴国七年(982)免去陈家“本户沿征杂配”,领海发给补助救济。《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一载。北宋太宗淳化元年(990)四月癸丑“江州言德安县民陈兢十四世同居,老幼千二百余口,常苦食不足。令岁贷官米二千石。”陈家不仅享有这些经济上的优待照顾,而且得到朝廷的特殊礼遇。据《义门陈氏大成宗谱》卷首所记,唐僖宗李儇曾赐给对联一副:“九重天上书声旧,千古人间义字香”。宋太宗赵炅所赐对联为“三千余口文章第,五百年来孝义家”,匾额“义门陈氏”,另有诗一首“金门宴罢月如银,环佩珊珊出凤城。问道江西谁第一,咸称唯有义门陈”。

 

义门陈二千余人长期聚居一起,凭什么力量维系而不散?在相同的社会条件下,义门陈比起其他的义门的凝聚力显得特别强势?从前述的内容中可以看出义门陈有两方面的优势,一是朝廷的嘉奖,这是外因,大家族形成一种观念,即维系聚居是一种崇高的荣耀。二是陈崇制订的家法,这是内因,虽然这是私法,确实家族人人言行的准则,具有很强的约束力。但家法只谈对普通劳动者的管理和约束,处罚不听命的普通劳动者。专门设有刑杖厅,厅门的对联是“家严三尺法,宫省五条刑”。可知官府的统治是通过族权来实现的。不过,义门陈实施族权的过程中,强调的相对平等的物质生活待遇,所以家族成员间的矛盾,便在内部消化,不致于到家族破裂的程度。但人口在增加,土地还是那么多,像《续资治通鉴》卷三一所载淳化元年(990)“江州言德安县民陈兢十四世同居,老幼千二百余口,常苦食不足”的情况仍然避免不了,分家是正常的现象,也是解决大家族内部有关矛盾的办法。自古至今,没有一个不分家的大家族。但像义门陈这样历次受到朝廷表彰的大家族,不是北宋仁宗嘉祐七年(1062)的朝廷圣旨下令分家这个特殊的外因,谁敢拆散义门陈?正因为有朝廷圣旨命令义门陈氏分家,所以义门陈留在德安的总部和分布于外省市县的分部,都把朝廷下令分家一事视为“荣显”。其他义门家族都没有这种特殊的待遇。

 

义门陈分家的方法,是按辈分房族拈阄,每个小义门陈分支得一处田庄,共分为291庄,这还是一个大约数,并非确指。有的义门陈分支的家谱编修得晚些,便未计入291这个庄数之内,如在湖北崇阳庄的义门陈分支,1934年才编修《义门陈氏大成宗谱》(今藏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所以当年义门陈德安总部分家后的分布名单中,湖北所分布的义门陈分支家族,便没有崇阳分支。分布在崇阳的《义门陈氏大成宗谱》卷三有《义门分庄纪实》一文,便说到嘉祐七年下令江州义门陈氏分家时,“众官临门,监护分拆,至明年(嘉祐八年)三月议始定”。这篇纪实是当时的家长陈泰所拟文字,分家之后的熙宁七年(宋神宗赵顼)七月,陈譔所撰《义门分庄回忆》,复述了陈泰的话,有些地方说得更为坦率,如分家时“车马拥门,监户分析,岂容抗拒”云云。

 

宋仁宗嘉祐七年(1062)朝廷下令江州义门陈分家一事,《宋史》《续资质通鉴长编》《宋大诏令集》《宋名臣奏议》《文潞公文集》《包孝肃疏议》等古文献都没有记载,连《德安县志》也是如此。嘉祐七年朝廷下令江州义门陈分家一事,江州义门陈和各义门陈分支宗谱言之凿凿。自古至今,没有一个不分家的大家族。一个父辈名下的子孙,长大后各自独立成小家庭,这是必然的结果,且有益于社会发展。江州义门陈也必然要分开,但无人敢首倡。这压力来自历代朝廷旌表的诏命,不是朝廷下令谁敢开这个口?所以嘉祐七年的圣旨就是义门陈分家的动力。正因为有嘉祐七年江州义门陈分家的圣旨,所以不管是义门陈家族或当时的社会各界,都将这一特大新闻视为义门陈大家族的特殊待遇,所有义门陈分支的家族中,都将嘉祐七年分家一事视为荣耀。因为其他家族哪有这份恩赐之事?

 

据《义门分庄回忆》记载,“亦有因仕寄庄,大约四十有三,俱系天圣三年(1025,宋仁宗赵祯)所奏置者。更有庄外立庄。不暇计及。”可见在嘉祐七年(1062)朝廷下令分家之前,家族中在外为官者所有的产业,不是大家族全体所共有的,所以没有列入拈阄范围。又据1947年德安义门堂修《义门陈氏宗谱》收入一篇《庚戌重修家乘序》,其中说分家时“大庄则二百九(十),小庄则四十二”,含有嘉祐七年分家或达三百多家的意思。凭借当年的分庄名单,按照现今的省县区划,能够判别清楚的约200个,它们是——

 

江西省:南昌、饶州(鄱阳)、赣州、南安(大庾)、吉安、宜春、乐平、临川、靖安、艾(修水县西)、彭泽等50余州县;

 

江苏省:太仓、湖州、昆山、江都、仪征、无锡、宜兴、江阴、六合等30余州县;

 

浙江省:钱塘、处州(今丽水西)、严州(今建德东北)、金华、会稽(绍兴)、鄞县、余姚、丽水、江山等23个州县;

 

湖北省:荆州、武昌、汉阳、鄂州、大冶、黄陂、江陵、嘉鱼、黄冈等22个州县;

 

福建省:汀州(今长汀)、漳州、闽县(今福州市)、晋江、建阳、崇安、侯官(今福州),邵武等19个州县;

 

安徽省:安庆、合肥、亳州、芜湖、贵池、宣城、当涂等16个州县;

 

湖南省:长沙、衡州(今衡阳)常德、华容、湘乡等10余个州县;

 

广东省:惠州、南海、东莞、新会、顺德等10余个州县;

 

山东、上海、四川、广西、陕西等省市区也各有几个州县。

 

此外,约有100个庄名没有写出所在州县,难于判定所在地点。总之,江州义门陈陈氏分家以后,其成员分布到大半个中国的事实确凿无疑。从“江州义门陈”的兴旺、崛起和分家后的分布来看,“江州义门陈”有其独立的成长和兴旺并崛起的历史,并非其他外地陈氏家族的一支迁来而形成的“义门”。所以难怪中国东部、南部,甚至像陕西的西北部的陈姓家族,多承认他们是原“江州义门陈”的一个分支。所以后来的德安义门陈氏祠堂内楹联写道:“义聚三千七百口人间第一,分庄七十二州军天下无双”。

 

如今,德安义门陈村已逐渐恢复对外开放,建议原唐僖宗、宋太宗、宋真宗、宋仁宗曾赐给的对联、诗、匾额,以及重建刑杖厅和厅门的对联,都当如实恢复。让如今的海内外来参观的陈姓或非陈姓氏的人们走进重建的义门陈村,就像走进当年的历史似的。

 

家族是民族的基础,民族是国家的基础。培养一个人的爱国主义思想,当然可以从培养他的家族感情和民族感情做起。在世卿世禄制度基本消亡之后的我国封建社会的中后期,有些家族之所以历久不衰,代有闻人,就是靠这个家族祖上的道德、功业及其传下来的家教、家训、家规,以及长期形成的家范、家风。这是极其珍贵的精神财富,尤其祖上出了闻人,促使家族成员有一种光荣自豪感,成为家族成员奋发向上的鞭策力量。所以如今提倡续写家谱,即使祖上没有闻人,也要心知父母的养育之恩。《诗·小雅·蓼莪》云:“哀哀父母,生我劬劳”,便是儿女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深切体认。所谓“孝”,其实就是知恩图报的伦理学原则在家庭内部的具体表现。“悌”的本义是敬爱兄长,兄长对弟弟有时也负有抚养教育的责任。“悌”实际上是知恩图报的理学原则在兄弟之间的体现。“孝悌”是仁爱精神在家庭内部的充分体现,也是确保社会和睦亲善的伦理学目标的基石。《礼记·中庸》记孔子之言,将君臣、父子、夫妇、昆弟、朋友五种人伦关系称为天下之达道。《江州义门陈氏家法三十三条》(详见《老牛漫耕录》198~201页)便谈到“孝弟”(悌)问题。可见对“孝悌”之重视。嘉祐七年朝廷圣旨下令江州义门陈氏分家后,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分支义门陈,仍在分支家谱中转载此三十三条家法。一份家法如此广泛地为后世看重,并流传八九百年,足以令天下义门陈后裔所珍视。孟子有言,“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所以“家正而天下定”。“家正”依靠的主要是一种精神力量。它促使家族成员有以祖上某某的后代为荣的自豪感。只要不忘家风,遵循祖训,当官的能当个清官,不当官的也能做个好人,从事学术研究的,也会有所建树。以上则是德安义门陈村复建的意义所在。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