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丙罡】如何重建或复建“泺源书院”

栏目:演讲访谈
发布时间:2020-09-03 12:35:55
标签:泺源书院

如何重建或复建“泺源书院”

作者:颜丙罡

来源:《齐鲁周刊》

时间:孔子二五七零年岁次庚子七月十三日丙午

          耶稣2020年8月31日

 

 

 

山东大学校史上推168年

 

泺源书院是山东大学的前身,由泺源书院到山东大学堂,由山东大学堂到山东大学,脉络清晰,从未中断,在这个意义上,重写山东大学的校史有着充足的历史依据。

 

清光绪二十七年八月初二,清政府以光绪帝的名义发出上谕,要求“各省所有书院于省城均改设大学堂。”山东巡抚袁世凯随即将《山东省城试办大学堂暂行章程》上奏光绪皇帝、慈禧太后,同年九月二十四日,光绪皇帝批准该奏折。山东省城书院(即泺源书院)改设为山东大学堂。山东大学校史档案馆现今说法为:“清光绪二十七年十月十五日(1901年11月25日),山东大学堂开校,校址设在济南泺源书院。”这个表述是不准确的。

 

第一,这个说法不合乎清政府八月初二的《上谕》。《上谕》明确要求,“著各省所有书院于省城均改设大学堂,各府厅直隶州均设中学堂,各州县均设小学堂,并多设蒙养学堂。”这就明确指明,官办的省城书院改设大学堂,而不是在书院里设大学堂,泺源书院是省城书院,于是将泺源书院直接改设为山东大学堂。

 

第二,山东大学堂是因泺源书院蜕变、转化而成,其后泺源书院的名称成为历史。因泺源书院的校舍、师资乃至生员、设备、图书等等均转为山东大学堂的资产,泺源书院自然退出历史舞台。从这个意义上说,泺源书院并没有“死亡”,它只是换一种方式“活”着,活在山东大学这个机体里。因而我们认为将山东大学的建校提到1733年前后(具体年份日期可再论证),完全合乎逻辑。湖南大学号称千年学府,校史追溯到岳麓书院的创办,同理山东大学完全可以追溯到泺源书院。由泺源书院到山东大学堂,由山东大学堂到山东大学,一脉相承,从未中断,如果成立,山东大学建校历史至少可以上推168年。

 

重建泺源书院的几点构想

 

经过120年的风雨沧桑,泺源书院旧址已经了无痕迹。原来的大门三重、文昌阁一处、讲堂两处八间、斋舍一百六十四间、门屋二十间、厨房两间乃至仓颉祠、朱子祠等建筑,一片瓦砾也没有剩下,令人扼腕叹息!

 

在此,就泺源书院怎么建,如何建,提几点构想:

 

(一)泺源书院、状元府、府学文庙三位一体,整体规划,联动建设,实现泺源书院品牌、状元府的旧舍、府学文庙的神圣空间相互补位,协调发展。

 

120年后的今天,泺源书院旧址空间已经被挤占,剩下空地在四面建筑之中,已经非常狭小,恢复书源的原貌,困难非常大。针对这一现实,建议:

 

1、在泺源书院原址建设泺源书院博物馆或纪念馆,用文字与图片展现泺源书院168年风雨历程,以及山东大学堂的缘起及其后续发展。

 

2、为书院著名山长、导师以及对书院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人物塑像,如岳濬、周永年、丁宝桢、曹鸿勋(学生,后成为状元),王寿朋(学生,清末状元,曾任山东大学校长)、周学熙(山东大学校长)、匡源(时间最长的院长)等众多人物之中,根据对泺源书院的贡献大小,通过专家认定,从中挑选出十位人物。

 

3、遗址发掘、保护,重刻泺源书院学规石碑,设泺源书院遗址纪念碑。

 

4、修缮状元府,作学斋用。状元府现存两进院落,估算房舍20间左右,与泺源书院距离非常近,可以供30人左右食宿。

 

5、与府学文庙打通使用,利用府学文庙的明伦堂以及藏书阁,作为讲学之场所,文庙作为书院的神圣空间。

 

(二)重建或复建后泺源书院应当是一个既有传统书院的特色,又合乎现代学术规范,向全省乃至全国开放、交流的学术平台,是山东大学新文科建设的示范区,山东大学文化形象展示的平台,与社会沟通的桥梁,是齐鲁大地上一切有志于传统文化与创新的文化学人心目中的学术殿堂。

 

1、复建后的泺源书院继续秉持这一创院理念,向全国乃至全世界招聘德高望重的大儒出任山长或院长。

 

2、历史上的泺源书院生员是全省青年学子的精英,进入书院学习,免食宿且对生活困难的学生有生活补贴。泺源书院复建后,面向全省在校博士生、硕士生乃至本科生开放,学习优异,经过一定的选拔程序,进入书院学习一年、半年或三个月。招收在校博士三年级、硕士生二年级,本科生三年级的学生入院学习一年,凡山东大学儒家文明协同单位的在校学生均可报告参选。

 

3、泺源书院复建初期,每年招收20名学生入住,为期一年、半年或三个月。先从古文、古史、古哲、古籍等专业的硕士与博士试点,待条件成熟,再扩大到其他专业。学生一旦入住书院,服从书院的管理制度,朔望礼敬先师先贤,记诵学书学规,积极服务周围社区,等等。

 

(三)复建后的书院培养学生将继承传统书院的课徒制度、西方高等教育导师制度与传统的养士制度“三制合一”教育理念,探索后工业时代人才培养的新机制、新路径与新方法,为现代高等教育改革做出自己的探索。

 

复建后泺源书院取法岳麓书院的“导师制度”。复建后泺源书院取法韩国成均馆的“养士制度”。继承和弘扬传统书院的“课徒制度”。课徒制是中国社会广泛流行的制度,如曲艺界、工艺行等,至今还保有传承着课徒制的痕迹。课徒制要求导师对学生负责,与学生一起生活,亲如家人。学生不仅向导师请教学问,更是向导师学习生活的态度,治学精神。泺源书院复建后,采取导师住在书院,与学生同吃、同住、同游,共学,课堂讲授是学习,而与导师处在一起,行走坐卧无不是学习。

 

中国现行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制度是与工商社会相适应的一种教育制度,与后工业时代已经不能完全相适应,后工业时代的高等教育将会让人重新想起孔子“因材施教”即个性化培养的教育理念,泺源书院力图将现代大学的导师制与传统书院的课徒制、养士制结合起来,三制合一,形成一种全新的人才教育制度、管理制度、教学制度和生活制度,为现代高等教育制度改革做出新探索,寻找新路径。

 

 

 

《泺源书院志》,孟鸿声主编。

 

重建后的主要功能与任务

 

传统书院有五大功能:第一,人才培养的功能或称兴贤育才;第二,学术切磋与学术研究的功能;第三,藏书或刻书的功能;第四,祭祀或礼敬先贤的功能;第五,社会教化的功能。这些功能除第四项、第五项以外,山东大学都已具备,重建或复建的泺源书院也不仅仅补上第四、第五项,而是从事如下工作:

 

1、学术研究。开展研究泺源书院以及山东大学校史研究,策划、出版“泺源丛书”。对泺源书院原有的讲义、讲稿以及书院院长、著名学者以及学生的著作进行整理、研究,远期目标,配合山东大学的研究课题,开展古文、古史、古哲、古籍展开研究。

 

2、人才培养。

 

3、开设泺源大讲堂,定期讲学,服务社会,教化百姓,促进社会和谐,为打造历下首善之区略尽绵薄。

 

4、文化形象展示平台。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而高雅文化的意义在于化民成俗,引领风尚,转化为新的生活方式,泺源书院重建体现的是一种文化或生活方式的复活,让传统高雅生活方式、学习方式、研究方式在现代视域下的复活,从而成为向社会展现山东大学师生形象的平台,而泺源书院遗址纪念馆诉说山东大学的风雨历程。

 

5、沟通社会的管道。关心时事,崇尚实学,家国情怀是泺源书院的重要传统,现代大学不是自我封闭的象牙之塔,不可能“两耳不闻窗外事”,而主动融入社会,积极地服务社会,架起现代高校与社会沟通的管道,是泺源书院应有的使命、担当。

 

书院在中国古代承载的文化使命,是传承文明、传播思想和文化的重要载体。书院作为古老的教育方式与现代高等教育并不冲突,在现在教育体制下的高校创设书院或延续、复活传统书院也不是什么“新闻”了,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郑州大学嵩阳书院、中山大学岭南书院、四川大学复性书院、苏州大学敬文书院,等等,不一而足。国际上,如韩国的成均馆大学院,自称创校于1398年,埃及的爱资哈尔大学,自称创校于972年,泺源书院是山东大学的真正源头,与这些学校相比,我们更有理由将山东大学的历史向前推168年。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