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海军】上百年来自我摧残之流毒——电视剧《三十而已》观感

栏目:散思随札
发布时间:2020-08-17 23:51:16
标签:《三十而已》
曾海军

作者简介:曾海军,男,西元一九七六年生,湖南平江人,中山大学哲学博士。现任四川大学哲学系教授,四川大学哲学系《切磋集》系列书系主编,著有《神明易道:〈周易•系辞〉解释史研究》(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年)《诸子时代的秩序追寻——晚周哲学论集》(巴蜀书社2017年)。

原标题:《三十而已》,如此而已

作者:曾海军

来源:作者授权儒家网发表

时间:孔子二五七零年岁次庚子六月廿五日己丑

          耶稣2020年8月14日

 

 

 

在回老家的高铁上,看到电视剧《三十而已》,不小心入了坑,浪费了几天时间追剧。看完后,就一部电视剧而言,感觉各方面做得还很不错,时间是浪费了,倒也还是有些想法。


但事后慢慢回味的时候,才感觉有些不对劲。作为一个男人,有理由对这部剧表示极大的不满,只是观看的时候没往这方面想,也可见我个人的性别意识很迟钝。

 

回想起来,在这部影视剧中,与三位光鲜亮丽的女主角相比,三个男性则被虐得不成样子。一个不婚主义者自始至终就不是什么好东西,一个电视台编辑从被依赖者到依赖者终于完成自我蜕变,还有一个更惨,从好丈夫到出轨者的人设崩塌,最后还落个身陷囹圄的下场。


当然,也有一个好男人的形象,就是女主的父亲,为亡妻终身守鳏,诠释着忠贞不二的爱情。可以说,这部女性电视剧把之前女性在其他影视剧中受的全部委屈,都还给了男性。

 

当然,我并非因此就想写篇文章,说起这个也就图一乐呵。我其实想写点别的,就从那个搞婚外恋破坏女主家庭的女生说起。


电视剧把这个女生的形象塑造得比较复杂,就像平时所说的那样,有血有肉,不呆板,不是那种脸谱化的人物,一看就是专门破坏别人婚姻家庭的奸妇。但这样塑造也不是为了替婚外恋者平反,就像有人喜欢把潘金莲塑造成无辜的受害者。


可见,反对脸谱化的道德教条形象,不是混淆是非而不顾道德的艺术化。即便只为了所谓纯粹的爱情,不图钱财甚至一点都不物质,婚外恋就是婚外恋,不道德就是不道德,这个必须毫不含糊。


在这一点上,《三十而已》还是把握好了。

 

但这也不是我真正想说的,一个复杂的婚外恋者形象早已不稀奇。我想对照的是那个销售奢侈品的女主,她从都市败退老家,涉及传统文化的形象,这个才是我想说的,毕竟这是我的老本行。


在一个陌生的大都市里打拼,人与人之间互不关心也两不相扰。回到老家之后就是熟人社会,出门一趟整条街道的人都跟女主打招呼。我做过这种陌生社会与熟人社会的对比,这部电视剧对此也有很细致的刻画。


女主回到老家之后,就一直在是否重回大都市这个问题上徘徊,主要原因就在于老家也有老家的好。看起来,该剧对于刻画老家这种熟人社会的好,还是颇费心思,几乎让人觉得这部现代都市剧,也不乏都市之外的眼光,其中也包括转型茶厂的女主表现出对偏远农村的向往。


然而,我对该剧最大的不满不是男性被虐,而是传统文化被虐。与大都市丰富而立体的文化相比,老家代表的传统文化恰恰单薄而扁平,尤其选择一个基层小官僚作为代表,通过他的口大谈传统文化的好处,未免太可笑了。

 

话说这跟那个搞婚外恋的女生形象有什么关系呢?婚外恋者从一开始就有道德上的问题,她的形象再复杂,也不过就是让这种错误变得悲催一些。


不幸的是,我从该剧中看到的传统文化,也是这种形象。看起来对传统文化有很多同情的地方,对亲人、邻里及整个熟人社会都有细致的表现,可这种同情给人的感觉,与对那个婚外恋者的同情并无二致。


所谓传统文化,通过那个小官僚之口,就是熟人之间的熟门熟路,好像这就是传统文化的精髓。不客气地说,这种同情还有污蔑之嫌。即便那个茶厂所在的偏远山区,就两点,一是绿色环境,一是人心淳朴,基本属于都市人的想象。


女主回到老家迟早是要重返都市的,这一插曲就像出轨者的误区,女主跟着基层主任从一开始就不正确。都市属于现代文化,由光彩照人的现代女性代表;老家属于传统文化,由格局小、派头足的主任男代表。


作为一部现代都市女性剧,现代、都市、女性完全碾压传统、乡村、男性,没有悬念,没有余地。所谓《三十而已》,如此而已。

 

现代都市女性的信心来自哪里?答曰,自己。


烟花公司的模范家庭破裂了,女主再也不想做模范妻子,再也不想做模范母亲,只想做自己;在物业部门工作的女主先依赖父母后依赖丈夫,婚姻由破镜到重圆,变身为自主而大气的女作家,辞掉了工作,摆脱了依赖,终于做回了自己;奢侈品销售员一门心思想在大都市立足,找个有爱又有钱的男人,经过败退老家的曲折之后卷土重来,终于认清了自己想要什么。


只想做自己或者终于做回了自己,也就是认清了自己想要什么,这样说真是一点毛病也没有。因为没法反对说不能想做自己,难道是要主张做别人吗?只是很奇怪,为何这种口号可以成为一把万能的钥匙,无论出了什么问题,最终都可以归结为没有做自己。


想做自己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这好像是一个最自明的说法,任何人只要说到这上面,不需要再做任何解释,一说准就明白。若真是这样,为何聪慧亮丽如三位女主都得通过整个电视剧的情节才能整明白呢?若并非如此,那是什么意思,做自己艰深难懂,做别人才更容易明白吗?这样理解也很莫名其妙。

 

做自己到底是什么意思,剧里的人不懂,剧外的人也不懂,但剧里剧外的人却能达成一种默契——这个口号就是好使。只需要说到做回自己、相信自己、为自己而活,等等,问题就奇迹般地解决了。


《三十而已》回答不了做自己到底是做什么,倒是很细致地刻画了不是做什么。


一个女主把自己的丈夫推上烟花公司的老板,自己做全职主妇,只在后台默默替丈夫收拾烂摊子。这怎么行呢?于是丈夫出轨了,烟花公司爆炸了,她终于走向前台,自己做起了茶厂的老板。这个女主告诉我们,做自己不是做一个模范妻子,也不是做一个模范母亲。


另一个女主婚前依赖父母,婚后依赖丈夫,只追剧不上进。这怎么行呢?于是跟丈夫离了婚,跟一个小青年谈起了恋爱,她终于摆脱了依赖,复婚之后自己成为身价倍增的女作家。这个女主告诉我们,做自己不能依赖父母,也不能依赖丈夫。


还有一个女主在大都市里漂泊了多年,只想找个有爱又有钱的男人,像前一个女主那样组建一个模范家庭。这怎么行呢?于是她被骗了、失恋了,彻底放弃回到老家,重返都市之后她终于打破了想望,准备出国留学重启自己的人生。这个女主告诉我们,做自己不是想望一个有爱又有钱的男人,也不是想望一个模范的家庭。

 

原本“三十而立”自“十五志于学”而来,自立有待于学的艰辛历程。该剧自作聪明改为“三十而已”,不就是三十岁吗?没什么大不了的,一切都可以清零,一切都可以重来。


这实在太可怕了,完全将“十五志于学”而不顾。


所谓做回自己,就是摆脱所有人伦关系,把自己的过去清空掉,仿佛这样就可以剩下自己。要学就出国留学——比老家更广阔的是都市,比都市更广阔的是外国。


自己永远在别处,传统文化只是埋没了自己。上百年来的自我摧残之路,流毒之深远,《三十而已》承其余绪而不自觉,如此而已。

 

庚子六月廿五于平江大道

 

责任编辑:近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