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阳】养德经邦应以明道为先 ——读《养德经邦:当代书院学人访谈录》有感

栏目:书评读感
发布时间:2021-07-19 15:11:33
标签:养德经邦、明道

养德经邦应以明道为先

——读《养德经邦:当代书院学人访谈录》有感

作者:王晓阳

来源:“书院研究”微信公众号

 

 

兰州交通大学副教授杜华伟老师经两年多辛苦采访,写作了为当代书院发展略作小结的《养德经邦——当代书院学人访谈录》一书。此书于2021年5月出版,可以做当代书院蓬勃兴起,问题繁多现象的一方镜子,让大家做个借鉴。

 

在本书的序言中,人民大学国学院韩星教授坦率地指出了当下众多书院中的六点不足:名不副实;课程设置随意;教学方法单一;对体制内教育极端反感和否定;有的书院以经济利益为第一目标;有的书院或国学院注重硬件建设,不重视师资。

 

这些不足,主要表现在当下民办书院中。在古代遗留的传统书院中,其实也同样存在各种问题。其中也有名不副实的,如只有旧址和建筑,没有教育职能,只是一处处名胜古迹。在有教学活动的传统书院中,真正能够像当年一样,独领某一地域甚至全国思想、学术风骚的几乎不存在。

 

书院今非昔比的现状,同传统文化复兴潮流相比较有些尴尬,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杜华伟老师开启了书院访谈之旅。就当代书院的定位、功能、类型、机制做了深入的访问和调研,从当代书院的创办者、践行者中收集他们的体会与见解,以求对当代书院的发展及其在传统文化教育中的作用,提供来自第一线的鲜活经验和感受。

 

 

杜老师共采访了十四位山长,完成了十五篇访谈。十四家书院中只有一家古迹遗址恢复而得的传统岳麓书院,其余都是新建的当代书院。岳麓书院在其中得天独厚的享受着大学校园的优厚资源,既是体制内的正规军,又是学院派学术权威延续古圣教化的净土。尼山书院是依托孔子出生地盛名而建的当代书院,是山东省政府采取“图书馆+书院”模式,在丰厚传统文化资源基础上创建的大社区传统文化服务机构。杭州万松书院是另一家在原有遗址上,由政府主持整修恢复的文化公园。附着在“梁祝”同窗故事上的万松书院,是一处传播传统书院文化的现代旅游文化服务设施,是一个典故铺陈,佳话盈满,古迹抽新的传统文化再生园圃。其余的十一家书院都是民间资金赞助的,或院校教授、或民间学者、或布衣情怀相结合的当代传统文化功能性书院。

 

由上海开放大学鲍鹏山教授创办的浦江学堂,致力于专业、完整、系统的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是学院教授国学教育的社会服务拓展。与此相类似还有同济大学刘强教授创办的守中书院,属于学院教授将资源外溢到社会,提供传统文化教育服务类型。政府支持,企业投资,公益经营的厦门筼筜书院,可说是当代民办书院的代表,功能上也保持了儒家传统文化的继承传播特色。其“旧学商量,新知培养”的开放性办学理念,让书院保持了同当下社会的亲和度,是民办书院的佼佼者。

 

七宝阁书院是民间商界传统文化情怀的体现,显露出传统文化根在民间的内在特质。七宝阁书院面向孩子,做传统文化的普及工作,可见马一弘山长水滴石穿的坚定信念。天津的问津书院是清代旧书院复名重建的当代书院,专注于天津地方文化的发扬光大。这种地方特色也显示出当下书院定位上的百花齐放现状,同时也决定了书院运行机制上的地方特色。

 

甘肃凤鸣书院代表了当代民办书院的特点——在传统文化精髓国学教育资源紧缺的大环境下,民办书院不得不打擦边球奇中取胜。书法虽然不是国学内容,却是传统文化中受众多,市场广的热门。所以,凤鸣书院以书法为主,是定位迷失后的功能补偿。因为在传统书院盛行的古代,书法是学子自幼必有的基本功,不需要书院再为此费神,所以在当下社会,复兴传统的书院教教书法,也是分内之事。

 

当代书院,尤其是民办书院注重家风教育,也可以看作是定位迷失后的功能性补偿。家风的训导教化,在古代是家庭内的私事,大家名流的家训虽然流传于社会,但从没有成为传统书院的教学主打。只是在当下社会,大众文化受众水平参差不齐,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国学内容很难被大多数社会成员接受,当代书院很难把教育定位在国学经典上。同时,在经历了百年动荡,社会沧桑巨变的迭代发展之后,中国社会的家庭有些传统断续,现实迷茫的短促困境。所以通过传统文化家风重建,也是一种广泛的社会需求。杜老师在这方面为读者提供了西安唐少阳文化研究院的例证,他们的“家风馆”强有力的吸引了社区民众,拉近了传统文化同社会大众之间的距离,他们用百姓喜闻乐见的节日游戏开办了一个有温度的书院。湖南的逸迩阁书院和福建的枫下书院则是民间热衷于传统的商界人士,家乡文化情怀的结晶。属于乡愁氛围中文化反哺的典型。

 

十五篇访谈文章,十四位书院山长,从官到民,从学院到社区,从国学到传统技艺,杜老师为我们展示了当代书院的全景画卷、深度思考、当下问题以及未来探望。读者可以从中看到传统文化复兴大潮中,书院滥觞时期,微澜泛光中憧影摇曳,彩幻迷离的众生相和各自特色。为我们认清当下书院对复兴传统文化的贡献和局限提供了来自一线的切近观感,为学者、业界的进一步思考和努力提供了鲜活的第一手材料。

 

 

习总书记3月22日在福建朱熹园考察时提出:“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定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要特别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把其中的精华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习总书记的这番话,明确的指出了中国传统文化及其核心内容国学未来发展的大方向。这就是把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同当下中国发展的文化需求结合起来,传统文化的发展必须满足当下社会需求。对于有政治头脑,有政治、哲学、历史思维能力的国学界专家学者和书院山长,完成传统文化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马克思主义的通达衔接,是当下亟需。这无疑是党对当代书院发展的期待。

 

杜老师采访了1984年主持修复了著名的鹅湖书院的中国书院学会副会长王立斌,王会长对她讲述了鹅湖书院的往昔历程。鹅湖书院源于儒家历史上著名的“鹅湖之会”,那是发生在740多年前的中华思想文化界的盛事,那时中国最著名的两大思想家朱熹和陆九渊,秉持着各自的理学和心学,在江西鹅湖寺相聚,相辩。“格物致知”和“发明本心”两大“教人之法”分庭抗礼,各执一词。这处聚会辩论的场所,后来就发展成至今伫立于铅山脚下的鹅湖书院。

 

至今依然闻名于国内外的传统书院,几乎都是古代中国儒家思想的集散地,盛名于当时的大儒以书院为摇篮,用自己传承古圣,发新当时的儒家思想培育出一代又一代服务社会,传播往圣的学人。正像杜老师采访的岳麓书院教授邓洪波时,邓教授说的那样:“虽然数量众多的当代书院各有特色,但它们的办学宗旨应该是一致的,那就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满足当代社会文化需求’。古代书院之所以能有1000多年的历史,就是因为它在历朝历代针对当时所遇到的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课程和解决方案。当代书院的发展也应该如此......承担起书院应有的文化责任。”

 

习总书记的那一番话语,不正是当代书院的文化责任么?我们可以把习总书记所说的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中国特色理解为文化特色,那么中国传统中的文化特色是什么呢?在全球化高度发展的今天,中国传统中的文化特色应该同西方的文化特色比较着来探讨。纵观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国学,可以提炼出它的基座就是儒释道,儒释道的核心价值是空性智慧。空性智慧可以同物质聪明相比较着来谈,前者是对宇宙、世界、人生和价值本质为空的实相的洞察,以及建立在这种洞察基础上的人生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在孔子那里是“君子不器”;在老子那里是“朴散则为器”,对所成之器“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扑”;在释迦牟尼那里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三位往圣的三句话,是中华文化的最深底蕴,我们几千年来,就是从这样的空性智慧出发发展自己的文明社会的。相对于中华文化的空性智慧,西方的古老圣贤们都是把物质世间当做自己思想的对象,由此推演物质的源头、当下和未来发展,所以是物质聪明。

 

我们的社会建立在空性智慧价值观上,所以几千年来一直以尊道积德为最高诉求;西方社会建立在物质聪明基础上,所以几千年来一直以物欲满足为最高诉求。空性智慧的核心价值是公共化、客观化;物质聪明的核心价值是私我化、主观化。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同样是公共化、客观化,所以马克思主义和由他而来的社会主义,只有在中国才最为成功,因为两者的核心价值是相同的。

 

那么当代书院如何完成习总书记的殷切期待呢?

 

既然空性智慧是儒释道通达的核心价值,所以通达儒释道就成为当务之急。儒释道问世两千多年来,只有在今天才获得了利用宇宙物理学和量子力学这样的世俗科学证明其空性智慧是客观实相的机会。这就要求当代书院走出书院是儒家道场的固有定位,只有勇于突破,才能如习总书记说的那样,“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这里的创造性转化就是要用现代科学文化重新整理解释古代圣贤空性智慧经典内容,创新性发展是要将重新整理解释圣贤空性智慧得到的圣贤四观(宇宙、世界、人生、价值),打造成新时代人类普世价值,为世界一体化时代的人类发展指明道路。汤因比认为儒释道将为未来人类提供一种文化统一,这种文化统一将代替西方提供的军事武力、民主和选举以及霸权。人类期待着的这种统一文化将产生于中国儒释道与现代工商文明的融合中。为全人类的文化统一提供中华空性智慧,就是中国书院发展与未来的希望和使命。

 

中国的现代化和传统文化的复兴不仅仅是中国一家的事情,中国的崛起注定了我们必将走向世界,走向世界的中国现代化既不是完全的复古,也不是简单的西方化。它应该像习总书记说的那样,是中国特色传统文化在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融合之后,继续同西方现代工商业社会融合的过程。通达的儒释道,是中国特色文化走向世界强大的智慧感召力和价值亲和力,是中国当代书院值得为之努力的发展方向。

 

一百年来,中国革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波澜壮阔,影响最为深远的伟大变革。在这个革命过程中,毛泽东成功的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任务。如今,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任务,光荣而艰巨的摆在了当代中国思想界和书院面前。这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遇到的重大问题,当代中国书院若不能勇于担当,创新出符合要求的课程和解决方案,书院山长和讲师们岂不是无颜面对江东父老?

 

中国书院,历来是中华道统的继承和传播者。中华道统是中华古圣先贤空性智慧的政治设计,是人类历史上最符合宇宙、世界、人生真理实相的价值观在社会管理中的体现。我们历来把道统看作是儒家的贡献,但中华民族以德循道的天命内含着儒释道通达的精髓。道统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必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中华民族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框架内,继承光大中华道统,让中华道统走向世界,成为人类全新普世价值。养德经邦的当代书院,应该先明道,后循道求德,后养德经邦。

 

责任担当,是书院获得话语权的途径,是当代书院未来发展的正途,希望当代书院勇于担当,生于践行,荣于时代。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