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书院李秋莎参加钦明书院“理学家的人伦观”系列会讲

栏目:会议讲座
发布时间:2021-08-26 01:26:04
标签:李秋莎、理学家的人伦观、钦明书院

中国文化书院李秋莎参加钦明书院“理学家的人伦观”系列会讲

来源:中国文化书院

时间:孔子二五七一年岁次辛丑七月十五日壬寅

          耶稣2021年8月22日

 

8月14日至8月19日,钦明书院以线上会议方式组织“理学家的人伦观”系列会讲。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教师李秋莎博士于8月17日作第三场报告,报告主题为《坎维心亨:程朱谢表中的君臣伦秩》。四川大学、清华大学、中南大学、山东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部分师生与会。

 

 


李秋莎提出,谢表是臣子陈谢君主赏罚的一种特殊文体,历经汉宋,格式趋于固定:从覆验所承诏命,自省己身、感戴君赐到陈述将为,恰使君臣上下政令通达、心意交孚。但人们基于谢表的特质,可能对其形成一定“成见”。谢表规整的格式意味着更小的直抒胸臆空间,而“臣罪当诛,天王圣明”的固定情感倾向,更让人忧虑其在圣王不作后,会否沦于虚文。不过,对于考察君臣伦秩及学者在艰难情势下如何实践,谢表有着特殊的研究意义。

 

三代以下,圣王不作而治道在于学者,使得君主的现实身份从继天立极、兴遂万民的天下君师,滑落而为有待立极、正须君君的修身成治一途的同行者和本当的领路人。这给传统君臣伦秩带来了紧张乃至崩解的危险——人君倘不能建立皇极,则政教赏罚将未必导善至公,治道遂有不彰之虞。如此,共襄治道的人臣将如何保此伦秩而不伤公道呢?

 

 


为了消弭这种危险,“移孝作忠”是一种思路,但以恩掩义只是把危险含藏下来,并未从根本上解决。“虚君实政”是另一种思路,虽然或可规避不君之君败渎政教的最坏可能,但却需要付出架空君臣伦秩、离绝政教本柄的绝大代价。“民生于三”的父子、君臣、师生三伦,本于生、食、教,均有其公共性而相涵。二程与朱子以学者而为大臣,他们的谢表可以看作是在已经变化的情势之下,依凭学问直身济道、以师友之道拯济君臣伦秩的有效尝试,从而为拯济其余面临崩解危险的伦秩也提供鉴照。

 

报告结束后,与会师生就伦秩公共性及相互关系等问题,展开了充分的讨论。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