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千帆】尊儒不必祭孔

栏目:天安门广场立孔子像
发布时间:2011-02-28 08:00:00
标签:

 


尊儒不必祭孔 
作者:张千帆(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
来源:中评网2011-2-24


 

    中国几千年来一直没弄明白一个简单的区别:一种学说有价值甚至很伟大,是否意味着要通过国家的力量将其定为一尊,并强迫国民信奉之。话说到这个份上,当然就不言自明了。宪法第35条规定了言论自由,表明公民既有接受也有不接受特定思想的自由,国家不能强迫;宪法第36条规定了宗教信仰自由,隐含着政教分离的原则,国家不得帮助任何宗教或门派“发扬光大”。但是春节期间国家博物馆在其北门外立孔子像,引起了不少争议;近日十三名学者发表“联合声明:关于立孔子像的几点看法”,惹来了更大争议,这些都表明我们在潜意识里还是不明白这个道理。
 

    这个潜意识就是一些“精英”提倡的思想文化专制。据说多数人反对立孔子像,但他们反对的未必是孔子或儒学,而恰恰是儒家几千年倡导的文化专制,或者说他们的反应是这种文化专制所必然引起的反弹。我看网上争来争去,有一点是几乎不争的,那就是儒学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核心部分经过现代诠释后对于中国当代社会或仍然有用。但是现在把孔子像立在天安门广场这个具有强烈政治意涵的地方,背后究竟意味着什么?如果只是为了表明我们尊重孔子和儒家学说,不再像“五四运动”或“批林批孔”那样全盘否定,那纯属多余,因为众所周之,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儒学已经在大陆热了好一阵子,现在根本不存在全面否定孔子或儒学的问题。如果是为了表明我们要开始动用国家的力量大力推行儒学,则其中大有问题。
 

    这个问题在十三学者的“几点看法”当中体现得尤其清楚,其中几乎每一点都充斥着武断专制的话语。第一点看法认为“立孔子像之举,符合国人心愿,适应时代潮流”,甚至符合“世界华人的心愿和文化发展的新潮流”。请教一个常识性问题:你是怎么知道的?“时代潮流”怎么定义?难道是你们说什么,什么就成了“时代潮流”甚至“文化发展的新潮流”了吗?请问在立孔子像之前经过民意调查吗?没有的话,又如何得知“国人心愿”乃至“世界华人的心愿”是什么呢?
 

    “几点看法”不仅除了重复儒家一贯的自说自话之外没什么新意,而且犯了几个常识性错误。一是“张冠李戴”,以为中国当前的社会混乱是老百姓缺乏信仰造成的,因而需要儒学和孔子来拯救。如第四点“看法”认为“当前由于文化的缺失,造成了社会上信用缺失、物欲横流、价值紊乱等等弊端,并开始威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实明白人都知道,中国老百姓是不缺道德信仰的,缺的是一套落实信仰自由的制度,在此不赘述。让他们自由信仰,所有这些“弊端”很快会统统自行消失;否则,即便强迫他们去信也不会信。
 

    二是简单自信,误以为文化或信仰是可以通过灌输传递的,而且灌输力度越大效果越好;既然国家力量最强大,国家成了最适合推行特定思想文化或信仰的主体,因而要由国家出面大力推广儒家信仰。第三点“看法”把立孔子像抬高到“改革开放以来,调整文化战略,弘扬中华文化,建设精神家园等一系列文化建设行动中的一个新亮点和新标志”。虽然没有明说这些“调整”、“弘扬”、“建设”的主体是谁,谁都知道就是国家,至少国家是这个大“战略”的总后台。其实从过去几十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就不难看出,通过国家力量去推动道德文化建设必然适得其反,这也无需赘述。此次立孔子像的效果本身便足以说明问题:本来人们对孔子没什么意见,现在突然立了一尊标准像,各种非议反而来了,这才让我们的学者按捺不住出来“救火”。
 
  
    三是“杞人忧天”,潜意识里以为儒家文化只有通过国家力量才能得到拯救,否则就面临“珍稀物种灭绝”的危险。我自己也认同儒家思想有其独特的优势,但正因为如此,所以根本没有那些学者的危机感。俗话说,真金不怕烈火炼;既然儒家思想那么优秀,只要放开思想的自由市场,让它和所有其它思想或信仰自由平等竞争,那么它必然会在国人心中占据应有的一席之地,除非中国老百姓都是白痴、“不识货”,为什么需要国家保护呢?让国家去保护残疾人、老年人、弱势群体、珍稀物种好了,我自认为儒家思想的力量很强大,根本不需要任何保护。那些自称是孔孟信徒的学者们,麻烦你们对自己的祖师爷自信一点好不好?
 

    其实儒家思想和孔子本人又何尝不是国家“独尊儒术”的受害者。自汉朝以来近两千年,“正统”地位让儒学和一代又一代的儒家们呼风唤雨、养尊处优、封闭僵化,失去了危机感、进取心和竞争力,成为中国社会停滞不前的思想障碍和所有近代屈辱的替罪羊,因而才遭到“五四”运动的激进份子全面批判、一脚踢开。这一尊一抑,又是何苦?为何不能还孔子本来面目,让儒学凭借内在的生命力正常发展?所以我在此郑重呼吁那些不择手段挽救儒学的好事者:救救孔子,别让他再蒙受数千年不白之冤和折腾之苦了。如果立孔子像的深层含义是显现孔子和儒学在中国历史文化上的至尊地位,那么它所昭示的恰恰不是儒学的精华,而是真正阻碍中国发展并和自由开放的现代文明格格不入的糟粕。硬把孔子抬出来作为这些糟粕的载体,难道不是对他老人家的污辱吗?
 

    如果有人认为儒家文明正在衰落,没有宗教载体的儒家思想“战斗力”不够,其实是完全可以为儒学“立教”的,并身体力行推而广之,但惟独不能做的是企图借助国家的力量将其奉为正统。一旦借用了国家的力量,尊儒就蜕变为祭孔,也就是重新让政府通过祭奠、官方倡导、财政支持等不同方式体现孔子和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两者虽然都体现了对孔子和儒学的尊重,却在国家问题上有本质之别。虽然祭孔者们自己也未必赞成把儒学定为“国教”,真正的“儒教原教旨主义”也许确实只是极少数,但是他们似乎认为只有宣布儒教为“国教”才是宪法禁止的“立教”,政府的“弘扬”、“建设”、“发展”没事。假如按照这种理解,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的禁止“立教”条款就失去意义了,因为没有哪个政府会蠢到明确宣布某个教派为“国教”的地步;绝大多数政府当然只是通过财政支持、“文化认同”等方式对宗教提供各种帮助,而这正是宪法所禁止的政教合一的危险倾向。
 

    国家博物馆是由全国纳税人供养的官方机构,因而没有权力将孔子的形象强加在那些不愿意接受这个形象的纳税人身上,除非它明确表示立孔子像的目的并非通过国家的力量推广儒家信仰,而只是表达对这个中国历史代表人物的尊重;如果这样,最好还有计划推出老庄、孟荀、墨子等不同代表人物的塑像。既然“尊儒”并非“独尊儒术”,而只是尊重并认真对待儒家思想,那么一个国家机构就有义务做到不偏不倚平等对待所有信仰或思想流派。我个人相当确信孔子是中国历史的第一伟人,但是我更加确信的是,我没有权利把这个判断强加于任何人。伏尔泰的名言“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句话,但是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在此也可以反过来表达:我即便同意你说的每一句话,也要誓死反对你垄断话语的权力。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