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孔庙:宗子南迁,高风让爵
作者:韦力
来源:“芷蘭齋”微信公众号
宋靖康二年四月,金兵攻陷汴梁,而后掳走了徽、钦两位皇帝,至此北宋灭亡。当年的四月,宋徽宗的第九个儿子赵构,在应天府登基称帝,他就是史书上所说的宋高宗。赵构登基后,改年号为建炎,这是南宋的第一个年号。之后金兵继续侵扰,因此在建炎二年的秋天,宋高宗把行宫转移到了扬州,而后他下令让当年在北宋任职的官吏,带上各种法器前往扬州参加冬至郊祀,而孔子的第48世子孙孔端友也奉诏前去侍祀。
门牌号
孔端友为孔子正统的传人,所以他被封为“衍圣公”。建炎二年十月,孔端友在从父孔传的陪同下率领宗室成员孔端朝、孔端问、孔端己、孔端位、孔端植、孔端隐、端思等十余位前往扬州。在离开孔府之前,孔端友命自己的弟弟孔端操等一些族人留守在曲阜。这一行人在当年的十一月抵达扬州,而后参加了冬至郊祀。
宋建炎三年春,金兵继续南侵,他们渡过了黄河,而后准备攻打扬州,宋高宗只好继续向南撤退,而孔端友和孔传等孔家族人,也只能跟着宋朝的皇室一路向南。这个过程十分的艰辛。在前往扬州时,孔端友带着当年子贡制作的孔子及亓官夫人楷木像,所以他们在跟着皇室向南撤退之时,无论多么艰辛,孔端友都努力保护这两尊圣像。对于这件事,清冯世科在《鲁阜山神祠记》中有载:“城南柯阳首庙,垣宇倾圮,有残碑卧丛棘中,字迹漫漶不能卒读,就其存者缀之,略云:衍圣公端友负楷木圣像,扈跸来南,夜泊镇江,奉像舟覆,风浪中,有三神人拥像,逆流而上,得于江滨。公焚香祷谢,烟篆‘鲁阜山神’四字。公后赐家于衢,因建祠世祀焉。”
第一进院落
按照民间传说,他们在北撤的过程中被金兵追上,于是他们驾船逃奔,而此时刮起了狂风,在这危险时刻,有三位神人托住了船,后来他们看到天上有“鲁阜山神”四个大字,由此得知这是曲阜的山神来护卫圣像。
这个故事在衢州地区流传甚广,故当地建造了不少鲁阜山神庙,该庙又被称为三圣庙。直到明、清时期,衢州地区还有许多山神庙,民国版《衢县志》在《建置志》中专有一节记载鲁阜山神祠,该节中写道:“三圣之祀遍于衢地,三家之村、三叉之路及于园圃之间,几乎无处无之。”
五支祠
为什么楷木像会受到鲁阜山神的保护,这当然是因为该像出自子贡之手。对于此像的形状,许凌云等编制的《儒家图制》中收有这两尊像的照片,然而照片没有标明尺寸,同时也没有参照物,完全不知其原物之大小。同时,《儒家图制》的图注上又称“据传为颜回所刻孔子与夫人亓官氏像”,而对于该像的高度,《衢州孔氏南宗家庙志》中描绘说:“楷木雕像相传为孔子学生端木子贡手镌,表面呈褐色,孔子雕像高38厘米,亓官夫人雕像高41厘米。孔子阔额,身着大袖长袍,手捧朝笏,神态威严;亓官夫人长裙垂地,雍容大方。原供奉在曲阜孔府中。”
湿滑的地面
无论子贡还是颜回所刻,到如今都有了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这真可谓稀世珍宝。民国年间,郁达夫曾目睹过原物,他在《烂柯纪梦》中说:“孔庙和楷木孔子像最为一般人所知道,数千年来的国宝,实在是不容易见到的稀世奇珍。”郁达夫如何看到这件稀世珍宝呢?他在文中介绍说:“陪我们去孔庙的是三衢医院的院长孔熊瑞先生,系孔子第七十三代裔孙。楷木像藏在孔庙西首的一间楼上;像高各尺余,孔子是朝服执圭的一个坐像,亓官夫人的也是一样的一个,但手中无圭。两像颜色苍黑,刻划遒劲,决不是近代人的刀势。据孔先生告诉我们的话,则这两像素来就说是出于端木子贡之手刻,宋南渡时由衍圣公孔端友抱负来衢,供在家庙的思鲁阁上;即以来衢州后的年限来说,也已经有八九百年的历史了。”
第二进院落
郁达夫果然是文学家,他不只文笔好,还对事物有细腻的观察,比如孔子像的特点以及修补痕迹,他在文中都有详细描绘:“孔子像的面貌,同一般的画像并不相同,两眼及鼻子很大,颧骨不十分高,须分三挂,下垂及拱起的手际,耳朵也比平常人大一点儿。孔子的一个圭,一挂须,及一只耳朵,已经损坏了,现在的系后人补刻嵌入的。”
正路
我从照片上看不出修补的痕迹,同时在灯光的照耀下,我也看不出这两尊木雕会有那么长的历史,但见过实物的人当然会有具体的感受,《家庙志》中说:“今观两像木理坚结几化石质,而雕刻又极古朴、浑穆,虽不敢必其出于子贡,要为汉以前人之制作则无可疑。木质而能流存至今,世间更无其偶,况属圣容,尤堪称重。”
对于楷木像此后的流转过程,《家庙志》中又有如下简介:“时至民国28年(1939)日寇侵入,国民政府为保护圣像,命孔氏南宗七十四世孙、奉祀官孔繁豪护送圣像从衢州到龙泉、云和、庆元等地。直至民国35年(1946)8月27日奉迎回归家庙。1952年7月12日,楷木像从衢县中心文化馆调入省文管会。1959年9月27日,楷木像由浙江省文管会借予山东省曲阜县文管会用于复制,借期半年,后因故未还。2000年5月,根据衢州市文物局的要求,浙江省文物局经充分调查取证后,正式行文山东省文化厅,要求归还楷木像。”
大成殿门上的匾额
看来这对木雕珍宝能够留传到今天,我们真的感谢孔端友,如果不是他艰苦卓绝的保护,说不定这一对像早已被河水冲到不知哪里去了。
建炎二月二十三日,宋高宗到达杭州,孔传和孔端友也与家族成员跟着皇室来到了这里。一个月后,杭州发生了兵变。对于此事,《元史》中载:
扈从统制苗傅忿王渊骤得君,刘正彦怨招降剧盗而赏薄。帝在扬州,阉臣用事恣横,诸将多疾之。癸未,傅、正彦等叛,勒兵向阙,杀王渊及内侍康履以下百余人。帝登楼,以傅为庆远军承宣使、御营使司都统制,正彦渭州观察使、副都统制。傅等迫帝逊位于皇子魏国公,请隆祜太后垂帘同听政。是夕,帝移御显宁寺。甲申,尊帝为睿圣仁孝皇帝,以显宁寺为睿圣宫,大赦。
祭器
两个月后,在太后等重臣的支持下,兵变被平定,高宗复位。当年七月,杭州升为临安府。然而金兵继续南侵,高宗只能继续南逃,而后他到达了绍兴、宁波,之后他乘船前往台州和温州,金兵派船追赶,而后赶上风暴,故而这些金兵返回。当年十二月,原本在杭州的孔氏家族,乘船几经曲折,最终到达了衢州。
南渡
建炎四年四月,金兵北撤,宋高宗返回越州,到绍兴八年,正式定都于临安,而后孔端友率领一些族人前往临安朝拜,之后他们给高宗上书,要求在南方赐地,以便让孔氏成员安顿下来。高宗感念孔氏成员在危急时刻“扈驾南渡”,于是就下令赐家衢州。至此,孔子嫡传就在衢州安顿了下来。然而占领中国北方的金朝,则把孔端友的弟弟孔端操,视之为孔门正传,金熙宗封孔端操的儿子孔璠为“衍圣公”。自此之后,孔子的正传形成了两个系统,因为天下同时有两位宗子,两位“衍圣公”。
雨中芭蕉
孔端友这一支在衢州定居之后,他们得到了南宋皇朝的重视,孔家子弟在很多地方任职。孔端友去世后,他的儿子孔玠继承了“衍圣公”的封号。孔玠袭封衍圣公的时间为宋绍兴二年,对此事,宋高宗颇为重视,他在诏书中说:“夫子中介于尧舜,泽及万世,靡有所穷。钦崇硕报,邦有彝典。肆予命尔绍于世封,惟钦惟毖,则无坠命。”(《阙里文献考·世系》)
孔端友像
孔端友在北宋崇宁三年袭封衍圣公,在他之后的衍圣公则为孔玠、孔搢、孔文远、孔万春、孔洙,他们与孔端友一起被称之为孔氏南宗“六代公爵”。
当时孔玠年仅9岁,所以家中之事都是由他母亲跟孔传来主持,而后孔传征得了宗室成员的同意,他上书朝廷,请求在衢州再建一座家庙。宋绍兴六年,皇帝下诏以衢州府学为孔门家庙,同时又赏赐了一些田地作为奉祀之本,而这些田地所得也免除税赋。自此之后,孔门的繁衍就是以衢州为中心,渐渐在江南很多省分都有了支脉。
孔端友简介
这位孔玠就是孔子的第49世孙,其实他不是孔端友的亲生儿子,孔玠原本为端友之弟端操的儿子,他是过继给端友为子者。而孔端操那一支也被金人认定为孔门的嫡传。如此说来,这两支原本为同一系统,因此衢州孔庙被称之为“南孔庙”,它跟各地所建孔庙不同,因为衢州孔庙也是孔门的正宗。
忽必烈登基后,仍然尊奉儒宗,于是下诏要确定孔子的正传,对于此事,清毕沅在《续资治通鉴》中载:
孔子后,自宋南渡初,其四十八代孙端友子玠寓衢州。帝既灭宋,疑所立,或言孔氏子孙寓衢者,乃其宗子。洙赴阙,逊于居曲阜者,帝曰:“宁违荣而不违亲,真圣人后也。”遂有是命。就给禄与护持林庙。
让爵
元至元十九年,世祖忽必烈让朝臣们商议,衢州和曲阜哪一支才是孔门的正传?众大臣根据历史衍变的情况,都认为衢州的这一支才是嫡传,于是忽必烈就下诏让“南衍圣公”孔洙来京朝见,忽必烈命孔洙返回曲阜主持奉祀。
孔洙让爵场景
孔洙认为,他奉诏返回曲阜,就跟他前几世的亲人就此分离了,更何况孔氏家族已经在衢州,甚至江南地区发展成了很大的一族,孔洙不愿意与这些亲人分离,于是他就向忽必烈提出自己让爵于曲阜的宗弟孔治。他的这个决定受到了忽必烈的赞赏,并把“衍圣公”之名封给孔治。从此之后,孔门衢州南宗失去了“衍圣公”的封号,而曲阜反而成为了“衍圣公”代代递传的正统。孔洙让爵之后,孔氏南宗失去了世袭封爵的时间竟然达224年之久。
六代公爵祠
孔洙让爵对南宗孔氏影响甚大,他们不只是失去了荣誉封号,在经济方面也很快衰落了下来。此后孔氏南宗又传了几代,到明弘治末年,衢州知府沈杰根据让爵之事上书皇帝,请求恢复南孔的爵位。正德元年,皇帝下诏,孔子第五十九世宗子孔彦绳为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秩正八品,享受衍圣公次子待遇。由此而使得南宗又获得袭封。
泗淛同源
中西结合的风格
清代沿袭了翰林院五经博士的封爵,但要求进行相应的考试,以此来保证五经博士名符其实。
油画
进入民国,废翰林院五经博士,改称为南宗奉祀官,孔庆仪首任此职。民国十三年,他的儿子孔繁豪继任。民国二十四年,南京政府下令废爵,将孔氏南宗奉祀官改称为“大成至圣先师南宗奉祀官”。民国三十六年,孔子第七十五世孙孔祥楷继任此职。此后就再没有了相应的职位。
大成殿前的石阶
满眼皆绿
孔端友及其族人定居衢州后,他们考虑到祭祀问题,于是在绍兴六年暂借衢州州学大成殿,在内设立孔氏南宗家庙。这种暂借竟然延续了一百多年,到南宋宝祐元年,衢州孔氏感觉长期借用大成殿有诸多的不方便,于是他们向当地管理者提出单独建立家庙。当时的衢州知府孙子秀上奏朝廷,经朝廷批准,并拨款36万缗,衢州孔氏在城东菱湖芙蓉堤东侧找到了一处佛寺遗址,他们在此址之上建起一座家庙,该庙被称为菱湖家庙。此次建庙是由孔子第五十世孙孔元龙负责,该庙建设工期历时一年,在宝祐二年春完工。
雨中的参观者
关于此庙的规制,《家庙志》中描绘道:“菱湖家庙规制略似曲阜,除庙门外,内有庙祠亭堂8座,中为玄圣殿,即大成殿,塑有孔子像,是祭祀孔子的场地;西为齐国公、鲁国太夫人祠,塑有孔子父母像,分别祭祀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及母亲颜氏;玄圣殿后为郓国夫人殿,即寝殿,塑有亓官夫人像,奉祀孔子夫人亓官氏;玄圣殿前东侧为沂水侯祠,塑孔子儿子孔鲤像,西侧为泗水侯祠,塑有孔子孙孔伋像,分别奉祀孔子之子孔鲤和孙孔伋;东西两庑还‘别为室,以祠袭封之得祠者’,成为后世设置六代公爵祠、袭封祠的导源。寝殿之后为思鲁阁。”
菱湖家庙全部建筑共有225楹,并且用红色的院墙环绕,可见当年建造得颇为壮观。宋景炎元年四月,兰溪人章焴率领农民起义军攻入衢州城,菱湖家庙被毁,该庙从建成到被毁,仅存在22年。
菱湖家庙被毁之时,正处于战乱期间,于是孔洙就将子贡所雕楷木像等重要之物移回家中,他在家中设坛祭祀。孔洙让爵后,其本人及后人依然在家中进行祭祀。到明弘治时,衢州孔氏又建起了一座家庙,明弘治年间,罗璟所撰《重修家庙记》中写道:
绍兴年间,诏立庙赐田于衢,家庙之所由始,迄今三百余年矣。庙始建城北菱塘,规模弘阔,比拟曲阜。元季毁于兵燹,荡无遗宇,永乐初,礼部尚书胡公过衢见之,始命有司迁庙于郡城崇文坊,即今地也。岁久风雨震凌,不无朽弊。迩者,吏部郎中周君近仁出使蜀藩经衢谒庙,慨然顾谓二守萧君文明,此非有司之责乎?萧君诺,愿尽力。遂抽己俸为倡,措置增益。太守张君世英适至,益相与协力。庙有前殿,有寝殿,视柱石之坚固者仍其旧,其朽损者悉撤易之。榱题仰板,焕然一新。覆以筒瓦,翚飞翼翼。
回形楼
明正德元年,孔洙六世孙孔彦绳授封翰林院五经博士。正德十四年,孔承美继任五经博士,他曾往曲阜拜谒孔林,他看到曲阜孔庙建造得十分壮观,孔承美返回衢州后决定重新建造一所更为宏大的家庙。转年,巡按御史唐凤仪来到衢州,孔承美向他提出重建家庙事,唐凤仪和布政使何天衢将此事报告朝廷,后得到了皇帝的诏许,并且拨下了建造新孔庙的银两。他们选址新桥街原西安县学旧址,于此建造起一所更为宏大的孔庙。谢迁在《衢州重建孔氏家庙碑》中写道:
我皇明太宗文皇帝时,有司请徙郡城南隅崇文坊,即今旧庙也。岁久就圮且隘。今博士承美,恒念弗称厥祀。分守左参议胡君镇,分巡副使丁君沂,为白于巡按监察御史唐君凤仪。唐君慨然图新之,时左布政使何君天衢,洎藩臬诸君曰:信宜新之,爰具疏得请。唐君躬诣经画,财取公羡,役以隙氓,委衢州府推官杨文升董其事。即西安县学旧址,界为二区,缭以高垣,立庙于东,作廨于西,外建二门,以别庙廨。地位崇峻,规制宏敞。经始于正德庚辰冬十一月丙子,讫工于明年夏四月辛亥。于是妥灵有地,收族有方,凡诸庖湢燕集之所,无弗焕然者,而庙始备矣!
新桥街孔庙建成之后,直到今天,依然屹立于此地,只是此后的四百七十余年中,进行过多次的修葺和扩建。清康熙十三年,耿精忠等反叛,此乃三番之乱,当时十万清军为平乱,驻扎在衢州城内,而孔庙也受到了损坏。三番之乱平定后,五经博士孔衍桢及衢州同知杨道泰等对孔庙的破损予以修补,同时重建了大成殿。
幽静
雍正八年,该孔庙又进行了补修,之后又进行过两次大修。关于道光元年的那次大修,《家庙志》中有如下描绘:
道光元年(1821),知府周镐和继任谭瑞东,先后倡捐修葺,全城官佐及五县士民皆踊跃捐银、米、木料、砖瓦等,其中左营守备刘龙标出银580两,并采深山大谷巨木20余株。这次重修,将大成殿后已倾圮的思鲁阁移建至西北隅;大成殿北移,并因原殿基浅隘,阴湿气重,遂将殿基增高五尺,楹柱多易木为石;石阶墀、门庑也得到开拓;崇圣、报功诸祠皆修饰一新,“视旧制,进深高广增十之二焉”。规模扩大,形成“庋书有楹,藏器有库,燎庖有所,斋宿有房,内外堂宇,无不毕具,翚飞鸟革,顿易旧观”。重修由府学训导姚梦石,贡生徐世寯等具体负责,同年十月开工至道光三年(1823)四月完工,历时近两年。巡抚帅承瀛、学政杜堮、知府谭瑞东,各为之碑记。
同治三年,驻衢闽浙总督左宗棠捐银七百两,再加上府、县两级的出资,再次对孔庙进行修补。抗日战争期间,日军两次占领衢州,他们将家庙中的思鲁阁作为马厩,同时将圣泽楼和奉祀官府内宅等焚毁。抗战胜利后的转年,国民政府拨款予以维修。
园景
1957年,衢县人民政府公布孔氏南宗家庙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底,曾对大成殿和思鲁阁拨款予以维修。对于之后的情况,《家庙志》中写道:“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家庙棂星门石坊及家庙历代碑刻被砸毁。1970年,砍毁家庙古银杏两株。70年代初,家庙西轴线及孔府建筑被拆,改建为简易平房。”
1982年,衢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孔氏家庙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两年之后,浙江省文物局和衢州市人民政府先后拨款对家庙进行翻修,此次工程到1988年9月完工,当年底,孔氏南宗孔庙作为衢州市博物馆馆舍对外开放。到1999年,又复建了南宗孔庙的后花园。
2017年3月22日,我前往浙江开化县开会,此时开化县虽然建有高铁,但仍未开通,按照会议方的要求,与会者可以乘飞机或者高铁到达衢州,会议方会安排人到衢州接站。得到会议通知后,我首先想到的就是要参观衢州孔庙。
孔庙大门
经朋友介绍,我联系上了在当地开旧书店的王汉龙先生,当我赶到他的书店时,发现此店所用之房其实就是孔庙侧旁所建的门面。如此之巧让我略感兴奋,然一天公不作美,衢州一直在下雨,王汉龙跟我说,一般在下雨天孔庙会提前关门,他建议我先去参观孔庙,而后再回到店内聊天。于是我们打着伞共同走到了孔庙门前。
家庙简介
孔庙的正门前悬挂着“孔氏先宗”的匾额。我印象中,这几个字是出自康熙帝之手,今日看此匾,似乎不是玄烨的手笔,可能是我记忆有误,因为下着雨,也来不及细端详。匾额下方的门牌号清清楚楚显示为“新桥街96”号,几百年过去了,看来这个街名还未改变。
跟王汉龙迅速进入院内,看得出王汉龙跟这里的管理人员十分熟悉,他仅挥了挥手,我等未曾买票就走了进去。可能是下雨的原因,门口的检票人员仅有一位,而王提出可否请此人给我做讲解,显然这种做法无法实施,我谢绝王的好意,说自己只是想静静地参观一番。
正门被封了起来
石碑嵌在了墙上
在第一进院落中看到了6棵粗壮的银杏树,王汉龙告诉我,这些银杏树原本是8棵,在“文革”中被毁掉了2棵。而根据《家庙志》上的记载,这个院落中还有一座高大的棂星门,此门也在“文革”中被砸毁了。可能是处在江南的原因,留存下来的6棵银杏树身上长满了青苔,而其青苔之厚是我所未曾见过者。王汉龙长期生活在此地,他对我的这个惊叹不以为然,他说当地很多树都会长这样厚厚的青苔。而这个院落的侧墙上还嵌着7块大小不等的碑刻,按照旁边的介绍牌,可知这些均为跟家庙有关的刻石。
大成门匾
孔子端坐于此
穿过大成门,进入了主院,其正前方就是大成殿,在这里我看到孔子端坐在正前方,上方悬挂着“万世师表”的匾额,而左右两边陪祀者则是伯鱼和子思。这与其他孔庙所见的四配不同,转念思之,此孔庙乃是南孔家庙,既然是家庙,就不能祭祀外人。而孔鲤和孔伋乃是孔子的儿子和孙子。
孔鲤塑像
孔伋塑像
参观此殿之时正赶上没有游客,王汉龙建议我进内去拍照,他顺手就搬开了前边的护栏,这给我的拍照带来了很多的方便,但我在心中一直默念:我的拍照是为了宣传孔门伟业,丝毫没有不尊之意。不知孔圣人是否接收到了我的脑电波。
但他塑像前的供桌上所摆放的一些青铜器祭祀用品虽然是仿制,但制作得也算认真,我只是没好意思打开看看里面供着的是什么供品。我遗憾于自己没能带一点供品来放在供桌上,因为我没想到可以走进大殿之内,但既然来到了圣人的面前,我只好把相机放在供桌上,而后给孔子鞠了一躬。还是王汉龙手快,他在我鞠躬之时已经把相机拎在了手中,我不知道他这么做的用意,但我猜测:如果我把相机放在供桌上,而后行礼,有可能意味着这相机就成了供品,显然王汉龙不愿意让我失去接着拍下去的装备。
圣泽楼
从大成殿出来,在其侧旁就是圣泽楼,而此楼前的那两株高大的芭蕉树,在雨中现出了妩媚之态。“雨打芭蕉”,这倒是古人常常咏叹的美景,但我看到这两株芭蕉的时候,心中却涌现出了“我想要怒放的生命……”这几句歌词,看来自己的俗真的已经深入了骨髓。
长廊内的塑像
门窗大敞
关于圣泽楼的用途,《南宗家庙志》之中写到:“最后为圣泽楼,原名御书楼,作陈放朝廷谕文、诏书、赏赐物品之用,始见于明代《诏建衢州孔氏家庙碑》,但当时位于翰林公署轴线上,这种格局至少保持至清嘉庆年间,其后一度未见,民国时改建于崇圣祠后现址,民国三十一年(1942),被日寇烧毁。现存五开间二层硬山式建筑为1991年至1993年重建。”原来这里就是御书楼,难怪其楼名为“圣泽”,可惜这“御书”二字指的不是皇帝所赐之书,而是专指朝廷所下的诏书、赐物等等。但既然有赐物,那会不会有赐书呢?可惜我没有找到相应的资料。
前贤排列于此
展板前言
圣泽楼未曾开放,只能参观大成殿两侧的长廊,在这里看到了许多尊用当代手法制作的塑像,而我于此处最关心的是孔端友,因为他是孔门南宗的开创者。果真,他的塑像也在其中。然从该塑像的开脸来看,我却总跟杜甫的雕像产生联想。其实转念思之,孔端友到底长啥样?更进一步说,“诗圣”长啥样?我们不可能看到照片,既然如此,这就让雕塑家有了发挥想象的余地,而眼前的这些雕像,每一尊的基座上都列有介绍牌,而孔端友的这块介绍牌上果真写着“孔氏南宗始祖”字样。
南宗历史介绍
砖雕形式
对面一侧长廊里则没有摆放雕像,所见者乃是用汉代画像砖的手法雕造出孔氏家族南渡时的各个重要场景,这倒是一种图文并茂的介绍手段,远比我写的这些拉杂文字要直观太多,如果我再引用古语,则更让读者味同嚼蜡,然而不引用又不足以说明其重要意义所在,那我就折衷一下,少引用几段吧,明陆容在《菽园杂记》中写到:
宋建炎初,孔子四十八代孙袭封衍圣公端友扈驾南渡,端友殁,子玠袭封,始寓衢州。绍兴六年,诏权以衢州学为家庙,赐田五顷。孙搢、文远、万春、洙,六十年间俱袭封。淳祐乙卯,郡守孙子秀请于朝,以城北闲地建孔氏家庙,规制视祖庭。丙子毁于盗,洙遂即其家以祀。元至正十九年,有诏孔子子寓衢者赴阙,洙及弟演子楷入觐,奉问劳奖,谕授国子祭酒浙东提学,以宋政和年所降袭封铜印纳于朝。其封爵逊于曲阜弟袭焉。
由这段叙述可知,孔端友对于孔门南宗的建立,其作用是何等之巨大。
另一个院落
参观完两廊,而后从侧旁的月亮门穿入了另一个院落,在这个院落中我第一次遇到了一队游客,此时的雨又突然大了起来,雨滴敲打在芭蕉叶上的声音果真是另一种天籁。这个院落不大,仅有一座二层的仿古建筑,上面悬挂着“思鲁阁”的匾额。王汉龙告诉我,这里就是当年南孔庙藏书之地。他的这句话让我瞬间来了精神,于是顾不得等那队游客离开,就挤进了思鲁阁内。
思鲁阁
吴道子画孔子像
恢复起的南孔庙近似于正方形
其实此阁内也没有太多的陈设,只是在正中的位置用红木制作了一个祭龛,祭龛内摆放着一块碑状的刻石,上面用线描的形式刻着孔子像,据说这原图乃是出自大画家吴道子之手,对于思鲁阁,《南宗家庙志》把其称之为:“为家庙最有特色的建筑,三开间二层单檐建筑,二坡顶硬山式结构,前檐上下层皆有廊庑。”
而今的南孔庙,其格式跟曲阜孔庙不同。衢州的这座孔庙不是纵长形,我感觉反而近似于正方形,因为其纵深并不大,故而参观过程中时常从侧旁穿入。一路参观下去,在这里还看到了六代公爵祠,此祠内同样以现代雕塑手法展现了孔洙让爵的场景,他的这个重大举措也确实值得后世代代歌颂。
雨中观鱼
而后又穿过几个院落,到最后参观了后花园。这个花园的面积不小,但里面的植物却未见有高大者。王汉龙告诉我,原本这些地方都被不同的部门占用,经过多年的努力,这里总算腾退了出来,而今成为了衢州地区最重要的文化名片。想一想,文化的传承对社会有着何等之大的凝聚力,而孔子所开创的儒学体系,又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两千多年,他的子孙在中国南方扎根繁衍,应该说,他们对于中国儒学观念的传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责任编辑:近复
【上一篇】【苟东锋】圣人之权与成德之舆 ——论儒家的名声观念
【下一篇】【吴钩】“宋潮”究竟有什么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