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光胜 著《出土文献与〈古文尚书〉研究》出版
书名:《出土文献与〈古文尚书〉研究》
作者:刘光胜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8月
【内容简介】
清华简中《尚书》类文献二十余篇,有的是今文《尚书》,如《金縢》;有的是见于孔壁古文或百篇《书序》的篇目,如《尹诰》《傅说之命》;还有一些是今古文都没有的篇目,如《厚父》《封许之命》。本书以清华简为主要抓手,综合运用包括甲骨卜辞、金文、郭店简、上博简及马王堆帛书等在内的出土材料,推进《古文尚书》真伪问题的研究。
【作者简介】
刘光胜,1973年生,山东青州人。清华大学历史学博士,博士后。中国孔子研究院教授,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学院特聘教授。主要从事出土文献与儒学史研究。在《历史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四十余篇,出版著作有《清华简〈系年〉与〈竹书纪年〉比较研究》(中西书局,2015)、《出土文献与〈曾子〉十篇比较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整理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等。
【目 录】
第一章 《古文尚书》研究综述(1)
第一节 “《古文尚书》伪书”说成为学界主流意见(1)
一 宋代“《古文尚书》伪书”说初现端倪(1)
二 元明时期对《古文尚书》作伪的揭示 (9)
三 清代“《古文尚书》伪书”说成为定论(16)
四 明清时期学者为《古文尚书》辩护之声(26)
五 疑《书》之风的扩大化(30)
第二节 民国以来“《古文尚书》伪书”说的延续与补充(31)
第三节 20世纪80年代以后对《古文尚书》公案的重新反思(36)
一 对《古文尚书》文本来源的考察(38)
二 汉魏学术传承与《古文尚书》成书(39)
三 对清人辨伪成果及方法的重新评判(40)
第四节 中国港台地区及海外《古文尚书》研究(44)
一 中国港台地区关于《古文尚书》的论争(44)
二 日本学者对《古文尚书》的考察(51)
三 朝鲜《古文尚书》学研究(57)
第二章 出土文献与先秦《书》类文献研究(62)
第一节 春秋时期《书》类文献传流(62)
一 界定春秋时期引《书》的标准(64)
二 春秋《尚书》学的特点(65)
第二节 战国时期《书》类文献分系研究(76)
一 清华简与儒家《尚书》系统比较(77)
二 清华简与墨家引《书》比较(108)
三 清华简与道家《书》类文献比较(125)
四 清华简与法家《书》类文献比较(130)
五 战国时期《书》类文献编纂、传流的特征(133)
六 先秦时期不同《书》类文献系统形成的原因(159)
第三章 两汉时期的《古文尚书》传流(169)
一 汉魏孔氏家学与“晚书” 25篇没有直接的关联(170)
二 孔氏家学《古文尚书》的内容(172)
三 杜林漆书与孔壁古文之间的关联(174)
第四章 《古文尚书》与魏晋之际的经学转型(180)
一 郑玄《礼记注》与《古文尚书》作伪的时间节点(181)
二 辑补《古文尚书》属于“经学家”层面的作伪(185)
三 《古文尚书》作伪可能出自郑冲一派(192)
四 郑冲《古文尚书》来源考(196)
五 《古文尚书》作伪者与献书者可能并非一人(200)
六 《古文尚书》与魏晋之际的经学转向(203)
七 作伪的种类及伪书价值的开显(206)
第五章 对明清以来《古文尚书》辨伪的回顾与反思(212)
第一节 对明清时期《古文尚书》辨伪成果、方法的重新反思(212)
一 王充耘质疑《古文尚书·说命》(212)
二 梅鷟的《古文尚书》辨伪(213)
三 阎若璩的辨伪成就(215)
四 毛奇龄与《古文尚书冤词》(222)
五 皮锡瑞言《古文尚书》语意重复(224)
第二节 对近现代辨伪方法的回顾与反思(225)
结语(231)
附录(234)
附表一 《左传》引《书》(234)
附录二 《国语》引《书》表(239)
附表三 《墨子》引《书》表 (241)
附表四 《孟子》引《书》论《书》表(245)
附表五 《荀子》引《书》论《书》表(247)
附表六 道家引《书》论《书》表(249)
附表七 《韩非子》引《书》论《书》表(250)
附表八 《吕氏春秋》引《书》表(251)
附表九 出土文献引《书》表(252)
附表一〇 出土文献论《书》表(254)
参考文献(255)
后记(265)
责任编辑:近复
【上一篇】【吴启讷】语言政策:多样、单一还是通用?
【下一篇】【余东海】为什么日本不向美国复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