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府里的家风故事

栏目:家风家训
发布时间:2021-08-07 14:23:40
标签:孔府、家风故事

孔府里的家风故事

来源:“曲阜三孔景区”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一年岁次辛丑六月廿六日甲申

          耶稣2021年8月4日

 

 

 

孔府又称圣府,是孔子的嫡系后代衍圣公居住的官邸,封建王朝为了更好的利用孔子的思想加强统治,不仅对孔子一再加封,对待孔子的后裔也是倍加优渥,不但加官进爵,而且还享受很多特权,两千多年年来孔氏家族经久不衰,兴旺发达,成为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家”。

 

 

 

在中国历史上没有哪一个家族能像孔家这样历代受到皇帝的恩宠,可以说,孔氏家族的显赫的政治地位,一直贯穿于其后的封建社会之中。孔府大堂内陈列着各种仪仗以及象征特权的衔牌,如“袭封衍圣公”“赏赐双眼花翎”“紫禁城骑马”“钦差大臣”等。

 

 

 

然而,孔氏家族之所以能一直兴旺在封建统治社会,立于不败之地,除了皇帝的恩宠其原因还在于孔家世代传承着“诗书礼乐”“仁孝忠悌”的良好家风。

 

 

 

在孔庙东路有一所著名的建筑-诗礼堂,相传这就是孔子对自己的儿子庭训的地方,他教导儿子“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而后这句庭训逐渐传承下来成为了孔氏家族的家风家训。

 

 

 

历代衍圣公都十分重视自身的文化修养及对子孙后代的教育,他们不仅率先垂范勤勉读书,还聘请国内知名学者来孔府教授子孙后代学习儒家经典,身体力行传承学“诗”学“礼”的家风。据《孔府档案》记载,历代衍圣公在儒家学术上颇有成就,而且大多“能诗文”,在绘画音乐上也有不俗的造诣,如孔传铎通晓音律,孔毓圻有著名书法和绘画传世,孔广棨留有《文集八卷》,孔传铎第四子孔继汾为清代著名学者和经学家,曾为乾隆皇帝讲经,著有《阙里文献考》《孔氏家仪》、《乐舞全谱》等,孔继汾的弟弟孔继涑是清代著名书法家,他十年磨一剑,将广泛搜集来的古今名家书法,精工细刻成大小石碑584块,成为了举世瞩目的《玉虹楼法帖刻石》,为孔府所珍藏,其拓片成为孔府女儿出嫁必有的珍贵嫁妆之一.

 

 

 


在孔府西学内,有一口大锅,每天孔家的烧水户都会自带薪柴在此将水烧开即回,开水却无人使用,这传统一直延续至建国前夕,其实这水并非白烧,这里蕴含了孔子“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意思是看到善事就唯恐来不及似的赶紧去做,看到不善的事情就好像碰到沸水那样立刻收手,我见过这样的人,也听取他们的忠告。孔府借此古训,提醒孔氏族人心存敬畏,方能行有所止。

 

 

 

孔府大堂后的穿廊里有两条红漆靠背长凳,为明代制品,在这里静静的存放数百年了,因与阁老严嵩有着一段历史渊源,又称“阁老凳”。

 

 

 

明朝权臣严嵩的孙女嫁给六十四代衍圣公孔尚贤,成了孔府的姻亲。严嵩为武英殿大学士,入值文渊阁,人称“严阁老”。严嵩为官贪污纳贿,卖官鬻爵,后来严嵩劣迹被弹劾,朝廷将要治罪时,严嵩专程到孔府,想托姻亲衍圣公向皇帝说情,但衍圣公因此人劣迹昭著,难挡众人之耳目,不予接见,严嵩在此等候多时无果,只得悻悻而去。后世为了表彰衍圣公憎恶奸佞的行为和为官清廉、不徇私情的崇高精神,特意保留此凳以示后人。

 

 

进入孔府内宅后,其屏门有幅寓意深刻的图画,俗称戒“犭贪”图,图画中貌似麒麟的动物就是传说中的“犭贪”,虽状似麒麟却生性贪得无厌,壁画上“犭贪”四周的彩云中,全是被其占有的宝物,包括了“八仙过海”中的八位神仙赖以漂洋过海的宝贝,但他并不满足,仍目不转睛的对着太阳张开血盆大口,妄图将太阳吞入腹中,占为己有,可谓野心极大,欲壑难填,最后落了个葬身大海的可悲下场。

 

 

 

孔子的一生重道义、轻财利,所谓“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认为对物质利益的追求要符合道义,如果追求物欲超过一定的限度,就会祸及其身,这幅画告诫孔氏后裔要警钟长鸣,牢记圣人教诲,体现了孔子嫡裔的处世哲学。

 

 

 

通过“扬汤”示警,“冷板凳”的故事以及戒“犭贪”图的提醒,能够深切的体会到孔氏家族严以律己,修身齐家的良苦用心,身体力行传承“诗礼传家”的优秀家风为后世做出了表率。“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良好的家风是人生的一堂德育课,是扎根在每个人心底的“信仰”,只有每一个小家庭都风清气正,社会这个大家庭才能兴旺发达。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