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期“慈善文化会讲”在中国人民大学顺利举办
来源:“人大公益创新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零年岁次庚子正月初六日壬申
耶稣2020年12月30日
2020年12月23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公益创新研究院主办的第六期“慈善文化会讲” 在中国人民大学求是楼439会议室顺利举办,受疫情影响本次会讲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慈善文化会讲”作为中国公益创新研究院“慈善文化行动性研究”的有机组成部分,旨在通过“知行合一”的“行动性研究”,推动学界与业界创建、践行、传播“体用合一”的现代中华慈善。在观察和分析当下的中国慈善时,我们将传统的“体/用”思维作为一种分析框架,依据“体/用”框架逐一讨论慈善领域中涉及到的重要话题。
文化的复兴、落地,“体用合一”的实现,必须以一定的载体为依托。在现代社会中,“组织”(尤其是科层组织)是最重要的载体形式之一,而现代组织的结构、运作及其背后的理念往往又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本期主题是“儒家慈善文化在现代组织中的重生与再造”,二十余位关心中国传统文化和慈善事业发展的学者与业界代表齐聚一堂,通过两个不同的典型案例围绕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交流。
北京主会场现场
会讲线上嘉宾
会讲由中国公益创新研究院院长康晓光教授主持。康晓光教授首先对会讲背景进行了简要介绍。他指出,慈善的基本特征是“利他”,“利他”和“利己”的区别在于“利他”需要价值观,或者说文化的支持,否则难以大面积出现,因此文化对于慈善是不可或缺的;其次,中国社会发展到当前阶段对文化的探索和研究是事关中国发展的关键性问题;第三是全球化的影响,今天文明与文明之间的互动交流不可避免,任何文明都无法关起门自己发展。正是出于以上三方面的考虑,公益创新研究院关注到“慈善文化”问题,积极推动文化的研究,并连续举办会讲,对这一问题加以深入探讨。
研究院采用的是“体用”范式,以切入文化问题的研究。“体/用”框架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古老的大文明的国家,对于在全球化时代探索文化的变迁和演化是一个很有利的分析工具。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我们既要吸取古代的思想资源,也要把社会科学的资源利用起来,把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有效地和传统的思维方式结合起来。今天要讨论的两个案例沿用“体用”分析框架,由中国人民大学非常优秀的两位博士生完成,两位同学做了深入的田野调查和研究,请大家批评指正。
康晓光教授主持
上午的会讲主要围绕曲阜圣贤教育学校这个案例展开。首先由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李毅进行引入性发言,题目是《传统小学教育与现代义务教育的融合——基于曲阜圣贤教育学校的案例研究》。
曲阜圣贤教育学校是一个将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将非同源性的“体”和“用”进行了全面、有机结合的典型案例,本研究主要借助对该个案的研究,来探讨“体用”结合的规则和机制问题。李毅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发言。首先,他对案例基本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曲阜圣贤教育学校从组织属性上看,是一家正规的、典型的现代民办学校,但是在办学过程中将许多儒家教育理念和形式融入其中,在教学管理与组织管理方面产生了诸多独具特色的做法。本研究希望借此案例,从“体用”视角切入,去探讨其中“中西”、“古今”的文化结合问题。为了实现这一研究目标,该研究提出了更为具体细致的描述框架,即从教育必要性、教育目的、教育目标三个维度,从教学主体、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校建制五个维度,分别去描述“学校”这类组织和“教育”这类活动中的“体”与“用”。借助于该框架,该研究归纳出“传统小学教育”与“现代义务教育”的“理想类型”,并从田野调查中总结出曲阜圣贤教育学校的实践模式。进一步,该研究继续分析曲阜圣贤教育学校在前述框架的各个维度和细分指标上,对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相应做法所进行的取舍、处理与结合,并运用了诸多访谈和观察所得的田野资料加以说明。最后,以此为基础,该研究对“体用”结合的普遍性的、学理性的规则和机制进行粗浅思考,包括在该组织中“体”的基本格局、“用”的基本格局、“中体-中用”的结合策略、“中体-西用”的结合策略四个方面。
李毅博士主题发言
曲阜圣贤教育学校的创办人段炎平老师和初中部教研主任曹琨老师进行补充发言。段炎平校长从学校的创办历史、如何从小私塾到规模化办学、如何将传统文化和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结合以及学校未来的发展展望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介绍;曹琨老师从教学管理、课程设置、教师管理、师生关系等方面做了进一步补充。
曲阜圣贤教育学校代表(段炎平老师、曹琨老师)发言
三位从事传统教育和传统文化研究的青年学者,对该研究和案例进行了评议。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学系副教授李林老师以《联结今古,融汇中西》为题进行评议。李林老师从研究层面和实践层面肯定了曲阜圣贤学校案例的价值,随后李林老师从整体框架、基本宗旨、课程架构、教学与教研、主体与主流五个方面展开了讨论,最后提出三点拓展思考。
李林老师评议
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讲师王立刚老师的评议主要从以下方面展开:义务教育阶段作为一个正规办学机构如何在符合法律规范和要求的前提下融合传统文化教育;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区别是什么;做传统教育过程中经常存在的问题;传统教育如何融入现代教育和我们追求的好的教育是什么。
王立刚老师评议
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罗德老师的评议主要从“君子不器”和“人能弘道”两个方面探讨理想的现代中华教育是什么,传统文化如何与现代的建制有机融合。
罗德老师评议
三位学者评议结束后,进入开放讨论环节,福特基金会项目官员谷青女士充分肯定了“慈善文化会讲”项目的价值,王立刚老师、康晓光教授展开讨论,段炎平校长做了回应。
下午的会讲主要围绕中航富士达企业这个案例展开。由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博士生李亚兰进行引入性发言,题目是《传统家文化在现代企业里的再生——基于中航富士达案例的探讨》。
中航富士达企业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基础之上,创造性地为企业管理注入了传统家文化的基因,并从价值理念、制度和器物层面分别对家文化进行了贯彻与落实,这种“体”与“用”的结合对于文化复兴、落地的探讨具有重要意义。李亚兰从案例的背景性介绍切入,详细讲述了中航富士达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如何创设了一套以传统家文化为核心的特色管理制度。接下来,她抛出“体——用”的描述框架与分析思路,即把富士达案例放在这一框架衍生出的四对关键关系:中体-西体、中用-西用、中体-中用(尤其是今中用)、中体-西用中进行探讨。在“体”的层面,分别从中体——传统家文化与西体——个体主义文化的内涵、作用与价值方面展开论述,并结合中航富士达的“体”进行详细分析;在“用”的层面,选取了现代企业管理中与价值强相关的三个维度:人际关系、激励机制与组织文化,以这三个维度为基准分别对西用、古中用、今中用的表现进行了总结与归纳。为了更深入地呈现中航富士达的管理实践,李亚兰以人际关系作为切入点,从员工-组织关系、上下级关系、员工-员工关系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中航富士达如何将家文化特色管理制度运用到人际关系管理中。在此基础上,通过引入泛家庭化原则,尝试探讨和建立该案例中中体与今中用结合的具体机制,提出类亲情结构的产生对于提升企业内部人际关系的重要作用与意义。最后,她对该研究的现状、困惑进行了归纳总结,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展望。
李亚兰博士主题发言
中航富士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企管部部长徐明、公司员工孝老爱亲模范刁爱英、公司员工一号家庭家长吕娜对案例进行补充发言,三位发言人介绍了富士达的企业文化以及对员工的影响,并通过多个案例和自身的感受体会让嘉宾对富士达的两大重要制度(家庭制度、孝老爱亲制度)有了更直观的和深入的理解。
中航富士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员工代表(刁爱英、徐明、吕娜)发言
三位青年学者对该研究和案例进行了评议。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教授于坤老师从企业制度建设角度进行评议,他从中西方不同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历程对文化的影响来看为何家文化在中国产生,探讨在当前社会化大生产的背景下西方的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冲突如何解决并认为富士达做出了很有价值的尝试,最后提出几个探讨的问题:理论与工具的适配性、工具与对象的适配性即家文化制度如何与时俱进适应新生代员工。
于坤老师评议
武汉理工大学副教授朱苏丽老师的评议围绕家文化展开。她对富士达案例中“体”的判断发表了自己的意见,认为“体”对于企业来讲不分中西,但是由这个“体”从生的“用”却有中西之分,富士达对“中用”与“西用”结合的探索非常难能可贵;从实际调研角度出发如何在扎根过程中判断该案例的“体”的状态提出了建议;接着从家文化的核心、中国家文化之下的现代企业的理想类型进行探讨,并对案例研究下一步的可能性思路和切入点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朱苏丽老师评议
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副院长韩恒老师的评议从三方面展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还能不能找到组织的载体?这是慈善文化行动行研究项目最大的意义。本期会讲探讨的两个案例分别是学校和企业,如果能找政府组织的案例,那么在体用框架下的行动性研究从类型上就更加丰富,覆盖了现代社会的所有重要组织类型;传统的体在现代组织用的层面是怎么体现的?理念层面、制度层面和器物层面三个层面形成了企业文化,而这个企业文化会赋予制度和器物层面背后的文化意义;体用框架分析微观企业是否适合?是否有必要在微观层面纠结中体西体的关系。
韩恒老师评议
三位学者评议后进入开放讨论环节,中航富士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企管部徐明部长对李亚兰的案例报告和三位老师评议过程中提到的问题进行了回应,随后重庆大学准聘副教授袁萌老师针对案例本身个体的文化认同、案例调研方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徐明部长和李亚兰博士分别进行了回应。
袁萌老师发言
整体讨论和总结环节中,中国公益创新研究院高级研究院李守力、敦和基金会项目官员武潇、工蚁坊发起人郭小华、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主任罗涓文、曲阜圣贤教育学校校长段炎平、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庞景超等分别发言展开讨论。
最后中国公益创新研究院院长康晓光教授对第六期慈善文化会讲进行了总结发言,感谢各位参会嘉宾和会务组织团队,希望每一次会讲都让大家有所收获,希望大家今后继续支持这个系列会讲!
会讲合影
责任编辑:近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