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韦萍】我的三味书屋

栏目:青春儒学
发布时间:2021-05-06 00:57:45
标签:三味书屋

我的三味书屋

作者:代韦萍

来源:“书院研究”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一年岁次辛丑三月十二日辛丑

          耶稣2021年4月23日

 

编者按:2021年春季学期开设的《伦理学与生活》通识选修课上,兰州交通大学杜华伟老师以儒家经典《论语》作为重要学习内容,与学生一起诵读《论语》相关篇章,一起探讨《论语》中的孝道、好学、仁义等思想,一起立志在学习经典中修身养性。结课论文是学习《伦理学与生活》的心得体会,孩子们在这份手写作业中记录着自己的上课经历,表达着对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的评价,透露着对任课教师的认可与感谢......

 

我的三味书屋

 

代韦萍

 

拿起笔,又放下了笔,脑海中不断思考着什么是“伦理”,却没有一个清晰而又使我信服的答案。或许,没有人能说清楚什么是伦理,又或许,这个问题本就没有正确答案。

 

 

 

第一次走进这间教室时,讲台上站着一位儒雅的女性,身后的黑板上赫然写着两行《论语》中的醒目文言。《论语》?不是伦理吗?我很想知道为什么,但她并未解答。直到跟随着她读完了二十章《论语》,我才幡然醒悟,那就是《论语》。

 

 

 

时至今日,你问我什么是伦理,我不会捏着满兜的术语来为你解释,我只会告诉你一个字:“孝”。

 

 

 

“孝”是我从她那儿学到的伦理,也是孔夫子告诉我的。在这二十章《论语》中,“孝”是我所听到,见到,读到,悟到最多的词,所以,这就是我对伦理的理解。

 

 

 

那么,何为“孝”?是“父母唯其疾之忧”的懂事,还是“父母在,不远游”的心细,又或是“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的谎言,没人说的清楚,只说得“今之孝者,是谓能养”。在我所了解的“孝”中,孝者不计其数,有“鹿乳奉亲”的勇敢,有“恣蚊饱血”的震撼,也有“埋儿奉母”的愚昧,“芦衣顺母”的不弃,等等。

 

 

 

今天的“孝”,往往不如以前那样纯粹,夹杂着金钱与利益的腥臭。一位年近八旬的老母的儿子几十年未归家探望,最后却是奔着她的养老金来的......这是什么“孝”?和“孝”有关系吗?我甚至可以毫不保留地说这种人禽兽不如,即使你不去承担赡养的义务,也无需心怀丑恶去对待一个将终之人。

 

 

 

近年来,这种令人心寒之事早已屡见不鲜,每个人也都评判不一,更甚者,觉得父母没有给到自己想要的生活,自己也无需赡养他们。“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没了父母,你不会有机会见到这个可爱的世界,你也不配。(这仅仅是我对“犬马”的愤慨,语气稍激,敬请谅解)

 

 

 

这便是我心目中的伦理,如此看来,我的理解稍显狭小,不足以解释“伦理”二字。但换而言之,伦理,不就指的是一个人对待生活,对待万物的态度吗?所以,我的见解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您一定很好奇我的题目,那我得告诉您,这是我的有感而发,这间教室里满是传统文化的味道,我对《论语》的认识和探索也是从这儿开始的。与其说是我与《论语》,不如说是我的三味书屋。作为一个理科生,很少有机会与诗词、与经典交流。那么,《论语》便是我与经典的连接桥梁,它是司机,也是老师,带我去向了哲学之地!

 

作者简介:

 

代韦萍,兰州交通大学2020级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学生,爱好网球、读书、唱歌。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