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蕉心尽展新枝——读《新订关学编》
作者:米文科
来源:《陕西日报》
时间:孔子二五七零年岁次庚子十一月廿一日壬子
耶稣2021年1月4日
《关学编》由明代关学大儒冯从吾所撰,其后王心敬、李元春和贺瑞麟等清代关学学者又不断进行续编,是了解关学历史、关学人物和关学思想的重要文献。虽然先前已有学者对该书进行过整理点校,但由于《关学编》的版本刊刻和历代续补等情况比较复杂,所以现有点校本在文献收入与编排体例上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
魏冬教授数年来详细考察《关学编》的刊刻、续补情况,完成《新订关学编》一书。该书指出,冯从吾的《关学编》在明代即有单行本和合集本两种,合集本在单行本的基础上有过进一步的修订,因此其内容更加完善。清代对冯氏《关学编》的补编,分为王心敬—王承烈—周元鼎、刘得炯—李元春—贺瑞麟两系,这两系所依据的《关学编》底本并不同,分别来自合集本和单行本。到了光绪年间,由柏景伟主持,贺瑞麟、刘古愚两人参与整理的沣西草堂本,则按照“一人一传”的原则,对以上两系的补编进行拣择、合并,由此可知柏氏刻本并不是《关学编》所有内容的汇总,而是具有选编的性质。这些考证都是之前的点校本中没有的。
《新订关学编》一书共使用明清以来《关学编》(包括《续编》)10个版本,参考了2个点校本,参考底本更为齐全。其中,赵氏刻本中的冯从吾《关学编叙》为手书行草,这在其他诸刻本中没有,而且全书体式也与其他刻本有所不同,从中大概可见明代单行本《关学编》的面貌。
而且,本书按照“诸序录”“凡例录”“前编”“正编”的类别将过去不同版本《关学编》的内容依类全部收入,编排更加合理、直观。“正编”五卷,从北宋张载至晚清的杨树椿,其间清代学者对《关学编》的各种续补都按年代顺序随文编入,包括不同版本存在的一人数传、编者按语等。这种重新编排和全面收入,既弥补了以往点校本文献收入不全的缺憾,也避免了将不同《关学续编》单独排列、不能清晰展现关学全貌的缺点,从而使读者对整个关学史和关学人物有更为直观的认识,对不同关学学者的续补之意也能有所了解。
本书不只是对历代不同版本的《关学编》和《续编》的重新编排,而且还收入了大量与关学密切相关的清代或近代的文献资料,收入文献更为全面。例如,书中设有“后编”,收入了晚清关学学者柏景伟、贺瑞麟和刘古愚的主要传记资料;“文征录”中则辑录清代三原学者刘绍攽的《关中人文传》《关中人文后传》《书关中人文传后》和李元春的《梓里赋》《秦赋》《续秦赋》,以体现明清关学与关中人文关系;“图表录”则对了解关学史文献编纂、关学史文献收录、关学学人情况以及关学流变的基本面貌具有积极意义。
此外,不同于以往点校本,本书对疑难字词、重要人物、文化典故等都作了注释说明,并采取随文按语、段后按语的方式,对《关学编》的笔法、人物进行了评述总结,这特别有利于学者阅读《关学编》,了解关学的历史流变、重要人物、思想旨趣、人格气象等。
《新订关学编》一书全面展示了《关学编》原编及其续补文献的版本与源流,彰显了关学的历史发展和学人风貌,是目前收入文献最全的《关学编》文献合集,对今后的关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内容简介:
《新订关学编》通过对《关学编》十余种版本、相关文献二十余种的详细考证,全面收入历代《关学编》及相关文献并予以重新订正,分为“诸序录”“凡例录”“前编”“正编”“后编”“文征录”“图表录”七大类,运用辑、点、校、评、注、论、图、表多种文献整理方法,展示了《关学编》原编及其补续文献的版本及源流,彰显了关学的历史流变及学人风貌,是目前收入文献最全的《关学编》文献合集。
推荐理由:
全书采用简体横排,并附有编者评语、注释、论述,对今人阅读关学文献、把握其内在精神内涵具有重要引导作用。书中《文征录》收入刘绍攽“关中人文三传”、李元春“秦中人文三赋”、曹冷泉《陕西近代人物小志》《关学概论》等文献,对人们进一步充分认识明清关学在关中人文传统中的地位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责任编辑:近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