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朝明】孔子的叮咛:《周易》之中“观德义”

栏目: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21-07-19 15:14:49
标签:《周易》、观德义
杨朝明

作者简介:杨朝明,男,西元1962年生,山东梁山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学博士。现任孔子研究院院长、研究员,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一届山东省政协常委,第十四届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兼任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等社会职务。出版《孔子家语通解》《论语诠解》《八德诠解》等学术著作20余部。

孔子的叮咛:《周易》之中“观德义”

作者:杨朝明

来源:“孔子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一年岁次辛丑六月初九日丁卯

          耶稣2021年7月18日

 

 

 

孔子的叮咛之五十九《周易》之中“观德义”

 

孔子晚年迷恋《周易》,这可能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人们都知道孔子与《春秋》的关系,他本人就说:“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春秋》中寄寓了孔子的微言大义,表达了孔子的政治观念。没想到的是,马王堆帛书《易传》中竟然有孔子包含类似意蕴的话:“后世之士疑丘者,或以《易》乎?”一句话透露了孔子与《周易》非同寻常的关系。孔子特别交代说,《周易》是“卜筮之书”,但他与史巫不同,他认为《周易》中包含了“古之遗言”,自己乃是从中“观其德义”。

 

在中国古代文化典籍中,《周易》显得十分神秘。在这样一部玄妙奇特的著作中,集中了中华民族先人的卓越智慧,这便是人们所说的“人更三圣,世历三古”。从伏羲画“八卦”,到文王演《周易》,直到孔子作《易传》,在《周易》经文形成到孔子时代几百年的时间里,可能也会有人对《易经》进行过一定的研究,所以《隋书·经籍志》中说“周公又作《爻辞》”,在这样的基础上,孔子作“十翼”,“为《彖》《象》《系辞》《文言》《序卦》《说卦》《杂卦》”。

 

在孔子之前,《周易》主要作为卜筮之书在发挥作用,到了孔子,它所具有的哲理性才得以彰显。《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孔子反复读《易》,以至于编连简册的绳子都多次断开。孔子对《易》下过极大的工夫。正是由于孔子的发掘与阐释,《周易》的人文化、哲理化才真正完成。《易传》思想属于《周易》,也属于孔子。《周易》对孔子影响至深,孔子于易学其功至伟。

 

孔子博学,对于天地之道有自己的洞察,他“不语怪力乱神”,是一个理性主义者。孔子也“常自筮其卦”,他能力高超,曾自言卜筮百次可有七十次灵验。孔子卜筮可能是通过占辞玩味其中的义理。正是从孔子开始,“义理易学”与“术数易学”分道扬镳,《周易》的卜筮功能走向边缘化,易学走上了人文主义的道路。《周易》哲学正是关于“时”的哲学,其中的整体意识、变通思想、时中观念、辩证思维,恰恰代表了中华古典智慧的高度与深度。不言而喻,孔子开辟的易学道路是一条无比宽广的大道!

 

孔子对《周易》产生兴趣,正是《周易》本身的特点决定的。晚年的孔子几乎与《周易》形影不离,“居则在席,行则在橐”。于是,子贡当面请教老师,因为孔子曾说“德行亡者,神灵之趋;智谋远者,卜筮之繁”,那么何以又“老而好之”呢?孔子说:“我观其德义耳也。……吾求其德而已,吾与史巫同涂而殊归者也。”在孔子看来,没有德行的人才会祈求于神灵,缺少智慧谋略者才会频繁卜筮,孔子喜好《周易》,不是喜好其卜筮之用,而是对其中的圣哲遗言兴致浓厚、情有独钟。孔子从《周易》卜筮功能的外表下发现了其深邃的哲理,于是予以大力发掘与阐扬。

 

以往人们对“自孔子以前数千年之文化”了解不够,于是怀疑孔子与《周易》的关系,怀疑那时的人能否有那样的思想深度和思维水平。而今,考古发现一次又一次地刷新了我们的固有认识。人们走出迷茫之后,终于看到了孔子以前中国文明的悠久历程,认识到孔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深层意涵,许多的认识障碍也得到消除。

 

国外学者对中国思想的认识也逐渐得以改变。例如,西方哲学家黑格尔在《哲学史讲演录》中评价说:“孔子只是一个实际的世间智者,在他那里思辨的哲学是一点也没有的。”他还别有意味地说,根据孔子的原著,可以断言:“假使他的书从来不曾有过翻译,那倒是更好的事。”他还评价《易经》说:中国人“也达到了对于纯粹思想的意识,但并不深入,只停留在最浅薄的思想里面”。显然黑格尔对孔子、对儒学缺乏基本的了解,他的无知与傲慢,原因在于《周易》本身的价值不会被轻易认知。不过这毕竟是中国两千年前就已出现的智慧,在不太了解黑格尔哲学的人看来,如果他的这些话不曾被翻译,那倒也是更好的事。

 

而今,与黑格尔类似的看法越来越少了,但发扬《周易》的内在精神还有待大力加强。孔子强调易道“广大悉备”,学习《易》,要提升格局,放大视野,准确了解事物特性。孔子说:“上下无常,非为邪也。进退无恒,非离群也。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故无咎。”人要把握“时中”之道,才能洞察幽微,明察秋毫,才能知进退、明变化、不拘泥、善决断,立于不败之地。孔子说得好:“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如果有机会用心探索易理,人的境界一定会更高!

 

 

责任编辑:近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