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艺华】新时代新“七夕”: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阐释

栏目: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21-08-17 18:00:07
标签:七夕、中国传统文化

新时代新“七夕”: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阐释

作者:胡艺华(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特约研究员,首批湖南省思想政治教育中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入选对象)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时间:孔子二五七一年岁次辛丑七月初七日甲午

          耶稣2021年8月14日

 

七夕,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节日。对于中国人来说,这是一个绕不开而又常谈常新的大众话题。数千年来,“七夕节”以其美好的情感愿景、深厚的文化底蕴、唯美的人文意境、通俗的话语表达,在中华大地上深深扎根、代代相传,在时代变迁中继古开今、不断延展,成为中国传统爱情主题文化的一个重要标识。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面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在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共进的大背景下,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七夕节”?需要从“七夕节”中汲取哪些正能量?有必要从新时代的语境出发,对“七夕节”的历史价值、时代意蕴和创新表达作出新的阐释。

 

1、从家国情怀的高度审视“七夕节”的历史价值

 

长期以来,人们对“七夕节”的理解、书写和阐释,主要是基于中国传统爱情的层面,以略显凄美的神话故事抒发对自由美好爱情的向往,表达对封建专制制度的鞭挞。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一种比较感性化的个体叙事和个体观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限制了传统爱情主题文化研究的高度、深度、广度和创新度。在新时代的语境下,我们应当跳出“就事论事”“以情释情”的思维惯性,尝试按照“由表及里”“以小见大”的逻辑理路,把“七夕节”作为一个文化符号,置于中国传统爱情文化的主题中,上升到家国情怀的高度重新审视,力求精准把握“七夕节”的历史价值。

 

一方面,作为一种独特而鲜明的主题性文化符号,“七夕节”寄托了爱情美好与家庭美满有机统一的社会愿景。在“七夕节”的故事传说中,牛郎织女鹊桥相会,他们跨越巨大的鸿沟、冲破重重的阻隔、经受无尽的磨难,义无反顾地追求自由而美好的爱情、始终不渝地坚守和美幸福的家庭,生动展现了“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向往,这不只是一家人朝思暮想的期盼,更是普通百姓追求幸福生活的生动写照。这个至真至纯、唯真唯美的社会愿景,表达了美好爱情与美满家庭的有机贯通、高度统一,从而构成了中国传统婚恋观的精华,为中华文明的进步发展和华夏儿女的繁衍兴旺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力量。

 

另一方面,作为一个具有纪念意义的时间节点,“七夕节”昭示了合家团圆与家国安宁内在相通的社会机理。千百年来,人们之所以自发自愿、持续不断地选择以各种方式来纪念这个由神话故事演化而来的传统节日,并非只是出于对神话故事及相关自然现象的崇拜和敬畏,更非仅仅拘泥于对小情小爱、相思相恋的爱情追求。从“七夕节”缘起、兴盛、演变、发展的社会背景和历史逻辑来看,其生生不息的强大生命力主要在于,深刻揭示了家庭生活的一个内在机理,即家人团圆是家庭和谐乃至社会和谐的前提和基础,这与“家和万事兴”“家为国之本”“齐家平天下”等思想是内在相通、高度契合的,从而为“家国一体”“家国同治”的社会治理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和精神源泉。

 

2、从美好生活的视域解读“七夕节”的时代意蕴

 

“七夕节”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民间传统文化现象,历来广受关注、备受推崇。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我国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不断增强,在网络文化、商业营销、新兴媒体、文旅融合等多种力量的推动下,“七夕节”迅速走红、出圈,成为网络世界中浪漫爱情和时尚生活的重要代名词,从而引发人们的热议和反思。对此,我们既不能一味的迎合叫好,也不能简单的否定叫停,而应该坚持传统与当代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冷静思考和理性分析,从美好生活的视域来解读“七夕节”的时代意蕴。

 

第一,爱情以真为美。“七夕节”展现了爱情的本色。美好生活需要有爱情的滋养,爱情离不开一定的物质基础,但是真正的爱情不是物质交换或利益结盟,而是志同道合与情投意合。只有纯真的爱情才能在青春园地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才能在灵魂高处绽放永不褪色的幸福之光,才能赋予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不竭动力。

 

第二,婚姻以稳为重。“七夕节”诠释了婚姻的真谛。美好生活需要有婚姻的维系,婚姻不只是花前月下的浪漫情怀,也不只有诗意和远方的理想色彩,更多的是柴米油盐的平淡岁月,还会有个性差异的不断磨合和风雨来袭的共同分担。只有不断超越自我,恪守婚姻初心,彼此相互包容,才能在美好生活中守护婚姻的稳定。

 

第三,家庭以和为要。“七夕节”彰显了家庭的本质。美好生活需要有家庭的助力,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单元,其本身就是一个特殊的生活共同体,运转和发展有其内在的规律。只有遵循家庭生活的自身规律,统筹协调好家庭生活中的各种要素、各种事务、各种关系,用心用情维护好家庭的和谐,才能充分发挥家庭在美好生活中的社会凝聚力。

 

3、从大众文化的角度推动“七夕节”的创新表达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能量。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释放出“七夕节”所蕴含的文化力量?这就要以人民为中心,从人民群众的真正需求出发,依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思路,充分运用跨界融合、协同创新、整体设计的理念和方法,从大众文化的角度积极推动“七夕节”的创新表达。

 

第一,讲好“七夕节”的中国故事。紧扣“七夕节”的经典故事,不断改进其表现内容、表达方式、传播载体,把故事传讲和价值分析有机结合,把传统故事和鲜活素材综合运用,把历史呈现和当代表达相互衔接,深入挖掘、精确提炼、通俗阐释其文化渊源、内在精神、时代价值和思想启示,以增强人民群众尤其是当代青年对“七夕节”的文化认同。

 

第二,唱响“七夕节”的主题旋律。围绕“七夕节”的文化主题,广泛收集整理中国民间音乐文化资源,优选精选与之高度契合的经典作品和音乐素材,通过改编、原创等方式,推出一批符合时代气息、大众审美和历史底蕴,适应主流价值和多元文化,彰显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创新音乐作品,以赢得人民群众尤其是当代青年对“七夕节”的音乐共鸣。

 

第三,做好“七夕节”的文创设计。结合“七夕节”的文化创意,充分运用现代科技的新理念新方法,积极整合地方政府部门、大中专院校、文化创意产业、文旅行业、大众传媒、文艺团体等各方资源和力量,按照因地制宜、彰显特色、优势互补的原则,着力开发、打造、推广以“七夕节”为主题的品牌活动和特色产品,让人民群众尤其是当代青年充分感受“七夕节”的文化魅力。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