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必有法 然后可成
作者:夏锦文(江苏省社科院党委书记、院长,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副主任)
来源:《光明日报》
时间:孔子二五七零年岁次庚子七月初七日庚子
耶稣2020年8月25日
【光明论坛·温故】
《求是》杂志2019年第1期发表的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指出,“学习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事必有法,然后可成。’”这强调事物发展有其规律,推动工作必须遵守基本规律,讲究科学方法。
“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出自朱熹为《孟子·告子上》第二十章所作的注解。孟子的原话是对后羿射箭作出阐释。对此,朱熹作了进一步注释:“此章言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师舍是则无以教,弟子舍是则无以学。”其大意是:任何事情都有方法,只有找到合适的方法,才能成功。这就如同教学,教师舍弃了方法,就教不好;学生舍弃了方法,同样也学不好。由此可见,讲究方法是解决问题、达到目的的重要途径。只有掌握了科学有效的方法,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掌握科学方法对于推动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自明,推动工作的方法也有很多。其中,最为基础的莫过于“一切从实际出发”。正如马克思所言:“我们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也就是说,必须通过一种符合于改变了的环境的办法来利用革命的热情。”唯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才能使具体的对策方略紧跟客观实际。“变化者,乃天地之自然。”客观实际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这既是世间万物的客观规律,也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就是要根据不断变化的实际,适时调整工作方法和基本策略。只有准确把握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时空境遇的新情况新特点新问题,按照客观实际拿出可行的方法,才能有效解决问题。
西晋时期的哲学家傅玄曾说“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这也是阐释“纲与目”“本与末”的关系,指明要善于抓住事物的关键所在、重点内容。历史和实践证明,面对复杂形势和繁重任务,既要注重总体谋划,又要抓住“牛鼻子”,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此带动其他问题的解决。如果不善于处理全部与局部、重点与非重点的关系,不能区分轻重缓急、详略主次,就容易本末倒置、不得要领。
当前,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国面临的形势异常复杂。世界经济深度衰退、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国际交往受限、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一些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对我国发展带来诸多冲击和影响。与此同时,我们还处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在这些严峻形势和复杂任务面前,我们必须坚持科学方法,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妥善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拿出务实管用的得力举措推动经济社会正常运转,锚定方向、找准短板,抓住最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方,寻求有效突破。
掌握科学有效的方法,既反映一个人的思想认知,也是推动工作、应对挑战必须掌握的基本功。只有掌握并灵活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才能处事不惊、临危不惧,不为任何干扰所动,真正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责任编辑:近复
【上一篇】【张晓彤】君子为学以明道救世 ——顾炎武的治学之道
【下一篇】【张郁乎】朱光潜美学思想的儒家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