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俊】党的理论创新:从三个代表到和谐社会理想
栏目:散思随札
发布时间:2011-02-21 08:00:00
|
吴俊
作者简介:吴俊,深圳市儒学研究会
|
治国时论之一
党的理论创新:从三个代表到和谐社会理想
作者:吴俊
来源:作者惠赐《儒家邮报》发表
当前中国存在一个重大的问题:全社会上下普遍缺乏理想或信念。
一个社会要保持和谐有序,光靠不断给利益是不够的,光靠法律监督也是不够的,还必须全社会要有一个共同认可的社会理想。中央治理官员腐败问题的力度不断加大,可这个问题却愈演愈烈,其原因就是官员普遍缺乏理想或信念,光靠法律监督是根治不了的。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一次重大的理论创新。为更好地宏扬和落实这一社会理想,特提出三个建议:
1, 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提高“和谐社会理想”这一创新理论的地位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党的十七大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为增强全党全国人民的凝聚力,为全党全国人民树立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建议党的下一届代表大会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为和谐社会理想而奋斗。”
2,充实“和谐社会”的内涵为:“各齐其家,兼和天下”,使之与中华传统文化结合起来
社会中的多数人,对于外来的意识形态或近代当代“理论”的了解和吸收,都大大少于所谓的专家。因此,一个理想或信念,要被社会中的多数人理解、接受乃至相信,就必须跟这个社会中多数人所熟悉的传统文化结合起来。
中央对“和谐社会”的定义是: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要多数中国人抽象地来理解这个定义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就很难信仰它。但是如果加入中国人所熟悉的文化内涵,效果就完全不同了。对中国人而言,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最容易在什么地方出现呢?显然是在家庭之中。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齐家”的说法,所谓齐家,就是在一个家庭中,人人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在家庭之外的和谐局面,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兼善天下”的说法。如果把和谐社会的内涵补充为:“各齐其家,兼和天下”,那么,不仅多数中国人容易接受,乃至信仰,而且中国有了一个维持世界秩序的伟大理想,从此不仅可以摆脱西方国家用西方价值观来打压中国的被动局面,而且还可以超越西方国家关于世界秩序的理想,中国可以象历史上的汉、唐、宋朝那样,再度成为天下各国的共主。
3,应用“和谐社会理想”来培养、识别及选拔执政者
合格的执政者应该是那些心中确实怀有和谐社会理想的人。如何来识别这样的人呢?一个途径是考察他能不能做到齐家;另一个途径是公开的考试,考试的内容必须要相当地难,要让考生下多年的工夫才能掌握,而且考试的内容还要是关于如何建立和谐社会的,这样才能有助于考生在心中树立理想。考试教材可以由中央党校及有关专家来编写,考试内容要涵盖东西方文化的各科知识。
比识别更重要的是,如何培养那些心中确实怀有和谐社会理想的人。根据中国数千年的历史经验,成本最低、效果最好的培养方法,就是让孩子从小在家庭或家族中耳濡目染地学习齐家的能力。为此,国家应该大力鼓励中国人聚族而居,增强中国人之间的凝聚力和信任度。
作者惠赐儒家中国网站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