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钩】宋仁宗的三位母亲

栏目:钩沉考据
发布时间:2021-05-10 16:10:33
标签:宋仁宗
吴钩

作者简介:吴钩,男,西历一九七五年生,广东汕尾人。著有《隐权力:中国历史弈局的幕后推力》《隐权力2:中国传统社会的运行游戏》《重新发现宋朝》《中国的自由传统》《宋:现代的拂晓时辰》《原来你是这样的大侠:一部严肃的金庸社会史》《原来你是这样的宋朝》《风雅宋:看得见的大宋文明》《知宋:写给女儿的大宋历史》《宋仁宗:共治时代》等。

宋仁宗的三位母亲

作者:吴钩

来源:作者授权 儒家网 发布

          原载于 选自吴钩《宋仁宗:共治时代》

时间:孔子二五七一年岁次辛丑三月廿八日丁巳

          耶稣2021年5月9日

 

 

 

《清平乐》中的宋仁宗

 

宋仁宗赵祯有三位母亲。

 

生母李氏只是一名普通宫女,“初入宫,为章献太后(刘妃)侍儿,庄重寡言,真宗以为司寝”。司寝就是侍候帝王、后妃就寝的宫女。据宋人笔记,真宗一日过刘妃居处,欲盥手,二十二岁的宫女李氏“捧洗而前”,真宗看着李氏一双青葱似的小手,“肤色玉耀”,心生怜惜,便对她嘘寒问暖。李氏趁机说:“昨夕忽梦一羽衣之士跣足从空下云:‘来为汝子。’”真宗当时无子嗣,听了很是高兴,说道:“当为汝成之。”当晚,便召幸李氏。果有娠。仁宗出生后,李氏进封为“崇阳县君”。

 

县君是宋代御侍宫女的封号。按宋朝后宫制度,能够获得天子宠幸、为天子侍寝的后宫女性,可以分为两个序列,一是御侍宫女,一是嫔妃。御侍宫女得到“县君”、“郡君”的封号,便有望进入妃嫔序列。妃嫔有六个等级:一、妃,分贵妃、淑妃、德妃、贤妃,正一品;二、嫔,细分为太仪、贵仪、淑仪、淑容、顺仪、顺容、婉仪、婉容、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正二品;三、婕妤,正三品;四、美人,正四品;五、才人,正五品;六、贵人,无视品。李氏诞下皇子赵祯之后,又为真宗生了一个女儿(早夭),才进封为五品“才人”,真宗去世前才升为二品“婉仪”,天圣十年(1032)二月,进位为宸妃,但当日便病逝了,享年四十六年。

 

 

 

《大宋宫词》中的仁宗生母李氏

 

终其一生,李氏与赵祯都未能母子相认。赵祯在亲政之前,从不知道自己的生母为李氏,因为他刚出生便被刘妃收养,不但名义上是刘氏之子,而且从小就与刘氏一起生活。赵祯从晓事起,一直以为他的生身母亲就是刘氏。

 

刘氏,在民间时叫做刘娥。《宋史》称刘娥为将门之后,祖籍太原,祖父刘延庆为后晋、后汉的右骁卫大将军,父亲刘通为宋朝虎捷都指挥使、嘉州刺史。刘娥尚在襁褓中,父亲卒于从征太原途中,之后刘家举家搬至四川,定居于益州。但《宋史》的这段记述,当为刘娥显赫后伪造出来的身世,不足为信。

 

真实的情况当是,刘娥出身寒微,父亲早逝,由外祖父家抚养成人。《宋史·后妃传》载,刘娥从小“善播鼗”,即拨摇小鼓唱曲儿,暗示刘娥年轻时曾以卖唱为生。其后,“蜀人龚美者,以锻银为业,携之入京师”,一个叫做龚美的四川银匠带着她来到京师讨生活,估计也是走江湖卖艺。

 

刘娥为什么要跟着银匠龚美从益州来到京师?《宋史·后妃传》语焉不详。我们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的记述,便清楚了:“刘氏始嫁蜀人龚美,美携以入京,既而家贫,欲更嫁之。”原来龚美是刘娥的前夫,他到京城讨生活,当然带着妻子,只是因为贫穷,养不活妻子,便欲让刘娥改嫁。《宋史》为尊者讳,隐去了“刘氏始嫁龚美”一节。

 

恰好当时的襄王赵元侃听说蜀中盛产美女,很想认识一名蜀中女子,跟左右说:“蜀妇人多材慧,吾欲求之。”王府属官张旻不知从哪里得知蜀人龚美欲嫁其妻,便将龚妻介绍给了襄王,于是,刘娥“得召入,遂有宠”,成了赵元侃宠爱的侍妾。

 

不过,襄王的乳母秦国夫人生性严整,看不惯赵元侃沉溺于美色,将他进纳江湖女子一事告诉了襄王的父亲,即宋太宗。宋太宗觉得儿子的做法很不像话,令将刘娥逐走。襄王不得已,只好将刘娥送入张旻家里。张旻避嫌,不敢接纳,襄王又“以银五百两与旻,使别筑馆居之”,且替他金屋藏娇。

 

至道元年(995),赵元侃被太宗立为皇太子,赐名赵恒。两年后,至道三年(997),太宗驾崩,赵恒继位,是为宋真宗。真宗这才将刘娥迎入宫,封为美人,大中祥符年间,又晋封修仪、德妃。显贵之后,刘娥并没有与前夫龚美相忘于江湖,而是结为兄妹,龚美因而改姓刘,成为皇亲国戚。

 

 

 

《大宋宫词》中的刘娥

 

大中祥符五年(1012),亦即刘德妃抱养了李氏之子赵祯的第三年,宋真宗决定册立新皇后。自皇子赵祐不幸夭亡,真宗皇后郭氏一直郁郁寡欢,以致抑郁成疾,景德四年(1007)便因病去世了,年方三十二岁,谥“庄穆”。从郭皇后病逝到大中祥符五年,这五年间,后宫皇后之位空置。

 

真宗欲立德妃刘氏为后,但“大臣多以为不可”,后来成为太子宾客的李迪“屡上疏谏,以章献(刘氏)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参知政事赵安仁也说:“刘德妃家世寒微,不如沈才人出于相门。”提议立故相沈义伦的孙女沈才人为皇后。但真宗都没有听从,“卒立之”,决意将刘氏立为皇后。册立之时,真宗希望由久负文名的翰林学士杨亿(杨大年)起草制书,便让参知政事丁谓去跟杨亿说说,杨亿居然婉拒了,丁谓开导他:“大年勉为此,不忧不富贵。”但杨亿说:“如此富贵,亦非所愿也。”宋真宗只好换其他学士草制。

 

刘娥能得真宗宠爱,不是因为她年轻貌美——须知刘娥此时已经四十三岁了——而是因为她聪慧,史书载刘后“性警悟,晓书史,闻朝廷事,能记其本末”,深得真宗赞赏,“真宗退朝,阅天下封奏,多至中夜,后皆预闻,宫闱事有问,辄傅引故实以对”。

 

刘德妃的侍女李氏为真宗生育了皇子,也是她得以母仪天下的重要原因。赵祯虽非刘氏亲生,但刘氏视为己出,“太子动息,后必躬亲调护”,“抚礼甚至”。当然,刘氏的志趣不在相夫教子、含饴弄孙,而在临朝称制、治国理政,因此,日常照料孩子的人,实际是她的好姐妹杨淑妃。

 

杨淑妃“性慈仁,谦谨寡过”,又“通敏有智思”,对刘氏“奉顺无所忤”,所以刘氏对她甚是信任,亲如姐妹,抱养小赵祯后,便由她贴身护视。淑妃心慈,有母性,对乳褓中的小皇子很是疼爱,“凡起居饮食必与之俱,所以拥佑扶持,恩意勤备”。

 

小皇子赵祯一天天长大,慢慢的,他知道自己有两位母亲,一位是大娘娘刘氏,一位是小娘娘杨氏。大娘娘对他如严父,“动以礼法禁约之,未尝假以颜色”;小娘娘更像慈母,对他颇为溺爱。有一回,小赵祯得了“风痰”(大概是支气管炎吧),太医交待注意饮食,大娘娘刘氏即禁止赵祯吃“虾蟹海物”;小娘娘杨氏却悄悄藏了一些海鲜,带给小赵祯吃,说:“何苦虐吾儿至此!”因此,小赵祯对大娘娘敬而远之,对小娘娘则很亲近。

 

小赵祯不知道自己还有一位母亲,那就是生他的李氏。没有人敢告诉他真实身世,“人畏太后(刘氏),亦无敢言者。终太后世,仁宗不自知为妃(指宸妃李氏)所出也”。

 

 

责任编辑:近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