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理学史新编》将是对宋明理学研究的高水平总结性呈现

栏目:书评读感
发布时间:2021-04-16 00:16:41
标签:《宋明理学史新编》、宋明理学研究

《宋明理学史新编》将是对宋明理学研究的高水平总结性呈现

来源:“人文日新陈来”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一年岁次辛丑三月初三日壬辰

          耶稣2021年4月14日

 

 

 

这次复旦大学主持的《多卷本宋明理学史新编》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是一件很好的事。如果今天我们要谈《多卷本新编》写作的意义和立项的意义,不能离开旧著的三卷本《宋明理学史》,它代表了我们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宋明理学研究的水平。今天的项目称为《新编》,是相对八十年代的旧著而言的,所以认识《新编》的意义,就不能离开与旧著的比较。我想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看这次《新编》的意义。

 

 

 

第一,旧著的时代是在改革开放之初,写作于八十年代,而且相当一部分是在八十年代前期完成的。在这个时期,我们刚刚踏上改革开放的道路,从思想文化的角度来讲,改革开放强调解放思想,理论创新。但事实上,这只是刚刚开始,在八十年代前期,思想解放还不够,这里包括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原因,当时的环境不够开放,我们的思想开放程度也不够,尤其是和外部的交流比较少。因此在这个时代有限的思想开放条件下,大家对理学的认识不够解放,相当程度上仍然停留在以前大多数人的认识水平上,即对理学的认识以批判为主,这是时代带来的限制。虽然大家认为思想已经改革开放,但仍然受到如“批林批孔”,以及解放以后对传统文化的偏见的影响,特别是五四以来对宋明理学的偏见。在当时,我们并没有大力的反省过去我们对宋明理学的认识,只是对“批林批孔”的拨乱反正,所以这就限制了当时《宋明理学史》的写作在思想、态度、方法上的解放程度。但今天的《新编》不一样,在三四十年后,在整体的对中华文化有全面、全新的认识前提下,我们对宋明理学已有更全面和深入的认识,包含了我们以前对待宋明理学的错误思想的反省。所以从总体上看,《新编》与旧著在思想方法和背景上有所不同,这是第一方面。

 

 

 

第二,旧著的作者在文革结束以后,刚刚恢复学术研究,大多数都没有宋明理学的研究基础,其中有一部分作者当时研究生刚刚毕业,但是对于对象的研究还达不到深入和系统。因此从作者队伍上来讲,旧著的作者大部分不是专家,不是治宋明理学多年的专家,虽然当时它是个大项目,集中了社科院历史所思想室研究室的老中青学者。但总体来看,他们写作宋明理学史时才刚刚进入这个领域,不是在这个领域治学甚久的专家,这是当时作者队伍的情况。那么在今天,参与多卷本的《新编》的作者队伍情况就有所不同,它体现在是以专家为主的作者队伍,这些作者绝大部分具有博士学位,他们在《多卷本》承担的课题,是在已经做过博士论文研究为基础上进行的,这是非常不同的,因为他们花了至少好几年时间深入一个课题,毕业以后又有进一步的研究。这样的一个作者队伍保证了对每一个思想家的研究都是专家水平的,而且通过写作博士论文,研究比起前人都是有所创新的。所以,以专家为团队的写作队伍不仅有专门的对象研究的学术基础,也应该代表了学术界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水平。因此,在作者队伍上,应该说是彻底专家化了,这是与旧著相比另一个很大的不同之处,是多卷本《新编》将来能够取得比较高的成就的一个基本保证。

 

 

 

第三,如果把新著和旧著相比较,从写作内容和学术取向上来讲,我们应该期待一个不同。因为旧著的作者队伍来自中国社科院历史所思想史研究室,所以整体的研究以中国思想史作为主导的方法取向,因此旧著的研究成果对于义理的阐发不是很深入,比较偏重在历史,时代的历史,或者个人的历史。那么对于多卷本《新编》,我们相信,它不是以思想史作为主导的方法取向,而是以哲学、哲学史的研究作为《新编》的主导方法和学术取向,我想这是和旧著的一个很大不同。因为旧著从思想史的角度出发,所以对它的内在义理的探讨不是很深入,但是这与宋明理学本身的理论特质不相符合。因为从理论上来讲,宋明理学非常精细,尤其到了南宋或者明代,很多理论的内部辨析非常细致,如果没有一个比较好的哲学训练基础,那么对于这些问题的讨论和其内部差异,就很难有比较深入、整全的把握、分析、叙述。所以研究宋明理学与研究其它时代有所不同,它需要有比较高的哲学训练的要求,来便于把握这个时代代表民族理论思维最高水平的学术形态,哲学形态。所以,在第三点上,我们可以期待新著能比旧著有一个比较大的哲学分析的进步。

 

 

 

第四,与上面这个问题有关,因为旧著的作者群体比较注重社会历史,如社会文化史、社会史。从五十年代以来,社科院侯外庐先生的团队就存在这个倾向。但是正像我们刚才提到的,宋明理学从北宋开始一直到明末清初,在几百年的发展里面,讨论的问题越来越细致,而且它带有明显的实践特征。因此,与以前更关注社会文化,即与社会文化对于思想的影响,或者思想与社会文化的互动相比,《新编》从内外的角度来讲,它应该更加深入内在的讨论,即内在的思想讨论或者是哲学的辨析。当然,在每个思想家,每个时代,情况可能有所不同,但是很明显,新编将会在内在的研究方面中作出更多的贡献。同时,除了内在的思想讨论,宋明理学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工夫实践,而以往的《宋明理学史》对此不太重视,但我们现在看到,晚近的宋明理学研究,包括新的博士论文以及一些新著都已经非常关注宋明理学本有的工夫实践,因为工夫本身就是一个实践概念,它的思想立基于工夫实践,又指引它的工夫实践,它从实践中来又到实践去,这在很多思想家表现的非常突出,尤其到了明代中后期,像阳明学的发展,这个特色非常突出。通过把握、分析工夫实践,来进一步理解宋明理学的体系,这应当是《新著》有可能做的另一个贡献。

 

 

 

最后,如果从时代来看,旧作是文革结束以后,中国哲学研究,理学研究刚刚起步时的研究成果,《新编》是我们已经经过三四十年以后中国学术和理学研究大发展以后的一个新的展示。应该说,我们期待,《新编》的水平应该是旧作不能相比的。因为经历了三十年到四十年研究的深入发展,特别是在学位制度的支撑下,在今天在宋明理学研究中,我们在整体上已经超过欧美、日本、港台,当然,我们的研究已经也都充分吸收了欧美与港台的相关研究。因此,我们的研究中这些分散的以论文、专著为主要形式的宋明理学研究成果,需要及时通过思想通史或者断代思想通史的形式来反映和总结。这次新编的《宋明理学史》,是对我们这三四十年高水平的宋明理学研究的总结性的呈现。当然,由于体裁不同,每一章的内容不可能超过博士论文或专著,但是博士论文和专著对整个学术界,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外国的影响仍然有局限性,与我们相邻的学科,如文学、史学的学者可能更愿意选择断代思想通史去把握最新的研究结论,而不是深入专著或者论文,因为深入专著和论文可能有各种各样的困难,资料、信息的收集量也比较大。所以,从整个中国学术的角度来看,写作一部新的多卷本的《宋明理学史》新编,有助于把我们现在已经达到的高水平宋明理学研究的各个方面、基本面介绍给整个学界,有利于相邻的文史哲等其它学科来吸收和了解我们最好的研究,实现学科之间的相互促进发展。

 

2018/6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