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宁 艾峰】关注儒学视域中钢琴艺术的中国化

栏目: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21-02-05 20:13:14
标签:儒学视域中钢琴艺术

关注儒学视域中钢琴艺术的中国化

作者:武宁 艾峰(曲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儒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心魂”。在两千余年的发展中,虽然其理论形态与内涵随历史变迁而不断发展演化,但儒学的精神却一脉相承,并渗透到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中,因而对近代以来不断发展的钢琴艺术亦有深远的影响。

 

“中和”观推动中国钢琴艺术发展

 

《礼记·中庸》反复倡言:“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和”观作为儒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儒学重要的审美价值取向,这一观念对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表演与教育影响甚大。“和”作为儒家思想中最重要、最基本的范畴,是中国文化本质的体现,并在思想层面影响着中国作曲家们创作的钢琴音乐。与西方钢琴音乐相比,中国钢琴音乐更加追求神韵空灵的意境,其深层是音乐适中、不偏不倚的“中和”文化的积淀。“中和之美”的倾向在黎英海的《夕阳箫鼓》、贺绿汀的《牧童短笛》、杜鸣心的《春之采》、陈培勋的《平湖秋月》等作品中得以传神地展现,在音乐作品的结构、节奏、速度以及音乐表演的各个层面,无不印证着中国钢琴作品的美学思想内核——“和”。“中和”文化渗透于中国钢琴艺术的发展历程,从1915年创作初期中西音乐文化“和而不同”的交融萌芽;1919—1937年间探索中国风格与欧洲音乐理论、钢琴演奏技巧结合的“中和”发展;1950—1966年间秉承“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文艺政策,钢琴音乐文化呈现出的“乐与政通”的文化映射;到1977年至今的多元化、国际化、政通人和的文化取向,中国钢琴艺术始终与西方钢琴文化融汇“中和”,以兼容并包的姿态持续发展。

 

中国钢琴表演艺术在世界舞台地位愈渐提升,蜚声国际的中国钢琴艺术家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支撑:傅聪的钢琴演绎富有中国文化的意境,“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审美气质便是源自孔子的“中和”思想;朱晓玫以温暖和谐的演奏风格,在音乐诠释中尽现儒家文化的中庸之道。

 

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溪山琴况》,将丰富的琴艺理论践行于琴技审美,其“和”况中的“心通造化,德协神人”,以习琴修养性情;“雅”况中的“明心见性”,以习琴提升心性境界;“静”况中的“静由中出,声自心生”,以无尘翳之心领悟声中求静的真谛等古琴表演美学思想,至今影响深远,对中国钢琴创作、演奏与教学亦可发挥巨大启示作用。在王建中的《梅花三弄》、赵晓生的《太极》、黎英海的《夕阳箫鼓》等作品中,都能感受到古琴这一民族乐器的特殊音色,也体现出中国传统音乐美学的韵味和意境。

 

中国钢琴艺术展现“仁爱”观

 

子曰:“泛爱众,而亲仁。”作为儒家思想的核心和基础,“仁爱”思想由自我为起点,进而扩展到宇宙万物,至今仍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第一首钢琴曲《和平进行曲》,便是赵元任秉承儒家“仁爱”思想,以天下为一家,视四海之内皆兄弟的艺术展现;钢琴协奏曲《黄河》中的《黄河颂》,饱含着伟大宽宏的母亲之爱,将中华儿女的心凝聚在一起;而将一种永存的、超越民族和国界的“普世之爱”作为艺术理想的黄安伦,在其《舞诗第三号》和两部钢琴协奏曲中都有体现普世仁爱的内涵精神。享有“中国钢琴教母”美誉的周广仁先生,在长期的钢琴教育实践中广施艺术仁爱,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钢琴教育模式;著名钢琴教育家但昭义先生,立足于“真善美”合一的育人理念,以“仁义”之爱对待学生,创造出教学的奇迹,即“始于情,成于势,达于声,精于度,施于勤,归于一”。儒家的“吾道一以贯之”正符合但昭义强调的弹琴要“通”,唯达者知通为一;而“道”就是孔子所说的“仁”,这最终成就了但昭义以“养育”为特色的教育学说。

 

儒家“弘道”观融入中国钢琴音乐

 

历代儒学家们都认为“文”可以“明道”“贯道”“载道”,可以成教化,主张融艺术以仁道、人格、政治和责任,表达艺术家的思想和情感,实现社会与人格的和谐,达到“立身成德”的艺术理想。在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演奏与教学中,儒家“弘道”说也有突出的体现。

 

秉承儒家“载道”思想,周文中先生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在音乐中立言,传承传统文化,其饱含家国情怀的《柳色新》便是明证;而努力探索中国音乐创新之路的杜鸣心先生,继承中华民族以“仁”“礼”为美的伦理观,其钢琴协奏曲《春之采》饱含对社会、对民族、对国家的博爱,成为超越时代的经典之作;以《皮黄》铸就钢琴作品经典的作曲家张朝,其《中国之梦》以钢琴承载中华民族悠远之历史文化,将儒家《易经》之“道”以审美意象的形式艺术化呈现。

 

新中国第一位在国际获奖的钢琴诗人顾圣婴,将全身心倾注于祖国的钢琴音乐事业,以崇高的人格和赤诚的爱国心,在艺术上精益求精,以不懈刻苦的努力为祖国拼搏,成为中国艺术家永远的楷模。作为钢琴明星,郎朗在美国白宫演奏《我的祖国》,这也是对祖国深沉的文化自信与国家认同。从本土文化思维构建钢琴艺术理论体系的专著《钢琴演奏之道》,是赵晓生先生为钢琴艺术的中国化作出的开拓性理论贡献。赵晓生从东方哲学层面领悟钢琴艺术之道,创立“太极作曲系统”及“音集运动理论系统”,这正如儒家所说的“格物致知”,当探究事物的本质、穷尽事物的道理时,就能明晰逻辑根源、通达宇宙万法的真理。

 

总而言之,钢琴艺术的中国化,既是一种发出中国声音的话语自觉,更是一种表达中国智慧的文化自觉。在儒家“中和”观、“仁爱”观、“弘道”观等思想的影响下,我国的钢琴艺术在创作美学观念、演奏风格实践以及教育教学体系中,无不渗透着儒学的思想文脉,并正在走向人文关怀与美学汇流的未来之路。

 

(本文系山东省社科规划研究项目“中国古诗词钢琴音乐审美意象的儒学探究”(19CWYJ19)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