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钩】宋朝富人为什么要争着买度牒?

栏目:钩沉考据
发布时间:2021-06-06 16:17:27
标签:宋朝富人、度牒
吴钩

作者简介:吴钩,男,西历一九七五年生,广东汕尾人。著有《隐权力:中国历史弈局的幕后推力》《隐权力2:中国传统社会的运行游戏》《重新发现宋朝》《中国的自由传统》《宋:现代的拂晓时辰》《原来你是这样的大侠:一部严肃的金庸社会史》《原来你是这样的宋朝》《风雅宋:看得见的大宋文明》《知宋:写给女儿的大宋历史》《宋仁宗:共治时代》等。

宋朝富人为什么要争着买度牒?

作者:吴钩

来源:作者授权 儒家网 发布

          节选自 吴钩新书《宋潮:变革中的大宋文明》

时间:孔子二五七一年岁次辛丑四月廿二日辛巳

          耶稣2021年6月2日

 

 

 

度牒,就是古时候政府发给僧尼、道士以证明其合法身份的凭证,可以这么说,有度牒的才是“正版和尚”。

 

度牒可能在南北朝时已经出现,因为北魏时,僧尼须入僧籍,归僧曹管理。名列僧籍的僧尼才是具有合法身份的出家人。既然有僧籍,很可能就有证明身份的凭证。可以确证的是,唐朝已经有了度牒制度,然后一直延续到清代前期。乾隆年间,汉传佛教的度牒制度被废除。

 

这里值得一说的是宋代的度牒。宋朝的度牒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有价证券,宋政府经常将“空名度牒”(未登记出家人姓名的度牒)当成财政工具与货币工具:1)在财政紧张时,宋政府往往会印制一批空名度牒,直接鬻卖,借以弥补财政赤字;2)当地方政府或某个部门需要中央财政拨款时,朝廷往往不是直接拨现钱,而是拨给若干道空名度牒;3)有时候,政府还会用空名度牒回笼超发的纸币;4)在政府购买中,宋朝有时也会直接用度牒支付;5)榷货务在兑付商人的钞引时亦会搭配度牒。

 

宋政府平均每年发售近万道空名度牒,但出家人数量并没有随之出现明显增长。北宋前期,出家人申领度牒是免费的,但需通过考试,僧尼人数一直保持40万名左右;北宋中期开始鬻卖度牒,僧道人数反而出现断崖式下跌,只保留20万名左右,这一数字一直保持到南宋。显然,许多人向政府购买度牒并不是因为要出家当和尚。

 

那么,宋人为什么要竞相购买度牒呢?一种常见的观点认为,由于出家人拥有免征或减征赋税的经济特权,所以,宋朝的富户便通过购买度牒的方式来逃避赋税。比如有一位杂文家撰文说:

 

“在宋朝,度牒的价格基本上是一路上涨的。度牒价格的上涨,表明国家聚敛财富的贪婪之心;但价格如此上涨而老百姓仍然踊跃购买,则说明,与承担未来沉重的差徭相比,出这个价钱买断未来的差役义务也是划算的。因此也可以说,度牒价格是徭役轻重变化的晴雨表。度牒涨价说明人们对未来的信心不足,预计到未来政府强加的差徭可能极为沉重。如果人们估计到未来轻徭薄赋,就没有必要花重金购买度牒以逃避差徭了。宋朝度牒价格一直上升,正是反映了赋役沉重、而且不断加重的事实。”

 

然而,这个“计算”只是杂文作者的想当然,因为研究宋代社会史的学者指出一个事实:“唐朝中期以后,寺院、僧尼免除赋税的特权逐渐丧失,但彻底打破寺院、僧尼的免赋特权还是在宋代”;“到南宋时期,与一般老百姓一样,僧道照样交纳人头税,而且比一般老百姓高得多”。如此说来,逃避赋税并不是宋代富民争购度牒的动机。

 

宋朝人为什么要竞相购买度牒?让我直接说出谜底吧,宋朝的富人愿意掏一大笔钱购买若干道度牒,其实是出于理财的考虑——因为宋代的空名度牒就是一种理财工具。

 

宋朝自治平四年(1067)发售空名度牒以来,度牒的官方交易价大体上是逐步上涨的,熙宁年间一道度牒售价为120贯钱,元丰七年(1084)为130贯,建中靖国元年(1101)为220贯,绍兴末(1161)涨至500贯,绍熙三年(1192)又涨至800贯,嘉定五年(1212),竟然是“每度牒一道,价千五百缗”。南宋度牒价格暴涨,主要是因为会子贬值的缘故,换言之,空名度牒比会子更能保值,具有价值贮存的功能。宋人购买度牒,就如今人购买纸黄金一样,在纸币贬值的过程中可以保有购买力。

 

之所以说度牒具有购买力,是因为宋朝的空名度牒是可以当成货币使用的,法国汉学家谢和耐说:宋王朝出售度牒的做法,“使得度牒成了在市场上进行交易的对象,它们原来固有的作用和意义已所剩无几。旅行家们使用这种度牒来交纳自己的旅费,商人也用它们来交纳自己的贷款,这就是纸币的雏形之一”。

 

不过,富户屯积空名度牒,还不仅仅是为了保值,或者将度牒当支付工具使用,更是想投机炒卖,因为宋政府有时候发售度牒太多,导致度牒交易价下跌,此时,豪富之家往往会低价大量购入,以图日后高价卖出:“所有者皆兼并豪右之家,方且待价,必厌其所欲然后售。”比如宣和年间,空名度牒的交易价“折价至九十千”,甚至一度跌至“二十千一纸”,“而富家停塌”,即大量购入、屯积度牒,其后度牒价格“渐增至百余贯”,炒卖度牒的富户狠狠赚了一笔。又如孝宗即位之初,度牒“每道权减作三百一十二贯出卖”,到淳熙年间,又回升到500贯每道,“富豪之家曾先请买,增价出卖,有至五百贯以上者”。

 

 

 

(电视剧《水浒传》中的鲁智深)

 

空名度牒并未书填出家人姓名,因而是可以转手的,《水浒传》里有个赵员外,便送了鲁智深一道度牒。在宋朝,民间的度牒交易也是合法的,根据建炎年间的一条法令,商民在本州郡购买了度牒,“如客人再行翻改往别路州军者,许令经守臣陈状,当官拆实封递牒验实,于公据后批凿某州军、某年月日,验认别无虚伪,系衔用印押字,仍别给折角实封递牒,当官面付,客人赍执前去所指州军货卖。”官府只是禁止买卖伪造的度牒,禁止将亡故僧道的度牒“洗改转卖或承代诡名”。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认为宋代的空名度牒是一种有价证券。

 

由于空名度牒实质上已成了一种有价证券,明人陆容谈楮币,便将宋代的度牒列了进来:“曰楮币耳,宋有交子、会子、关子、钱引、度牒、公据等名,皆所以权变钱货,以趋省便。”宋人修《皇宋中兴两朝圣政》,也将度牒列入“财用门”,与楮币并列。宋朝度牒的发行部门也显示了它的财政属性:本来度牒是礼部的祠部签发的,但空名度牒经礼部签署后,往往由榷货务发行,如建炎三年(1129),宋高宗诏,“榷货务见卖度牒等,于即今价直上添入绫纸工费钱出卖”,度牒的售价原为每道110贯钱,现在每道增添10贯。绍兴四年(1134),宰相又提议:“榷货务出卖祠部度牒,远方不能就买,欲量付诸路。”行在榷货务发行空名度牒,远方之人购买不到,因此政府考虑将度牒的发行权下放到路级部门。

 

总而言之,宋人竞相购买度牒,跟今天的人争着购买纸黄金一样,是一种投资理财的行为。

 

 

责任编辑:近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