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峰】“从古代科举到现代高考”现场互动

栏目:演讲访谈
发布时间:2021-08-26 01:22:34
标签:从古代科举到现代高考

“从古代科举到现代高考”现场互动

作者:刘海峰

来源:“屈子书院”微信公众号

 

导言

 

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整整1300年,在唐宋以后的政治生活和社会结构中占据着中心地位,科举考试成为人文、教育活动的首要内容。古代科举怎么考?现代人对古代科举有哪些误解?科举传统与当今高考改革有何关系?

 

2019年7月20日,厦门大学考试研究中心主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科举学的首创者和高考改革稳健派代表人物刘海峰教授莅临屈子书院讲坛,以“从古代科举到现代高考”为主题发表演讲,并与现场听众开展了精彩的互动。讲座由凤凰网湖南频道全球同步直播,在线参与人数多达45.6万;长沙理工大学教授、湖南汨罗屈子书院执行院长王琦担任嘉宾主持。

 

【现场互动】

 

听众提问:

 

刘教授,您好!感谢您给我们带来的思想盛宴。我想请问湖南省将于2021年实行3+1+2新高考模式,为了让考生更好地适应新高考,您有什么备考建议吗?

 

刘海峰:

 

这是很具体很现实的问题。新高考很复杂,要实行是很有难度的。现有的高考分文综、理综,比较简单,大家已经习惯了。3+3这种模式从2014年起在上海、浙江试行,是一个巨大的变动。新高考改革主要是科目改革,是恢复高考40多年来,各种各样改革里面难度最大、影响面最宽的,给中学的班级组合方式、教学分层办法,还有考试的赋分、学生的选科、高校录取等带来很多变化,体现了高考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征。在新高考一省一市的试行过程中,2015一2017年,我们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以及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有一个考试改革组,五个委员曾经去了上海和浙江五趟。每次,头尾六天专门去调研。调研后,我们发现推行新高考有利也有弊。在去年五月,教育部曾经对准备实行新高考的9个省、市进行推行新高考的基础条件的实地评估。评估共分成四个组,有一组是到湖南、湖北、广东,我不是走这一条线,我去的是河北、辽宁。各个省推进的幅度不大一样。实地考察以后,安徽省退出了,剩下八个省,湖南还在其中。

 

如果实行3+1+2,会比3+3简单得多,但是再简单也比原来的文理分科考试复杂。刚才的问题是怎么有利于考生,因为既然有选科,最后这个选科分数按照最高100分这样的赋分办法来。各个科目难易程度差异也是很大的,原来之所以浙江、上海那么多人弃考物理,是因为物理难度很大,但是物理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和培养是至关重要的。浙江省的教训就是原来文理分科的时候,65%的考生必考物理,因为考理科必考物理。实行新高考以后,2017年只有30%的人考物理,2018年剩下20%的人考物理,2019年不公布了,估计更低。实行科目保护政策也有问题,对其他人也有不公平的地方,所以也成问题。我们在调研过程中,在2017年8月召开的一个座谈会上,浙江大学刚入学的新生,一个学霸,他三门全部考了100分。他说自己物理花了三年时间才拿到100分,可是技术这门考试,他只用一个月准备就拿到100分,由此可以看出不同科目难易差别很大。

 

考生和家长怎么办?如果从功利角度来讲,避难趋易,多数人肯定是这样的。当然最好根据考生的兴趣、专长来选择考试科目。但现在不管什么科目,难度是不同的,而分数是相同的。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和老师在指导学生选考科目的时候,避难趋易是很正常的现象。如果不限定考生考化学和物理的话,考生物和地理可能比化学容易。我就简要回答这一点。

 

听众提问:

 

刘教授,您好!现在的公务员考试与传统的科举考试都是一种人才选拔制度,请问这两者之间有什么不同?

 

刘海峰:

 

我今天讲的是从“古代科举到现代高考",其实可以换一个题目,“从古代科举到现代公务员考试",我以前在其他地方也讲过这个题目。其实现在的公务员考试就其性质来讲,跟古代科举更接近,因为它是选拔官员的考试。现在当然不完全叫官员,有一些是一般的公务员,但广义上公务员都可以称之为官员。公务员考试的内容跟古代科举性质更接近,考的是公务员需要的知识,包括文书起草等,公务员所使用的文体与科举考试的内容是有关系的,有学者专门分析申论与八股文的继承关系。两者不同的地方当然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考试内容不一样。因为时代变化了,社会变化了,古今差别很大。我刚才讲,1901—1904年科举改革以后,至少第二场的策问题跟现在的考试差不多,只在语言表述上略有不同。科举考试的内容跟现代公务员考试的内容从整体上看不一样。

 

第二,功用不大一样。现在的公务员考试是公务员系统中最基层的入门考试,而科举考试时代,比如说唐代、宋代、清代,有临时选拔人才的特科考试,叫“待非常之才”的临时科目,选拔的是中级官员,这有一点像前些年中国很多地方的领导干部的考试选拔或者是竞聘。科举考试有选拔低级官员的,也有考上以后一下子被任命六品、七品官。有的朝代进士可以直接被任命到接近于中层官员,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的书记。因此,科举中的乡试、会试、殿试是比现代公务员考试更高层次的考试。

 

第三,以前的考试层层淘汰,录取的人数总量很少,特别是到明清时代,三年考试一次,全国出一个状元。出一个状元不得了,“平地一声雷”,一举成名天下知。现在考上“状元”很风光,但是一个省至少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状元”,因为有裸分“状元”、加分“状元”等等。现在这个“状元”跟以前的不是同一个概念。公务员笔试以后还要面试,要按3:1的比例进入面试,而面试环节有的人会找关系,平民子弟可能被挤掉。公务员考试整体上是很公平的,笔试作弊情况很少,但面试阶段有操作空间。但是在以前,考上一个举人,一旦中举就是天地为宽。为什么范进中举后会喜极而疯,因为举人太难考了,清代多数时候乡试中举的比例只有百分之一点几。原来大家都批判科举,其实范进中举的故事体现出科举促进社会阶层流动的功能。以前科举考试录取率很低,现在的公务员考试录取率也有很低的,但是公务员考试促进社会阶层流动的功能没有科举的功能那么大。

 

谢谢各位!

 

(王琦整理并经主讲嘉宾最终审定)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