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钩作者简介:吴钩,男,西历一九七五年生,广东汕尾人。著有《隐权力:中国历史弈局的幕后推力》《隐权力2:中国传统社会的运行游戏》《重新发现宋朝》《中国的自由传统》《宋:现代的拂晓时辰》《原来你是这样的大侠:一部严肃的金庸社会史》《原来你是这样的宋朝》《风雅宋:看得见的大宋文明》《知宋:写给女儿的大宋历史》《宋仁宗:共治时代》等。 |
清平乐剧终,宋仁宗退场,世间仍有隐约的耳语跟随他的传说
作者:吴钩
来源:作者授权 儒家网 发布
节选于 《宋仁宗:共治时代》尾声部分
时间:孔子二五七零年岁次庚子四月廿七日壬戌
耶稣2020年5月19日
昨天,《清平乐》剧终收官,宋仁宗时代落幕,官家与背默天团渐离渐远。但滚滚红尘里,至今世间仍有隐约的耳语,跟随他们的传说。
宋仁宗赵祯逝世后十余年,熙宁九年(1076),十八岁的仁宗第十女庆寿公主出降,下嫁英国公钱惟演之孙钱景臻,出嫁当天,“京师父老知其为仁宗女也,随其车咨嗟泣涕”。
庆寿公主是高寿之人,南宋绍兴年间才去世,享年八十六岁,这一长寿的基因应该来自她的母亲周氏,周氏九十三岁高寿方薨。在漫长的岁月里,庆寿公主历经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钦宗、高宗七朝,阅尽人间沧桑。
如果她的一对眼睛是历史的录像仪,她的一双耳朵是时代的录音机,也许她记录下来的将是北宋后期至南宋前期最真切的历史风云——
她亲历了宋英宗治平年间的平淡如水,看到母后曹太后垂帘听政,然后又在宰相韩琦的压力下撤帘,还政于英宗,而英宗在位仅四年便撒手而去,神宗即位。
她亲历了神宗熙宁—元丰变法的波澜壮阔,以及熙丰变法激起的新党与旧党之争,也许她还会亲耳听说司马光与王安石在朝堂上争执不休,富弼、韩琦等老臣都对变法深感忧虑。而新法事业未竟,神宗亦英年早逝,年幼的哲宗冲龄继位。
她也亲历了哲宗朝保守派的全面复辟(元祐更化)与变法派的卷土重来(绍圣绍述),看到她的嫂子高滔滔以太皇太后的身份在元祐年间垂帘听政,召还之前被放逐的保守派,而哲宗成年后亲政,又起用父亲神宗器重的变法派。党争恶化。
她也亲历了徽宗朝的如梦繁华以及繁华背后的沉重危机,钦宗朝“靖康之变”的晴天霹雳,天崩地裂之时,大量赵宋皇室的成员被金人俘虏北上,而她幸运地逃过一劫,因为金人怎么也想不到仁宗还有一位女儿在世。
她又亲历了高宗朝建炎年间宋室的仓皇南迁,而她在南下途中,亦遭受不测之祸——次子被盗贼杀害。兵荒马乱的岁月,她一名弱女子,只能避祸于福建,待局势安定下来才迁居于临安杭州。
她辈分太高,比宋高宗整整高出三辈,高宗对她“甚敬之,每入内,见必先揖”;去世之时,皇帝“辍朝五日,幸其第临奠”。
在世之日,公主还亲身感受到士大夫历经“熙宁变法”的纷争与“靖康之变”的祸乱之后对她父亲仁宗皇帝的深切怀念,她应该读到哪一位宋人留在父亲皇陵的题诗:“农桑不扰岁常登,边将无功吏不能。四十二年如梦觉,东风吹泪过昭陵。”当她读到这首愐怀仁宗的题诗时,她一定感同身受。虽然父亲驾崩时她年纪尚幼,还未来得及记住仁宗的模样,但从历朝君主对她的敬重,她一定能体会到父亲留给她的福泽。
如果庆寿公主关心时政,她应该会注意到,宋哲宗“元祐更化”期间,她的父亲仁宗皇帝开始被士大夫塑造成垂范天下的仁圣之君,成为后世赵氏君主最应当效仿的典范。
宋朝最重“祖宗之法”,每有新君登基,几乎都要强调一遍对“祖宗成规”的忠诚。祖宗法并不是哪一个宋朝皇帝所制定,而是由一系列先帝故事、习惯法、惯例、故典所组成,这些故典与惯例的整理,通常都是由士大夫群体来完成,士大夫在筛选、阐释祖宗法的过程中,毫无疑问融入了儒家的治理理想。因而,宋朝的祖宗法甚至不能说是哪一位赵宋皇帝本人的意思,而是士大夫集体塑造出来、经过漫长时间形成的非成文宪度。
自赵宋开国,传至哲宗皇帝,已历经“一祖五宗”六任君主(太祖、太宗、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六位先帝的故事均可成为祖宗法。给事中范祖禹于元祐七年(1092)率先提出“专法仁宗”的主张:
修德之实,唯法祖宗。恭惟一祖五宗,畏天爱民,后嗣子孙,皆当取法。惟是仁宗在位最久,德泽深厚,结于天下,是以百姓思慕,终古不忘。陛下诚能上顺天意,下顺民心,专法仁宗,则垂拱无为,海内晏安,成、康之隆不难致也。
为此,范祖禹辑录了仁宗“圣政”三百二十七事,编录成《仁皇训典》,呈给宋哲宗。需要提醒诸位的是,宋朝士大夫将一位已经去世的君主树立为圣君,当然不是为了歌颂皇帝,而是想给在位的君主立一个标准,以此来规范皇帝的行为,这与清代理学家将在位之君吹捧为圣君完全是两码事。
仁宗在位四十二年,共使用九个年号:天圣、明道、景祐、宝元、康定、庆历、皇祐、至和、嘉祐,其中,天圣、景祐、庆历、嘉祐的施政,均被后世士大夫誉为治世之楷模:“宋兴七十余年,民不知兵,富而教之,至天圣、景祐极矣”;“庆历、嘉祐之治,为本朝甚盛之时,远过汉唐,几有三代之风”;“庆历、嘉祐之治,上参唐虞,下轶商周,何其盛哉!”
而元祐以降士大夫最心仪者,当属仁宗嘉祐朝的施政。宋徽宗时,御史官陈师锡率先提出“嘉祐之治”的概念:
宋兴一百五十余载矣,号称太平,飨国长久,遗民至今思之者,莫如仁宗皇帝。臣窃尝考致治之本,亦不过于开纳直言、善御群臣,贤必进,邪必退。……庆历、嘉祐之治,为本朝甚盛之时,远过汉唐,几有三代之风。……臣愿陛下远思尧、舜、禹、稷任贤去邪之道,中采齐桓、管仲善善恶恶之戒,近法仁祖纳谏御臣之意,则太平之盛,指日可见。
通过宋朝士大夫的塑造,“嘉祐之治”代表了一种近乎完美的施政状态,后世君臣需要做的就是忠实效法仁祖,恢复“嘉祐之治”。南宋士大夫这么告诫皇帝:“本朝之治惟仁宗为最盛,愿陛下治心修身之道专以仁宗为法,而立政,任人之际,必稽成宪而行,则庆历、嘉祐之治不难致也”;“嘉祐之治,振古无及,社稷长远,终必赖之由此道也”。连权臣秦桧都宣称:“数十年来,止是臣下互争胜负,致治道纷纷。今当平其胜负之端,以复庆历、嘉祐之治,乃国家福也。”
责任编辑:近复
【下一篇】【吴钩】宋朝税率超高吗?农民起义严重吗?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