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春】郑玄爻辰说的易学诠释浅探

栏目:学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04 02:06:32
标签:日月运转、爻辰、阴阳消息之道

郑玄爻辰说的易学诠释浅探

作者:王新春(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来源:《哲学研究》2019年第12期

 

内容提要:汉末易学家、经学家郑玄,以爻辰诠释易学。郑玄将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化约为乾坤十二爻,值子至亥十二辰,以辰指日月周天运行相会的次舍或所历星次,进而彰显宇宙阴阳消息的引动之源。通过指明日月运行引动的十二种阴阳消息气局与八卦卦气,及其所引发的物候、节气、时序的交替与万物万象的生化,与其所促成的大宇宙气化生生的律动,进而完善、巩固、深化了汉代易学阴阳消息的认识,表达了法天道、行礼乐、施德教而致太平的价值取向。

 

关键词:爻辰/日月运转/阴阳消息之道/礼乐文化/经学精神

 

标题注释: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汉代易学与汉代的经学哲学”(编号17JJD720004)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汉末荀郑虞三家易学与经学精神的重建研究”(编号14BZX053)的阶段性成果。

 

《周易》自问世之日起,就开始了被诠释的历程。“一阴一阳之谓道”(《周易·系辞传上》)的论断,敞开了《易》从符号到文字的阴阳论语境,开显了易学宇宙发生与流转的阴阳之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同上)与“乾道变化,各正性命”(《周易·彖传·乾》)以及“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周易·说卦传》)诸论,则敞开了《易》的生生底蕴,指明了易学立足天地人三才之道的性命之理。汉代易学从卦气说出发,集中拓展并深化了《易》的阴阳论语境与易学的阴阳之道,这与宋代之后的易学着重打通阴阳与性命,进而阐发《易》的生生意蕴与易学性命之理的取向,形成了鲜明对照。汉代经学集大成者郑玄,在以往易学与经学积淀的基础上,建立了以经学整体为对象的郑氏学,及作为经学分支的易学郑氏学。爻辰说,正是郑玄诠释《周易》、构建其易学体系所采用的独特学说。对于这一由乾坤十二爻贯通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而异于京房及《周易乾凿度》的郑氏爻辰说,清儒惠栋《易汉学·郑康成易》、张惠言《周易郑氏义》、何秋涛《周易爻辰申郑义》、戴棠《郑氏爻辰补》、近人徐昂《释郑氏爻辰补》、屈万里《先秦汉魏易例述评·爻辰》、胡自逢《周易郑氏学》、刘大钧《周易概论·历代〈易〉学研究概论(上)》等都作了中肯梳理,如胡自逢论曰:“由星次、卦位、卦气、五行以及于时令、肖属,其取象可谓至广!”(胡自逢,第194页)而清儒焦循《易图略·论爻辰》、王引之《经义述闻·爻辰》及近人屈万里、胡自逢等,亦对该说的牵强支离处提出了批评。本文谨在前贤成果的基础上,尝试就郑玄如何以爻辰说转进阴阳之道的易学天人之学并重建经学精神这一核心问题,在易学诠释的哲学层面作出探讨。

 

一、爻辰与宇宙阴阳大化的引动之源

 

在对《周易》及其他经典的注释中,郑玄有时明确使用“爻辰”,如注《比》初六爻辞“有孚盈缶”曰:“爻辰在未。”(见孙堂校补,第310页)有时,郑玄则直接点出某爻所值之辰,而将爻辰省称为辰或略去,如《明夷》六二爻辞“明夷睇于左股”句郑注曰:“六二辰在酉……九三又在辰。”(同上,第352页)“辰在酉”,“辰”是“爻辰”的省称;“又在辰”,则谓九三爻的爻辰又在辰,省略了“爻辰”或“辰”。爻辰之辰,具体指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辰,其中,子、寅、辰、午、申、戌属六阳辰,丑、卯、巳、未、酉、亥属六阴辰。惠栋《易汉学·郑康成易》及张惠言《周易郑氏义》皆指出,据残存郑注,乾卦六个阳爻,自初爻依次纳六阳辰,初九子,九二寅,九三辰,九四午,九五申,上九戌;坤卦六个阴爻,自初爻依次纳六阴辰,初六未,六二酉,六三亥,六四丑,六五卯,上六巳。“三百八十四爻皆本于乾坤,故阳爻就乾位,阴爻就坤位。”(张惠言,第260页)其他六十二卦,视同位的乾爻、坤爻而定,阳爻纳与乾爻同位的阳辰,阴爻纳与坤爻同位的阴辰。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阴阳爻均平,各一百九十二,分布在各卦的六个爻位上,各爻位上的阴阳爻皆各三十二。于是,在爻辰说下,出现于六十四卦每一爻位上的三十二阳爻与阴爻,皆可化约为同位上的乾之一阳与坤之一阴,而纳同一爻辰;一百九十二阳爻与一百九十二阴爻组成的六十四卦的三百八十四爻,最终可化约为乾六阳、坤六阴的十二爻,而纳十二辰。

 

爻辰之辰的基本含义即如伯瑕对晋侯所言“日月之会是谓辰”(见《左传·昭公七年》),指日月运行相会的次舍或星次。此外,日月的运行还会经历诸多与辰直接对应的星次。辰所对应的日月运行相会与不相会所经历的星次,在汉代易学的天人之学背景下,开显为阴阳消息大化的引动之源。正是郑玄揭示了爻作为符示引动大化之源的基本单元的价值。《礼记·月令》“孟春之月”句郑注云:“日月之行,一岁十二会,圣王因其会而分之,以为大数焉。观斗所建,命其四时。此云‘孟春’者,日月会于娵訾,而斗建寅之辰也。”(见朱彬,第214页)唐贾公彦《周礼注疏》卷二十三“大师掌六律六同”疏谓:“按斗柄所建十二辰而左旋,日体十二月与月合宿而右转。但斗之所建,建在地上十二辰,故言子、丑之等;辰者,日月之会,会在天上十二次,故言娵訾、降娄之等。”(贾公彦,第795页)古代坐标左东右西,上南下北。左旋为自左而右,相当于今日之顺时针旋转;右转为自右而左,相当于今日之逆时针运行。因此,一岁之中,斗柄顺次指向地上的十二方位,自正北之子由左向右顺旋,历丑寅之东北、卯之正东、辰巳之东南、午之正南、未申之西南、酉之正西,最后至于戌亥之西北。相应地,日与月运行于天,自右而左,即今所言在黄道上自西而东的视运动,依次相会于天上的星纪、玄枵、娵訾、降娄、大梁、实沉、鹑首、鹑火、鹑尾、寿星、大火、析木十二次舍。日月先后会于天上十二次舍,斗柄则相应指向地上十二方位,十二月得以确立。孔颖达《礼记正义》卷十四《月令》节引郑注《周礼·大师职》谓:“十一月辰在星纪,十二月辰在玄枵,正月辰在娵訾,二月辰在降娄,三月辰在大梁,四月辰在实沉,五月辰在鹑首,六月辰在鹑火,七月辰在鹑尾,八月辰在寿星,九月辰在大火,十月辰在析木。”(孔颖达,第1353页)古历法,周建子、殷建丑、夏建寅,分别以子月、丑月、寅月为正月。郑玄此处所言,显然谓夏历。

 

日月运行在天,先后相会于星纪等十二次舍。实际上,日月右旋运行,再细而论,依次经历北、西、南、东的二十八次舍即二十八星宿。十二次舍与二十八次舍相对应,二者皆以环绕周天长短不同的度数节段,昭示日月的运行。《汉书·律历志下》载:“角十二,亢九,氐十五,房五,心五,尾十八,箕十一”,构成东方七星宿;“斗二十六,牛八,女十二,虚十,危十七,营室十六,壁九”,构成北方七星宿;“奎十六,娄十二,胃十四,昴十一,毕十六,觜二,参九”,构成西方七星宿;“井三十三,鬼四,柳十五,星七,张十八,翼十八,轸十七”,构成南方七星宿。二十八星宿一如十二次舍,皆右转次第排列。就十二次舍与二十八次舍的对应,《汉书·律历志下》也指明:“星纪,初斗十二度,……终于婺女七度。……析木,初尾十度,……终于斗十一度。”这是郑玄爻辰说以辰对应星次立论的基本依据。

 

例如,《坎》()六四爻辞“尊酒簋,贰用缶”条郑注云:“爻辰在丑。丑上值斗,可以斟之象。斗上有建星,建星之形似簋。贰,副也。建星上有弁星,弁星之形又如缶。”(见孙堂校补,第338页)《坎》六四爻同于《坤》六四爻,爻辰在丑,对应十二星次的玄枵,值二十八星宿中的斗,建星属其附星,弁星又属建星的附星。在郑玄看来,日月在天周而复始的十二次舍、二十八次舍的运行,引动了天地阴阳二气的消息,与气化生生的宏廓宇宙气场。可化约为十二爻的六十四卦的三百八十四爻,以其所值爻辰,首先符示了日月所历次舍,并以此敞开宇宙气化生生的引动之源:日月运转。郑玄以此提醒人们以爻辰观每卦每爻,理解辰对应的周天星次,以及星次的经历者日月对于阴阳大化的引动。

 

二、爻辰与十二消息、八卦卦气

 

依郑玄之见,天阳地阴之气是宇宙造化之源。日月周而复始的周天运行,引动了六阳之乾与六阴之坤所示的天地阴阳二气往复循环的发用与流转,而有十二种气局与八卦卦气先后出现,使宇宙成为一个气化生生的、一体有机的生命性气场,并引发宏阔宇宙整体场域下的物候节气时序之交替与万物万象之生化。爻辰又分别具体指向这十二种气局与八种气及其所引发的一切,从而使六十四卦每卦每爻皆有了十二消息与八卦卦气的内在深层语境。这延续了汉代卦气阴阳消息的易学脉络,并使其具有基源性,也彰显了易学的阴阳消息之道。

 

在郑玄看来,由日月运行于周天、往复交会于十二次舍对来自乾天坤地阴阳二气消息的引动,循环促成了表征乾天坤地阴阳二气发用流行的十二种消息着的气的格局,即:一阳五阴、二阳四阴、三阳三阴、四阳二阴、五阳一阴、六阳、一阴五阳、二阴四阳、三阴三阳、四阴二阳、五阴一阳、六阴的复、临、泰、大壮、夬、乾、姤、遁、否、观、剥、坤的气局。自复至坤十二种气局的依次出现,引发从子月到亥月物候节气时序的形成与演变。复的气局出现,子月到来,此气局就成为子月阴阳消息之气的基本表征,而称子气;临的气局出现,丑月到来,此气局就成为丑月阴阳消息之气的基本表征,而称丑气……坤的气局出现,亥月到来,此气局就成为亥月阴阳消息之气的基本表征,而称亥气。这是一岁中依次出现的阴阳二气消息的基本格局,物候节气时序基于此而形成、演变,流转无穷。

 

依夏历,寅、卯、辰气先后出现,而有孟春、仲春、季春之月的到来;巳、午、未气先后出现,而有孟夏、仲夏、季夏之月的到来;申、酉、戌气先后出现,而有孟秋、仲秋、季秋之月的到来;亥、子、丑气先后出现,而有孟冬、仲冬、季冬之月的到来。寅气与申气-孟春与孟秋、卯气与酉气-仲春与仲秋、辰气与戌气-季春与季秋、巳气与亥气-孟夏与孟冬、午气与子气-仲夏与仲冬、未气与丑气-季夏与季冬,分别对冲而彼此影响。进而,寅、巳、申、亥气-孟春、孟夏、孟秋、孟冬彼此之间,卯、午、酉、子气-仲春、仲夏、仲秋、仲冬彼此之间,辰、未、戌、丑气-季春、季夏、季秋、季冬彼此之间,亦相互影响。因此,对于《礼记·月令》的孟春行夏令、秋令、冬令,仲春行夏令、秋令、冬令……季冬行春令、夏令、秋令之论,郑玄皆从引发时令之气彼此影响的角度予以诠释。例如“孟春行夏令”下郑注曰:“巳之气乘之也。四月于消息为乾。”(见朱彬,第225页)“行秋令。”郑注曰:“申之气乘之也。”(见朱彬,第225页)“行冬令。”郑注曰:“亥之气乘之也。”(同上,第226页)“乘”即凌驾于某之上而显其用。日月运行会于娵訾,引动孟春的寅气泰的气局;会于实沉,促成孟夏的巳气乾的气局。此两种气与时令彼此影响,促成巳气乘寅气、孟夏乘孟春的情形。“巳之气乘之”与“四月于消息为乾”,点明了孟夏的气;其他月的气,可以此类推。寅气成孟春,行夏令,谓行孟夏之令,成孟夏的巳气乾局凌于其上;行秋令,谓行孟秋之令,成孟秋的申气否局凌于其上;行冬令,谓行孟冬之令,成孟冬的亥气坤局凌于其上。这揭示了寅、巳、申、亥气-孟春、孟夏、孟秋、孟冬之间的相互影响。十二月都有类似情形,郑玄以此诠释并深化了对十二消息的具体认识。

 

以卦涵摄、符示处于消息盈虚的阴阳二气及其引发的物候节气时序情形,因而有了“候卦气”。《易纬通卦验》言春夏秋冬“三月候卦炁比不至”,郑注分别指出:

 

天炁春三月,候卦炁者,泰也,大壮也,夬也。(《易纬通卦验》卷下)

 

夏三月,候卦炁者,乾也,姤也,遁也。(同上)

 

秋三月,候卦炁者,否也,观也,剥也。(同上)

 

冬三月,候卦炁者,坤也,复也,临也。(同上)

 

“炁”同“气”。按郑玄爻辰说,卦中爻所值之辰即爻即六位的消息卦,在指向日月运行周天的十二次舍、二十八次舍的同时,符示了由此等日月运行所引动的十二种阴阳消息气局与由此促成的生化中的十二月。乾卦六阳爻,自初九至上九,爻辰在子至戌,分别符示引发夏历十一月、正月、三月、五月、七月、九月的候卦气复、泰、夬、姤、否、剥的气局。坤卦六阴爻,初六至上六,爻辰在未至巳,依次符示引发六月、八月、十月、十二月、二月、四月的候卦气遁、观、坤、临、大壮、乾的气局。这些气局分别为子、寅、辰、午、申、戌与未、酉、亥、丑、卯、巳之气。其他六十二卦的各爻,所值之辰及指向与符示的,完全同于同位的乾爻与坤爻。如《坤》上六爻《文言传》“阴疑于阳必战”条郑注云:“阴谓此上六也,阳谓今消息用事乾也。上六为蛇,得乾气杂似龙。”(见孙堂校补,第302页)坤上六,爻辰在巳,正对应引发四月的乾六阳气局巳气,故曰“得乾气”,而乾卦符示龙象。

 

在十二消息气局之外,还有八卦卦气。在郑玄看来,六十四卦各爻所值爻辰,同时还符示因日月运行引动促成的八卦卦气。日月周而复始运行于周天,以十二节度计,则引动促成自复至坤的十二候卦气;以八节度计,则引动促成坎、艮、震、巽、离、坤、兑、乾的八卦卦气。

 

《易纬通卦验》在解释引发春夏秋冬四时各三月的候卦炁的同时,也详细说明了引发四时节气的八卦卦炁,而有乾炁、坎炁、艮炁、震炁、巽炁、离炁、坤炁、兑炁:“乾,西北也,主立冬,人定白炁出直乾,此正炁也”(《易纬通卦验》卷下);“坎,北方也,主冬至,夜半黑炁出直坎,此正炁也”(同上);“艮,东北也,主立春,鸡鸣黄炁出直艮,此正炁也”(同上);“震,东方也,主春分,日出青炁出直震,此正炁也”(同上);“巽,东南也,主立夏,食时青炁出直巽,此正炁也”(同上);“离,南方也,主夏至,日中赤炁出直离,此正炁也”(同上);“坤,西南也,主立秋,晡时黄炁出直坤,此正炁也”(同上);“兑,西方也,主秋分,日白炁出直兑,此正炁也。”(同上)而“震生物于东方,位在二月。巽散之于东南,位在四月。离长之于南方,位在五月。坤养之于西南方,位在六月。兑收之于西方,位在八月。乾制之于西北方,位在十月。坎藏之于北方,位在十一月。艮终始之于东北方,位在十二月。……岁三百六十日而天气周,八卦用事各四十五日,方备岁焉。故艮渐正月,巽渐三月,坤渐七月,乾渐九月,而各以卦之所言为月也。”(《周易乾凿度》卷上)

 

在此基础上,郑玄指出,在时空合一的立体宇宙坐标下,由日月的运行引动并促成了八卦符示的气化生生、流转不息的宇宙生化场。在此场中,八卦符示八种阴阳消息所成的气,引发均占四十五日的物候节气时序。震、离、兑、坎位于四方正位上,称四正卦,分别以正东卯、正南午、正西酉、正北子,核心符示引发仲春、仲夏、仲秋、仲冬的四正卦之气;艮、巽、坤、乾位于四维之位,即四角之位,称四维卦,分别以东北丑寅、东南辰巳、西南未申、西北戌亥,符示引发季冬与孟春、季春与孟夏、季夏与孟秋、季秋与孟冬的四维卦之气。因此,可以化约为乾、坤十二爻的六十四卦的三百八十四爻,以爻辰而即爻即经卦,又分别符示相应的八卦卦气:初九至上九,爻辰在子至戌,依次符示仲冬十一月至季秋九月的坎、艮、巽、离、坤、乾气;初六至上六,爻辰在未至巳,依次符示引发季夏六月至孟夏四月的坤、兑、乾、艮、震、巽气。例如,《泰》六五爻辞“帝乙归妹,以祉元吉。”郑注曰:“五,爻辰在卯,春为阳中,万物以生。”(见孙堂校补,第313页)爻辰在卯为仲春二月,由震气引发。《蛊》上九爻辞“不事王侯,高尚其事。”郑注曰:“辰在戌,得乾气,父老之象。”(同上,第422页)戌对应乾气,有父老之象。

 

爻辰所符示、开显的十二消息气场与八卦卦气气场,以及其中所发生的一切,就是由日月运行于天,经历诸星次所引发的、以阴阳消息之道为核心的现实《易》世界。置身于其中的人,就作为这个次第敞开的《易》世界的感通主体,不断参与着气场能量的交换与运行。

 

三、爻辰与律动中的现实《易》世界

 

郑玄指出,由日月运行相会于周天十二次舍,引动各月的阴阳消息之气或候卦气,同时也促成了大宇宙气化生生相应节段的律动,于是有了与各月之气或候卦气相应的十二律吕。律吕间存在着特定的相生关系,这就决定了人所置身于其中的现实《易》世界,乃是一有节律的《易》世界,六阳六阴爻辰之位的具体确定,依据的就是律动之间的相生关系。世界本然的律动,就是人文礼乐效法的对象。因此,张惠言称:“爻辰者,乾坤六爻生十二律之位也。”(张惠言,第260页)高怀民也说:“郑氏爻辰乃本于月律,即月令十二月所中之律,隔八相生。”(高怀民,第125页)《周礼·春官》“大师掌六律六同”下郑注曰:

 

黄钟,子之气也,十一月建焉,而辰在星纪。大吕,丑之气也,十二月建焉,而辰在玄枵。大蔟,寅之气也,正月建焉,而辰在娵訾。应钟,亥之气也,十月建焉,而辰在析木。姑洗,辰之气也,三月建焉,而辰在大梁。南吕,酉之气也,八月建焉,而辰在寿星。蕤宾,午之气也,五月建焉,而辰在鹑首。林钟,未之气也,六月建焉,而辰在鹑火。夷则,申之气也,七月建焉,而辰在鹑尾。中吕,巳之气也,四月建焉,而辰在实沉。无射,戌之气也,九月建焉,而辰在大火。夹钟,卯之气也,二月建焉,而辰在降娄。(见贾公彦,第795页)

 

星纪,复子气,十一月,黄钟;玄枵,临丑气,十二月,大吕;娵訾,泰寅气,正月,大蔟;降娄,大壮卯气,二月,夹钟;大梁,夬辰气,三月,姑洗;实沉,乾巳气,四月,中吕;鹑首,姤午气,五月,蕤宾;鹑火,遁未气,六月,林钟;鹑尾,否申气,七月,夷则;寿星,观酉气,八月,南吕;大火,剥戌气,九月,无射;析木,坤亥气,十月,应钟。日月会于星纪,引动复的气局子气,引发十一月并带来大宇宙气化生生黄钟阳律的律动;会于玄枵,引动临的气局丑气,引发十二月并带来大宇宙气化生生大吕阴吕的律动……会于析木,引动坤的气局亥气,引发十月并带来大宇宙气化生生应钟阴吕的律动。

 

律动关联着候气。《礼记·月令》“律中大蔟”下郑注曰:“律,候气之管,以铜为之。中,犹应也。孟春气至,则大蔟之律应。应,谓吹灰也。”(见朱彬,第215页)律谓候气之管,以律管候气即置葭灰于长短不一的律管中,待引发某一音律的消息律动之气到来,该音律的律管就会为该气所吹而灰飞管空,由此可知该气之至。候卦气得以测知,也就意味着该候卦气与其律动的音律同时得到征验。于是律即由候气之管,转而成为大宇宙气化生生律动的直接表征。

 

由日月运行引动乾天坤地阴阳二气之消息,带来大宇宙有机一体的气化生生洪流。在此洪流中,十二节段下的黄钟等十二种律动往复循环,这些律动之间又是有机一体的相生关系。《周礼·春官》“大师掌六律六同”下郑注曰:

 

黄钟,初九也,下生林钟之初六。林钟又上生大蔟之九二,大蔟又下生南吕之六二,南吕又上生姑洗之九三,姑洗又下生应钟之六三,应钟又上生蕤宾之九四,蕤宾又下(上)生大吕之六四,大吕又上(下)生夷则之九五,夷则又下(上)生夹钟之六五,夹钟又上(下)生无射之上九,无射又上生中吕之上六。(见贾公彦,第795页)

 

律吕间有着“隔八相生”的具体关系,此不赘言。(参见王新春,2008年)这种相生关系,正是爻辰说得以提出的学理依据。点出初九至上九与初六至上六与律吕之间的具体对应关系,就是点出乾坤十二爻以及与乾爻、坤爻同位的其他诸卦各爻。从初九至上九六位的阳爻,爻辰依次在子至戌,分别符示大宇宙气化生生黄钟、大蔟、姑洗、蕤宾、夷则、无射阳律的律动;初六至上六六位的阴爻,爻辰依次在未至巳,分别符示大宇宙气化生生林钟、南吕、应钟、大吕、夹钟、中吕阴律的律动。至此,《易》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在爻辰说视角下的意蕴,豁然敞开。

 

与前述类似,郑玄也据此理解六十四卦各爻的含义。例如,《乾》九二爻《文言传》“见龙在田,天下文明”一句,孔颖达云:“先儒以为九二当太蔟之月,阳气见地,则九三为建辰之月,九四为建午之月,九五为建申之月,上九为建戌之月。”(见李道平,第57页)而正如清李道平《周易集解纂疏》指出的:“‘先儒’云云,盖指郑氏爻辰也。”(同上,第58页)据此,孔颖达所述先儒之说,即郑玄爻辰之说。乾卦六爻各有其所值爻辰,分别符示大宇宙气化生生黄钟等诸阳律的律动,以及带来相应律动的复、泰、夬、姤、否、剥诸气局。律动以及带来律动的气局,皆可成为月的表征,于是,就律动表征月而言,自子月至亥月的十二月,又可分别名为黄钟、大吕、大蔟、夹钟、姑洗、中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之月。乾卦九二,爻辰在寅,律动当大蔟(太蔟),故称“太蔟之月”。乾下三爻,历建子黄钟、建寅太蔟、建辰姑洗之月,候卦气由复而泰而夬,阳气渐盛;上三爻,历建午蕤宾、建申夷则、建戌无射之月,候卦气由姤而否而剥,阴气渐盛。正因上述律动,作为鲜活的现实《易》世界,宇宙生化气场成为一个有机律动的气场,万物万象自本源起即被置于这一律动场中,而深受其影响。

 

四、爻辰诠释下的易学旨归与经学精神重建

 

在《易传》天人之学的影响下,郑玄基于爻辰说,针对现实的《易》世界指出:“《易》者,阴阳之象,天地之所变化,政教之所生。”(见孔颖达,第1229页)郑玄爻辰说使《易》成为法天地、设政教的王者之书,表达了法天道、行礼乐、施德教而致太平的价值追求与终极旨归,汉代经学的基本精神借此得到凝练、升华与重建。

 

首先,郑玄爻辰说拓展并深化了汉代易学的卦气说,使阴阳消息之道成为通贯宇宙的根本大道,而成为天道的第一义。西汉宣帝之后,在孟喜等人的大力倡导下,卦气说成为汉代易学的基本学说。孟喜以阴阳之气、物候节令时序之气解读六十四卦,确立了易学卦气说的基本规模。另外,“帝出乎震”(《周易·说卦传》)、“万物出乎震”(同上)两段文字,开示了八卦涵摄符示的阴阳消长盈虚、时序更迭推移与万物生化流转,成为八卦卦气说的雏形。与孟喜同时的魏相及其后的《易纬》,从宇宙间阴阳消息的角度出发,揭示了《说卦传》由四正、四维的八卦图式涵摄符示的内涵,敞开了宇宙阴阳消息流转、万象气化生生的易场。(参见王新春,2002年)由此,卦有了生化之气、物候节令之气的特征。郑玄则从爻辰符示日月运转周天的角度切入,既诠释了阴阳二气消息的引动之源,又融会了十二消息与八卦卦气,使六十四卦的三百八十四爻作为阴阳二气消息的直接符示者而通贯一体。同时,使阴阳消息具体落实到每一卦的每一爻,成为各爻的基本元素与核心。他以乾坤十二辰统摄六十四卦十二辰,视乾坤以外的六十二卦之爻辰本于乾坤,表明乾阳坤阴为六十四卦阴阳之本,乾坤交而成六十四卦,天阳地阴为天地开辟后宇宙阴阳之源,天阳地阴消息交感流转,才化生出大千世界。这是爻辰说立论的基本前提,也为《系辞传》“乾坤其《易》之缊邪”(《周易·系辞传上》)与“乾坤其《易》之门邪”(《周易·系辞传下》)两句作了很好的注脚。而六十四卦十二辰,指向日月往复运行周天所历诸次舍,开示了阴阳消息的引动之源,可视为对汉易卦气说的完善。

 

另一方面,孟喜卦气说以震、离、兑、坎四正卦表征四时,以四正卦的二十四爻符示二十四节气,将另外的六十卦分配至各月之中,符示各月物候节气时日。其中,复、临、泰等十二卦在各月中地位举足轻重,被称为十二辟卦,成为十二月阴阳消息主导力量的典型象征,后被称为十二消息卦。虽然十二辟卦地位显赫,但并无相对于其余五十二卦的独立地位。而郑玄以爻辰指向十二消息卦,并将其作为乾坤下贯六十四卦、乾天坤地阴阳之气下贯化生六十四卦符示的万物万象的象征。这样,十二卦就有了完全独立的地位和深远的意义。郑玄爻辰说中的六十四卦十二辰,符示由日月往复运行周天所历诸次舍引动的十二消息气局气场与八卦卦气气场,也符示相应气场下大宇宙气化生生的律动。不同于孟喜等直接以八卦、六十四卦符示阴阳消息的不同情状,郑玄以爻为基本单元,即爻即消息卦、即爻即八卦,着眼于爻内在、不为人所显见的意义,由小见大,揭示了包括气化生生律动在内的易学阴阳消息之义,使六十四卦显见与不显见的阴阳消息相对待而彻显。就此而论,郑玄爻辰说正是对汉代卦气易学的拓展与深化。由此,郑玄完善了易学阴阳消息的语境,并使其呈现出《易》自初创时即已具备的基源性:“伏羲作十言之教,以厚君民之别,曰乾坤震巽坎离艮兑消息,无文字谓之易。”(见孙堂校补,第430页)可见,《易》之旨是通过清晰简明的阴阳消息达成的。

 

其次,在爻辰说的易学语境下,郑玄指出,阴阳大化呈现了天阳地阴两大造化之源与力量,造就了包括人在内的阴阳两大类事物与生命力量,展开了生化日新的大千世界。而造化之源及力量,与其所造就的事物与生命力量,共在于此气化生生的宇宙大律动中,不断彰显着阴阳尊卑的礼的意义。圣人有鉴于此,以天地人三才之道的自觉,基于阴阳消息之道,进一步解读出天道所呈现的礼乐之义,立足开放、有机、整体、宏大的宇宙视野与高远、神圣的人文天下意识,在本天道立人道、法天道开人文的理念下,因应气化生生的律动与万物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节律,建构出依准天道的礼乐制度,上以平治天下,下以引领个体生命安立,期许天人有序交泰、人人有序交泰、个体身心有序通泰的王道理想愿景。这是对《易》及汉代经学礼乐精神的进一步阐发。因此,在注释《周易乾凿度》“伏羲乃仰观象于天,俯观法于地,中观万物之宜,始作八卦……故《易》者所以经天地、理人伦而明王道。……象法乾坤,顺阴阳,以正君臣、父子、夫妇之义”时,郑玄说:“王道继天地而已。”又说:“天地阴阳尚有尊卑先后之序,而况人道乎!”(《周易乾凿度》卷上)

 

再次,郑玄认为,德教是礼乐化天下的题中固有之义。《乾》卦卦辞云“元亨利贞”,《文言传》将其诠释为四德:“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周易·文言传·乾》)郑玄据此指出,阴阳消息将天地之德下贯到大化流行的过程及造化所成的万象中,认为王道应唤醒人之德的生命自觉,并成就德内礼外的生命气象与人格风范。在诠释《随》()卦卦辞“元亨,利贞,无咎”时,郑玄说:“震,动也;兑,说也。内动之为(以)德,外说之以言,则天下之民,咸慕其行而随从之,故谓之随也。”(见孙堂校补,第321-322页)《随》卦内震外兑,震符示动,兑符示说(即喜悦)。敬畏、感恩、珍视生命,是礼乐德教的目标之一。这既进一步弘扬了《乾》九五爻《文言传》“与天地合其德”与《坤》卦《象传》“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之精神,也呼应了孔子仁礼合一的文化价值体系,透显出德礼融通,育成守礼有德的君子气象、君子人格与君子人生的宏愿。

 

最后,根据《后汉书》本传及清姚振宗《后汉艺文志》,郑玄为学,始于在太学师事第五元先通《京氏易》《公羊春秋》,后遍习、遍注群经诸纬,会通《周礼》《仪礼》与《礼记》而成《三礼注》,构建起以制度设计、人道建构为核心,法天地、立王道、设政教、成教化、行礼乐而致太平的《三礼》郑氏学。《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裴松之注引《魏名臣奏》指出,郑玄一生治学,“名冠华夏,为世儒宗”,其以《三礼注》为代表的经学学养积淀,集中体现在其生命最后所著的《周易注》中。爻辰说基于阴阳消息律动之道,直面人的生命与生存语境,可以说是理解易学郑氏学的关键所在。由此,郑玄得以会通易学与礼学,升华了经学的真精神,并最终重建了经学的大厦。

 

原文参考文献:
 
[1]古籍:《汉书》《汉书补注》《后汉书》《经义述闻》《三国志》《仪礼注疏》《易汉学》《易图略》《易纬通卦验》《郑氏爻辰补》《周易乾凿度》《周易郑氏义》《左传》等.
 
[2]高怀民,2007年:《两汉易学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3]胡自逢,1990年:《周易郑氏学》,文史哲出版社.
 
[4]贾公彦,1980年:《周礼注疏》,见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
 
[5]孔颖达,1980年:《礼记正义》,见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
 
[6]李道平,1994年:《周易集解纂疏》,中华书局.
 
[7]刘大钧,1986年:《周易概论》,齐鲁书社.
 
[8]屈万里,1984年:《先秦汉魏易例述评》,《屈万里全集》第8册,联经出版事业公司.
 
[9]孙堂校补,1976年:《郑康成周易注》,见严灵峰编辑《无求备斋易经集成》第169册,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
 
[10]王新春,2002年:《哲学视野下的汉易卦气说》,载《周易研究》第6期.
 
[11]王新春,2008年:《郑玄易学爻辰说的哲学文化底蕴》,载《周易研究》第6期.
 
[12]徐昂,1947年:《释郑氏爻辰补》,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
 
[13]姚振宗,2011年:《后汉艺文志》,见《二十五史艺文经籍志考补萃编》第7卷,清华大学出版社.
 
[14]张惠言,1983年:《周易郑氏义》,见《大易类聚初集》第89种,新文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15]赵在翰,2012年:《七纬(附论语谶)》,中华书局.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