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登宁】我与《论语》的故事

栏目:青春儒学
发布时间:2021-08-20 01:06:31
标签:《论语》的故事

我与《论语》的故事

作者:樊登宁

来源:“书院研究”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一年岁次辛丑七月初八日乙未

          耶稣2021年8月15日

 

“书院研究”微信公众号编者按:樊登宁同学今年春季学期上过我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当他得知我们坚持诵读《论语》的活动后,表示很感兴趣,也希望自己有机会学习经典。于是,他选择加入明明德读书会,每天按时群内打卡诵读。今天,2021年8月15日,是诵读《论语》的第100天,他写下了自己与《论语》的故事......

 

 

 

我与《论语》的故事

 

小时候,懵懵懂懂中跟随老师念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老师逐字逐句地解释,让我初步认识到了《论语》之美。

 

 

 

生在乡村的我,知识对我的滋养很是贫瘠,也没有什么手眼通天、有大本事的亲戚。我能了解到的仅有课本里的内容和老师平常所讲的知识,小学和初中,对儒家经典的接触少之又少。虽然接触的少,但是课本里的古学经传我却大多都能记住。之所以能记住,或许是因为我在读它们的时候彻彻底底地感受到了当时作者的心境。

 

 


高中,我来到了城市,知识面宽了,接触到了更多的古文经典、唐诗宋词。在兴趣的驱使下,我背诵了很多文学作品,现代的、古代的都有。但是,文理分科的时候,理性告诉我,应该选理科而不是文科。原以为这辈子与儒雅文学再无瓜葛,没想到,大学时,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上,被老师所提到的师生共读《论语》活动所吸引,在我向杜老师了解了明明德读书会的具体情况后,我决定加入读书会与大家一起共读经典。

 

 

 

成为读书会的一员后,老师送了我一本很好看的《论语》和一个很漂亮的订制本子,它的封面上就写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另外,老师还送我一个很朴素的印着“明明德读书会”字样的包,我心里很是高兴,每天晚上我都会按时诵读打卡。

 

 

 

因为我没有上过杜老师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和《伦理学与生活》课程,没有在课堂上跟读、研习过《论语》,所以有很多句子对我来说还是比较艰涩懂,也时常会有一些读得不准确、理解不到位的字词。但在诵读的这些日子里,老师总是不厌其烦地指出我们所有人的小错误,也时常在群里分享一些相关的文章及她自己的理解。不知不觉中,我诵读打卡已经有一百天了。其实很多时候,每天这么一打卡,特别充实自己,不会觉得这一天一事无成。

 

 

 

历史上有着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美誉。长期的诵读,对我为人处世这方面的影响很大。最大的一句莫过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如果自己都不愿意,却强求别人,对别人条条框框规矩束缚,对自己网开一面法外留情,总是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批评别人,不能为他人找想,不能将心比心,我想这便是小人了吧。对于普通人而言,君子虽然很难做到,但是不做小人总还是可以的。

 

 

 

很多人觉得诵读《论语》,读完就忘了,那么读的意义又在哪里?而我觉得,这就像我们小时候吃过很多饭,虽然忘记吃的是什么,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已经转化成了我们的骨头和血肉,滋养着我们的身体与生命。

 

 

 

我想,经典于我们的意义,也大概如此吧!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