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真德秀撰、陈静点校《四书集编》出版
书名:四书集编(全二册,四书注疏丛刊)
作者:〔宋〕真德秀 撰 陈静 点校
丛刊主编:朱杰人、郭晓东
出版社:福建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1086078
版次印次:2021年5月第1版第1次印刷
定价:258.00(全二册)
版式:繁体竖排,全式标点。
装帧:布面精装,单册函套
内容简介
《四书集编》是“四书注疏丛刊”(朱杰人、郭晓东主编)之一。
《四书集编》二十六卷,南宋真德秀撰。是书先录朱子《四书章句集注》,再博采朱子语录附其下,又引二程子、程门高弟、南轩等说,间附己见,铨择刊润,折衷讹异,互相发明。是书谨守朱子义理,羽翼四书,精纯不旁杂,为宋明儒学重要的注疏典籍、中国哲学的基本文献。
《四书集编》点校本,以通志堂经解康熙初刻本为底本,校以通志堂经解乾隆补刊本、同治重刊本,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本,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并参校宋福州学官刻元修本《西山读书记》、明成化本《朱子语类》等相关文献。书末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通志堂经解提要》。
作者简介
作者真德秀,字景元,后更希元,宋建宁府浦城县(今福建省浦城县)人。朱子再传。庆元五年进士。后出知泉州、隆兴府(南昌)、潭州(长沙)。返朝,未三月即落职。晚年起知泉州、福州。再返朝,拜参知政事,寻卒,年五十八。学者称西山先生。主要著述有《四书集编》《大学衍义》《西山读书记》等。
点校者陈静,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
丛书主编朱杰人,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郭晓东,哲学博士,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中国哲学教研室主任。
目 录
上 册
◎整理前言(陈静)
◎四书集编序(刘才之)
◎学庸集编序(真志道)
◎大学章句序
◎大学
◎中庸章句序
◎中庸
◎论语朱子集注序说
◎论语集编卷第一
学而第一
为政第二
◎论语集编卷第二
八佾第三
里仁第四
◎论语集编卷第三
公冶长第五
雍也第六
◎论语集编卷第四
述而第七
泰伯第八
◎论语集编卷第五
子罕第九
乡党第十
下 册
◎论语集编卷第六
先进第十一
颜渊第十二
◎论语集编卷第七
子路第十三
宪问第十四
◎论语集编卷第八
卫灵公第十五
季氏第十六
◎论语集编卷第九
阳货第十七
微子第十八
◎论语集编卷第十
子张第十九
尧曰第二十
◎朱子集注孟子序说
◎孟子集编卷第一
梁惠王章句上
◎孟子集编卷第二
梁惠王章句下
◎孟子集编卷第三
公孙丑章句上
◎孟子集编卷第四
公孙丑章句下
◎孟子集编卷第五
滕文公章句上
◎孟子集编卷第六
滕文公章句下
◎孟子集编卷第七
离娄章句上
◎孟子集编卷第八
离娄章句下
◎孟子集编卷第九
万章章句上
◎孟子集编卷第十
万章章句下
◎孟子集编卷第十一
告子章句上
◎孟子集编卷第十二
告子章句下
◎孟子集编卷第十三
尽心章句上
◎孟子集编卷第十四
尽心章句下
◎集编后序(谢侯善)
◎附录一︓四库全书总目四书集编提要
◎附录二︓通志堂经解四书集编提要
整理前言
《四书集编》二十六卷,南宋真德秀撰。真德秀,字景元,后更希元,建宁府浦城县人。庆元五年进士,开禧元年中博学宏词科。累官至起居舍人兼太常少卿。时史弥远掌朝政,方以爵禄縻天下士,真德秀力请去。嘉定七年,出为江东转运副使。后历知泉州、隆兴府、潭州。理宗即位,召为中书舍人,擢礼部侍郎。宝庆元年,立朝未三月,坐言事屏废,落职。二年,归里。绍定五年,起知泉州。六年,知福州。端平元年,除权户部尚书,时已去国十年。二年,拜参知政事,寻卒,年五十八,谥文忠,学者称西山先生。著述有《四书集编》《大学衍义》《西山读书记》《西山文集》《文章正宗》等。
《四书集编》惟《大学》《中庸》为真德秀手定,由建宁府学教授谢侯善于咸淳八年“刻之于郡庠”,《论语》《孟子》乃建宁府学正刘承本西山遗书补辑,咸淳九年终成完帙。真德秀子真志道《学庸集编序》说:“《大学、中庸集编》,先公手所定也。如《论语、孟子集注》,虽已点校,而集编则未成。”刘才之《四书集编序》则交代了成书过程:“惟《论》《孟》二书阙焉,扣之庭闻,则云已经点校,但未编集。是《论》《孟》固未尝无成书也。一旦论诸堂上,学正刘朴谿承谓,《读书记》中所载《论》《孟》处,与今所刊《中庸》《大学》凡例同,其他如《文集》《衍义》等书,亦有可采摭者。因勉其汇集成书。凡五阅月而帙就,又五阅月而刊毕。至是西山所编之四书为大全。”
真德秀未序《四书集编》,仅于朱子《大学章句序》后题记一行“宝庆三年八月丁卯后学真德秀编于学易斋”,盖《大学集编》成书年月,时已归里闲居,修《读书记》等。真德秀早年从朱子门人詹体仁游,为朱子再传。自权臣韩侂胄立伪学之名,兴庆元党禁“以锢善类”,朱子之书皆禁絶。真德秀后出,慨然以斯文自任,讲习而服行。任职地方,即以周濂溪、胡文定父子、朱子、张南轩之学劝勉士人。晚年重返朝廷,进读朱子《大学章句》,讽劝理宗。又进《大学衍义》,曰:“近世大儒朱熹所为《章句》《或问》备矣,思所以羽翼是书。”真德秀以尊崇朱学为己任,故《宋史》本传称:“正学遂明于天下后世,多其力也。”
《宋元学案》黄百家按语称“从来西山、鹤山并称”,又引梨洲之言:“两家学术虽同出于考亭,而鹤山识力横絶,真所谓卓荦观群书者;西山则依门傍户,不敢自出一头地,盖墨守之而已。”关文瑛《通志堂经解提要》称:“惟能墨守,故是编无少旁杂,但不知旁引众说以益之,故其得在此,其失亦在此也。”真德秀之学,黄百家和关文瑛皆以“墨守”视之。思想的创发固然可贵,准确理解而使思想自洽,亦有重要意义。
除学术宗向,真德秀编撰《集编》也出于系统整理朱子思想的客观需要。朱子毕生精力萃于四书,《章句》多出新意,《集注》虽参取旧文,与先儒思想亦不尽同,其所以去取之意,散见《或问》《语类》《文集》中,其间又一时未定之说与门人记录失真,故有先后异同和重复颠舛之处。马端临《文献通考》载朱子之言曰:“集注后来改定处多,遂与或问不相应。”陈振孙《直斋书録解题》称,黄勉斋撰《论语通释》十卷,其书兼载《或问》,发明晦翁未尽之意。是当时抵牾之处,不但朱子知之,朱子之徒亦不为之讳,而读者生疑焉。真德秀是编博采朱子语录附于章句集注之下,又采程子、南轩之说,或间引他说,复附己见,以折衷讹异。真德秀自谓:“《大学》《中庸》之书,至于朱子而理尽明,至予所编而说始备,虽从《或问》《辑略》《语类》中出,然铨择刊润之功亦多。”真德秀之后,依附朱子解读四书的著作汗牛,“然其学皆不及德秀,故其书亦终不及焉”。
《四书集编》于南宋末年刊行。赵顺孙《四书纂疏》博采诸家,列西山所著诸书而不载《四书集编》,盖其出最晩,顺孙未之见。明《文渊阁书目》载“《四书集编》一部十八册完全”,存黄字号第一橱。清初《千顷堂书目》卷三载“真德秀四书集编二十六卷”。随后书录,多载二十六卷。
四书集编现存最早版本是通志堂经解本。通志堂经解由纳兰成德、徐乾学合力编刊,一般认为初刻于康熙十九年,后有乾隆五十年补刊本、同治十二年粤东书局重刊本。通志堂经解本《四书集编》的底本,翁方纲《通志堂经解目录》引何焯之说,称“李中麓钞本,惜未尽善”。李中麓,明李开先,《明史·文苑传》称其“性好蓄书,藏书之名闻天下”。王士禛《池北偶谈》称:“李中麓氏藏书百六十年未散,近始归昆山徐宫赞健庵乾学。”是徐乾学得李中麓藏书,充通志堂经解之底本。
《四书集编》通志堂经解康熙本二十六卷,《大学》一卷、《中庸》一卷、《论语集编》十卷、《孟子集编》十四卷,其正文版式为:每半叶十行,行二十一字,小字双行三十一字,白口,左右双边,单鱼尾,版心鱼尾下刻书名、卷次、叶次,底部刻“通志堂”及刻工名,顶部刻当叶字数,每卷末题“后学成德校订”。乾隆本、同治本卷数、行款、版心、各叶起止同康熙本。同治本每卷末“后学成德校订”后增一行“巴陵钟谦钧重刊”题记。
《四书集编》荟要本据内府藏通志堂经解本缮录,又据宋本校订,四库本系两江总督采进本。荟要本、四库本并析大学为上下两卷、中庸上中下三卷,提要虽著录为二十六卷,实为二十九卷。两本每叶起止文字大多相同,偶有错落一二字。故四书集编版本有通志堂经解系统的二十六卷本和四库系统的二十九卷本。
此次点校《四书集编》,以通志堂经解康熙十九年初刻本为底本,以通志堂经解乾隆本、同治本,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本,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校本,并参校其他相关文献。底本文字凡有改动,均出校说明。《四书集编》原无目录,为便翻检,据正文编制。《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通志堂经解提要》附于书末,供读者参考。
陈静
二〇二〇年十一月二十日
内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