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来、杨颖编著《流光日新》出版暨自序

栏目:新书快递
发布时间:2021-08-23 18:06:49
标签:《流光日新》

陈来、杨颖编著《流光日新》出版暨自序

 

 

 

书名:《流光日新》

作者:陈来、杨颖

出版社:山东画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08月

 

【作者简介】

 


陈来,男,西元1952年生于北京,祖籍浙江温州。1985年获北京大学哲学博士,被誉为新中国第一个哲学博士,师从张岱年先生,曾任冯友兰先生助手。曾任北京大学教授,现为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中央文史馆馆员、国务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委员、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2015年度“孔子文化奖”获得者,2016年被山东省特聘为“儒学大家”,2020年获第四届全球华人国学终身成就奖。各类著述40余部,代表性的有三联书店推出的“陈来学术论著集”十二种及《仁学本体论》《儒学美德论》等。

 

【内容简介】


 

2020年陈来、杨颖伉俪于北京外交公寓


本书为儒学大家陈来先生与夫人杨颖女士的合著,是陈来先生七十初度纪念集,也是他们结婚四十周年银婚的纪念集。上篇陈来先生追述了早年成长与求学历程,深情回忆了教导、提携他的恩师张岱年、冯友兰、任继愈、陈荣捷等先生;中篇为陈来先生与学界师友合影,及前辈、同仁、弟子为先生重要著作写的序言、书评及相关访谈;下篇为陈来先生著作、获奖、荣誉概览,及讲学留影、与家人合影。全书大量资料照片为首次披露,生动呈现了陈来先生七十年的学术与生活世界。

 

【目录】

 

个人纪念照(8张)

自序


上篇


犹记潇湘细雨时——我的大学时代 

大师的小事——我的研究生考试 

燕园道问学——研究生学记 

岂弟君子,教之诲之——张岱年先生与我的求学时代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冯友兰先生为我命字 

两度门生  义岂可忘——纪念任继愈先生 

海外唱传最老师——陈荣捷先生与我 

九州大儒二三事——我认识的冈田先生和荒木先生 

原儒的探索——我写《古代宗教与伦理:儒家思想的根源》 

国学之思——关于《国学散论》 

 

中篇


与学界师友合影(43张) 

著作序、书评选编

陈荣捷:《朱子书信编年考证》序   

陈荣捷:《读<朱熹哲学研究>》 

吉田公平:陈来著《朱子书信年考证》 

潘富恩:朱子研究上的新突破——评陈来《朱熹哲学研究》 

余敦康:陈来《古代思想文化》评介 

钟彩钧:陈来《中国近世思想史研究》述评 

书评节选

郑开:追慕前诸子时代的逻各斯——读陈来先生《古代思想文化的世界》书后 

杨柱才:新时期宋明理学研究的典范——陈来宋明理学研究介述 

杨立华:诠释中的道说——评陈来《诠释与重建:王船山的哲学精神》 

彭国翔:为中国哲学建立典范——评陈来《有无之境——王阳明哲学的精神》 

方旭东:新道学的开山之作——评《仁学本体论》 

访谈

价值儒学:接着新理学的新儒学——陈来先生儒学思想访谈录 

 

下篇


著作、获奖与荣誉 

讲学、访学留影(25张) 

与家人合影(39张) 

 

后记 


 1983年陈来与张岱年先生于北大西门外西餐厅


自 序


这本小书的内容,其中的文字部分以我有关个人经历的记述为主,配以照片图片,合之以为今年的纪念。今年之所以值得纪念,一是因为今年是我们夫妇结婚四十周年的银婚,二是按照习惯的说法,今年是我七十初度,同岁的我们进入了一个素称古稀的生命节点。所以这本小书便为这双重纪念而产生了。

一个人的人生有很多生命节点,以我个人成年之后而言,1969年我去内蒙古下乡,至今已有52年;1973年我上大学,至今已有48年;1978年我入北大读研究生,至今已有43年。这些节点虽然是同一个生命的连续历程,但对我各有不同的意义。应该说,1978年考入北大哲学系读研究生,是我生命历程中最重要的转折点。而这一转折的实现,虽然也有个人努力的因素,但我始终归功于张岱年先生的厚爱和提携。进北大时我曾对友人说起,只要进了北大,我就有信心留在北大。如我所信,进北大以后的一切都顺理成章地实现了,而这背后都有张先生的助力。2007年我询及转入清华的可能,而清华之所以无保留地接纳我,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也是清华的领导层自1980年代中期以来都对张先生非常熟悉,并举张先生的大旗作为清华文科复建的引领。我转入清华虽然是在张先生离世之后,但我总记得张先生1991年跟我说的话“你去清华也挺好!”。2009年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成立大会上,媒体问谢维和副校长为何聘请陈来为首任院长,他不假思索地回答:“他本来就是清华的人,他是张岱年先生的大弟子,是冯友兰先生最看重的助手!”



去年2020年我获得了全球华人国学终身成就奖,按此奖颁发的惯例,获奖人须发表感言,但不必成稿宣读,我则会前写就感言,在会上宣读。这里我把其中的一段附列下边,作为结束:

“在接受这一荣誉的时刻,回顾自己学术成长的历程,我内心充满感激之情。我深深感谢给予我深切教诲的老师张岱年先生、冯友兰先生、任继愈先生、邓艾民先生、朱伯崑先生,感谢给我以大力提携的季羡林先生、邓广铭先生,感谢给予我多方面帮助的海外学者陈荣捷先生、杜维明先生,没有他们的教导和帮助,我不可能取得自己的那些研究成果。我要深深感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对我的接纳,感谢它们提供的优等教育,和优越的学术环境,如果说我个人在学术研究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那是与这两所著名大学为我提供的学术条件分不开的。”

陈 来
2021年5月19日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