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斌】叠山书院 精神生辉

栏目:中央党校机关报儒家道场系列、庙堂道场
发布时间:2020-06-13 23:23:56
标签:叠山书院

叠山书院 精神生辉

作者:王立斌(中国书院学会副会长)

来源:《学习时报》

时间:孔子二五七零年岁次庚子闰四月廿一日丙戌

          耶稣2020年6月12日

 

 

 

南宋爱国诗人谢枋得,号“叠山”,以其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儒家风范而震古烁今,因其而建的叠山书院如同智慧的灯塔,在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宝库里闪烁着耀眼的光芒。谢叠山与文天祥同科进士,同殿为臣,文天祥号“文山”,他俩并誉为南宋爱国志士的“二山”,被视为我国历史上两座爱国主义的精神丰碑。

 

谢叠山的一生中,遭受了许多挫折,但是他始终不曾放弃理想,坚强不屈。他保家卫国,不为名利所动,坚持自己的民族气节,五次拒绝元朝的诱降。

 

谢叠山一生讲学民间授徒无数,在信州上饶、弋阳、横峰及湖北阳新四县分别都建有叠山书院,以示后人对其崇敬和推举。叠山书院所弘扬的“忠贞不屈、勇斗权奸、舍生取义、清贫修身、崇尚儒教”的叠山精神,至今仍然激励着后学为报效国家而骎骎奋进。

 

(一)

 

为了继承谢叠山的儒学讲学精神,使其传承发扬,元仁宗皇庆二年(1313年),谢叠山仙逝后第24年,他的门生虞舜臣等和当地乡亲为了感恩贤师和缅怀义士,在弋阳县城东门外择地兴建了谢文节公祠(叠山祠),此为叠山书院的前身,是为传播叠山精神及弘扬叠山讲学布道。

 

元仁宗延佑四年(1317年),经浙江行省奏请朝廷,把叠山祠改建为叠山书院。书院自古以来是向学子们传授文化知识的重要场所。更名后,叠山书院因传承谢叠山的民族精神和忠义气节影响日益扩大,书院确立程朱理学崇高地位,倡导“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教学宗旨。要求读书士子做到,“雪中松柏愈青春,扶植纲常在此行。天下久无龚胜洁,人间何独伯夷清”。“万古纲常担上肩,脊梁铁硬对皇天”。

 

明嘉靖、天启年间,叠山书院部分建筑因日久倾圮而重建。明伦堂为书院最早的主体建筑,是言明政教、道德、人文、伦理的主要场所。明伦堂场院前面的文昌阁,是书院进正门后的第一殿,原为祭祀孔子等先贤的场所。明伦堂左侧有一座具有元朝建筑风格的山长室,是书院保存最久的建筑物。明天启二年(1622年)重建时,还建筑了书院唯一有两层的望江楼,登楼远眺,“弋江十二景”尽收眼底,是书院观景最佳的地方。

 

明宗景泰四年(1453年),朝廷正式赐加谢叠山“文节”谥号,明正德五年(1510)提学副使、理学家李梦阳和礼部尚书汪俊等达官名流,慕名前来观瞻、讲学,使叠山书院益加声名远播。

 

(二)

 

叠山书院从元代就订立了一整套正规的讲学制度,即以一位大师教诲一群学生为主要教学形式。

 

立课制:保证书院生徒能顺利地掌握知识实施读书方法。

 

兴考课:实行季度考核生徒学业,确定升学标准,抽考经史辞赋,背诵四书五经,诵读唐宋诗词,熟悉天文地理等科目。

 

养心性:指静坐养心,端坐诵读,闭目深思。向内省察,上通天理,下致良知。

 

深考究:深入推敲研究探讨,相互问难,辩论解答,较快得到高师真传。

 

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首辅大学士夏言在书院讲学时指出:“春日过叠山书院讲堂,对诸生语,昨闻诸生讲道,首陈大学之篇,太守谈经,宏阐关睢之旨,申言义利之辨,洞悉天人之归,吾道之纲,维示人心之准的有功后学,克对前修,盖白鹿升堂之后,此道久荒,自鹅湖促席以来,未闻有作,首喜大贤为政,绍芳躅于南康多士得师振,遗风于广信所贵。”他对诸生讲,理学之道,首推“四书五经”,展开讲朱、陆的心、性之学,突破程朱理学的条条框框,讲得细致,说得精微,让学生有一种新鲜的感觉,使广大士子顿时活跃起来,达到前所未有的讲学效果。

 

清乾隆年间,叠山书院增建了藏经阁,是书院收藏书籍的地方。清道光年间,书院又增建了由三幢平房组成凹字形的桂花园,因园内植有古桂而得名,是供学子们食宿的地方。当时,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林则徐来书院拜谒,亲笔题写了“叠山书院”牌匾,为弘扬叠山精神留下佳话。

 

(三)

 

叠山书院既能满足人们安身立命的精神需求,又能满足儒生报效国家的使命追求,叠山书院把世俗的和神圣的需求结合在一起,这正是我们所说的理学精神传统。

 

林则徐是我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民族英雄,同时也是一位理学家、教育家。他不仅以卓越的胆识,领导了禁烟抗英斗争;而且以务实的态度,大胆地把目光投向辽阔的世界,积极探索和吸收西方的先进技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强盛与复兴而努力。他在受聘叠山书院讲学时,结合自己当年在两广总督任上提倡“师夷长技以制夷”,向叠山书院学子贤达阐述中国人应如何爱国自强,用叠山精神去忠贞保国抗击外来侵略势力,开拓了学子们的视野,增强了学子们努力学习的动力。

 

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后,叠山书院内设立了弋阳县四年制的初级小学。1916年改名弋阳县立高等小学,秋季开始招收第一届高小班学生。课程设有国文、数学、历史、地理、英文、自然、体育、手工、图画和修身等。此时的叠山书院已注入传授新文化知识的近代元素。

 

方志敏,谱名方远正,弋阳县漆工镇湖塘村人,1916年秋考进县立高等小学第一届高小班。无独有偶,本县邵家畈的邵式平也同时入学。他们“三年同班,朝夕不离,情投志合,结为至友”。1918年,方志敏、邵式平等在校发起成立赣东北第一个进步组织“九区青年社”,开展反封建斗争。1919年五四运动波及弋阳,方、邵投身反帝爱国运动,在书院桂花园学生寝室前焚烧日货,还带领学校师生在县城举行集会游行,给封闭的古城注入爱国的春风。可以说,他们既接受过叠山精神的熏陶,又为叠山书院增添了新的光辉。

 

始建于1313年的叠山书院,至今已穿越700余年的历史时空,仍然是现存规模较大,建筑架构保存完整的古书院之一。站在书院门楼平台,可俯瞰其下,近视信江白舸争流,千帆竞渡,远眺龟峰山峦起伏,绵延不绝,真可谓山水相绕,姿态万千。每一次踏进叠山书院的大门,就是一次心灵的洗涤、一次爱国主义精神的熏陶。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