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奔腾】人生天地间,长路有险夷

栏目:快评热议
发布时间:2021-08-26 18:56:16
标签:人生天地间、长路有险夷

人生天地间,长路有险夷

作者:马奔腾(中央党校〔国家行政院学院〕文史部教授)

来源:《光明日报》

时间:孔子二五七一年岁次辛丑四月廿四日癸未

          耶稣2021年6月4日

 

【光明论坛·温故】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人生天地间,长路有险夷。’世界上没有哪个党像我们这样,遭遇过如此多的艰难险阻,经历过如此多的生死考验,付出过如此多的惨烈牺牲。”

 

“人生天地间,长路有险夷”出自诗人元好问的《临汾李氏任运堂二首》。“两朝文笔谁争长,一代诗人独数君。”“健笔能争少陵席,胸襟高挂大河帆。”自金、元时期直至今天,历代都不乏对元好问的赞美、崇敬之辞。的确,元好问在诗、词、文、诗文批评乃至史学方面,都有非常杰出的成就,当得起这些评价。元好问能取得如此成绩,与他的远见卓识、胸襟气度有密切的关系。如他在诗歌《临汾李氏任运堂二首》其一中说:“人生天地间,长路有险夷。遇险即欲避,安得皆通逵。”此诗是为安慰朋友李彦仁所作。虽是宽解他人的作品,但诗歌实为作者人生智慧的总结。元好问的一生,充满了逆境中的奋斗、挫折中的进取,并以对小我的超越,实践了大我的永恒。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金国人。他的人生颇为坎坷。他不到1岁就被过继给叔父元格抚养,曾随做官的叔父游历各地、转益多师,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自22岁起,随着蒙古汗国对金国的进攻,元好问开始了颠沛流离、备受煎熬的生活,其兄长元好古也死于战乱。元好问45岁时,金国灭亡。金、元嬗代之际,他经历了神州陆沉之痛、铜驼荆棘之伤,还被元军俘获,在聊城羁押了近4年,《卫州感事二首》《眼中》《太原》等诗篇都以沉郁之笔抒写了悲戚之情。他在《南冠录引》中说自己“自少有志于世,雅以气节自负,不甘落人后”,所以入元后一直拒不入仕。不过他并没有就此消沉或隐遁,而是“已将度外置纷纭”,达观看待挫折,进而在文化方面积极有为。他曾做过金国史官,深知历史文献对民族对国家的重要性,所以将收集金代诗文、史料作为自己的职责与使命,历尽千辛万苦,“立心于毁誉失真之后而无所恤,横身于利害相磨之场而莫之避”,终于辑成金朝诗歌总集《中州集》以及史料集《金源君臣言行录》《壬辰杂编》等。为收集资料,他辗转于齐、鲁、燕、赵、晋、魏之地,甚至在“得足痿症,赖医者急救之,仅免偏废”的情况下,依然勤勉不倦,最终“溘死道边”,用沉重的生命为事业划上了句点。他所收集的历史资料,成为元人编撰《金史》的主要来源,所以清人凌廷堪《读元遗山诗》言:“身经北渡流离际,才与东坡伯仲间。文献中州尽凋丧,赖君大手记完颜。”除了收集诗文资料,元好问自己的很多重要作品也创作于入元之后,其弟子郝经在《遗山先生墓铭》中说:“汴梁亡,故老皆尽,先生遂为一代宗匠,以文章独步几三十年。”观其一生,他没有在“忧畏”中逃避,没有在“惴惴”中沉沦,而是意志坚定,不断在困难中前行,遂如元代余谦所评:“自成一家,名振海内。”

 

元好问的胸襟气度又源于深厚的儒学修养。金朝虽为少数民族政权,但尊崇儒学,蔚为风尚,其科举也主要是考查儒家经典;元氏出自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到金代也已完全融入了中原文化。14岁时,元好问拜学者郝天挺为师,遍览经史百家,31岁时中进士。在其诗文中,时有尊儒言语,常称儒学为“吾道”。所以明代李瀚说他“为金国巨儒,平生梦寐经史”。“气”是宋、金时期儒家的核心概念,处在近于道的层面。周敦颐《太极图说》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朱子语类》中言:“阴阳是气,五行是质。”人秉气而生,因此肇源于孟子的“养气”论受到重视。元好问也一再强调“气”对于人之修养的重要性,如《朝散大夫同知东平府事胡公神道碑》中说:“地天而人,泰山微尘。不以元气纲维之,奚取于眇焉之身?”《内翰冯公神道碑铭》中说:“所贵于君子者三:曰气,曰量,曰品。”浩然之气已养,则君子人格渐成。有浩然之气,个体的悲欢荣辱、利益得失均可看淡;有君子人格,必有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之信念。由此,我们可以理解元好问“动可以周万物而济天下,静可以崇高节而抗浮云”的自我期许。有这样的胸怀、情操,元好问才能无惧于世路崎岖,孜孜于道德文章。

 

元好问的人生经历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中优秀而可贵的一面。“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中国人自古就有着不畏艰险、努力拼搏的传统,这也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终能走向辉煌的内在动力。百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史诗般的奋斗历程可歌可泣,这也正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引用这句古诗的深意。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现代的发展与提升,是中国进一步走向繁荣富强的重要保证。有这样的精神做引领,无论将来的长路是险恶还是平坦,我们都必能更从容、更自信地前行。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