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展良】起伏往复与实体理则

栏目:散思随札
发布时间:2020-06-22 09:05:39
标签:实体理性
吴展良

作者简介:吴展良,男,西元一九五八年出生于台湾,祖籍贵州。曾任台湾大学历史系主任兼所长,现任台湾大学历史系教授。台湾大学机械系毕业,台湾大学历史研究所硕士,美国耶鲁大学历史学博士。师从钱穆先生及其门下先进弟子。主要学术作品有《中国现代学人的学术性格与思维方式论集》「朱熹学术思想研究」系列论文,「严复与中西学术思想的交会研究」系列论文,「钱穆与现代儒学研究」系列论文,「传统世界观与认识方式研究」系列论文,「中国现代思想史新诠」系列论文。


起伏往复与实体理则

作者:吴展良

来源:作者授权儒家网发表

时间:西元2020年6月22日

 

世界的基相,看来是恒动、起伏而往复的,但在起伏往复中,有相当稳定的实体与理路。天地、四时、昼夜及生物体的运行与各种功能,都有恒常地起伏往复。宇宙、星云、恒星、行星的生命,也是起伏往复,至少都正在回旋、运转、与伸缩之中。这个世界由基本粒子组成,是个量子世界,而量子论的根本,正是波动与粒子的一体性。

 

起伏往复与稳定实体,本来是一体的两面,不宜偏向任何一方。但不同的文明,对于这两者,有不同的偏重。或以前者为根本,或以或者为根本,从而可以指向不同的文明型态。

 

西方古典与基督教,均看重不变而超越(transcendent)时空的本质性实体(substance)或说「存有本体」(on, being)。西方人数千年追求不变本质与律则的努力,配合实测与实验,在近现代开化结果,而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哲学的极盛成果。与此同时,现代西方人对灵魂、个体自由(均属实体观)与理性、理念、法律及信仰(均属超越观)的崇重,则成为其道德、伦理与社会秩序及活力的基础。合此两者,加以其他种种因缘,西方在过去几百年领袖了全世界。

 

中国古人看到了天地、四时、昼夜及生物运化的起伏往复,称之为阴阳。看到从中所生的相对稳定实体与理路,则称之为万物与道、理。这两者均统摄于大易,也就是在变易的基相当中,见其不易。所以中华世界观,看世界的根本是起伏运化的,这与西方古典重视不变的本质与规律不同。中华人生,也总以动态感应为根本,与西方人之以逻辑理性追求不变本质(substace)、理念(idea)与律法(law)不同。

 

修行、打拳与学中医的人都明白,必须深契于阴阳之理,也就是天地自然与自家生命的起伏往复,才能体现生命的最佳潜能,及其中自有的道与德。古代的阴阳说,与道家、法家与兵家结合,成为先秦黄老思想。黄老既是韩非、申不害等人的法家思想的根本,也成为秦汉大一统世界的宇宙观之主要基础。阴阳、黄老、道家再融入儒家的大传统结合,而有汉代融合各家的大一统思想体系。其世界观体现于易学,主宰了华人思想一直到清末。也就是说,这种以起伏往复为根本,重视天道,而边界与个体性不甚清楚的思想,很有利于融合与大一统。

 

清末民国以来的一连串革命,虽抛弃了传统的上层建筑,却以崇尚「天演论」(含以天演观为基础的「实验主义」)、「经验论」、「唯物辩证法」、「矛盾论与实践论」(以上均为毛泽东所深信)之故,延续了起伏往复的传统世界观与人生观。

 

上述中西文明的根性,至今难以改变,也已表现为底下中西文明体系对抗的根本冲突。自由、人权、法治、国际法,乃至以个人自由为根本的西方民主,其实均源于西方的本质实体观与超越律法观。崛起中的中国,显然处处在挑战西方文明在过去几百年所建立的这些典范。虽然他目前所表现的,似乎主要是民族主义式的权力意欲,然而背后实有更深沉的文化根性。

 

然而如任正非最近所指出的,中国的科技,如果不能充分掌握西方建立在超越实体观(即他,根据马克斯主义,所说的形上学),与严格逻辑(即他所说的机械辩证法)之上的科学创造,则其未来的发展,危机重重。这说法对于中国的经济、政治与社会,同样深具意义。中国近现代对于西方文明的学习,总是一迎一拒。每次出了大问题,才知道必须更深入地学习。这也是一往一复啊。

 

根据历代古人的自述以及自家的生命经验,我们可以深沈地体认到起伏往复实乃天道。与之相应,立基于虚灵不昧的本心之动态感应,则实乃安身立命与处事为政的极佳法门。虽然如此,若一偏于动态感应,则难以掌握那较具恒常性的实体与理则。起伏往复与实体理则,究竟而言,并非矛盾,而且本应为一体。然而人们在认识这无比复杂的世界之过程中,则难免会畸重畸轻。在未来,希望中西文明能互相尊重,两种传统能够各自发挥且融通互补,则中西文明幸甚,人类幸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