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石林】趾高气昂地践踏礼俗传统,高举“现代性”才是不折不扣的迷信

栏目:快评热议、殡葬改革
发布时间:2021-08-31 10:45:46
标签:践踏礼俗传统、迷信
许石林

作者简介:许石林,男,陕西蒲城人,中山大学毕业,现居深圳。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深圳市杂文学会会长、深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中国传媒大学客座教授,曾获首届中国鲁迅杂文奖、广东省鲁迅文艺奖、广东省有为文学奖。主要作品:《损品新三国》《尚食志》《文字是药做的》《饮食的隐情》《桃花扇底看前朝》《幸福的福,幸福的幸》《清风明月旧襟怀》《故乡是带刺的花》《每个人的故乡都是宇宙中心》等。主编丛书《近代学术名家散佚学术著作丛刊·民族风俗卷》《晚清民国戏曲文献整理与研究·艺术家文献》《深圳杂文丛书·第一辑》。

趾高气昂地践踏礼俗传统,高举“现代性”才是不折不扣的迷信

作者:许石林

来源:作者授权 儒家网 发布

          原载于《南方周末》2021年9月2日

 

当代人常常表现出的可称之为过度当代自信或者当代崇拜意识,必然伴随着对传统文化的轻侮、傲慢与无礼,因而非常粗鄙蛮横,这种过度自信如果兑换成现实行为和行政决策,无不草率浅薄,危害极大。

 

比如,对待延续至今的各地传统风俗礼仪,轻易毁弃、践踏、破坏、禁绝之事,屡屡不绝,平坟毁棺之事自不必说,如出动城管与年节期间撕春联、烧民间乐队唢呐等等,都是近年发生的事,真是刷新了历史记录。这些行为打着一个旗号,无一不轻率地先给遭毁弃、践踏、破坏、禁绝的事物扣上一顶意识形态帽子:“封建迷信”。

 

我敢说,轻易给别人扣上“封建迷信”帽子的人,自己根本说不清什么是封建、什么是迷信、什么是封建迷信。

 

什么是封建,你们可以自己查,此不赘述。至于迷信,至少你们趾高气昂的当代过度自信恰恰就是不折不扣的迷信。

 

日前山西省司法厅发布《山西省殡葬管理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该《草案》表示,要“培育和推广文明现代、简约环保的殡葬礼仪和治丧模式。”对公墓管理费、殡仪服务价格、殡葬市场管理等方面作出共计45条规定。其中,第二十三条要求:“禁止生产和销售纸人、纸马、纸房、冥币等封建迷信丧葬用品。禁止向火葬区销售棺材等土葬用品,但是向省内有土葬习俗的少数民族居民销售土葬用品的除外。”“提倡低碳、安全祭扫,推广集体共祭、敬献鲜花、网上祭奠等祭扫方式。”

 

丝毫不能怀疑其立法动机的良好:为了“推进殡葬改革”“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其立法之前,必然也是经过了严格细致的调查研究,对当下社会的丧葬现状的全面了解,尤其在是对民间丧葬现状存在的弊端和危害等等有充分的了解的情况下制定的。

 

问题是,了解了情况、掌握了现状、发现了弊端和危害,并不等于能认识到现状、弊端和危害的原因,更不等于就同时找到了合理妥当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如同感觉到病痛,并不等于能认识病症、能找准病源、能发现病灶,更不等于能找到对症有效之药。

 

轻易地把生产和销售纸人、纸马、纸房、冥币等定义为“封建迷信”,是草率的,没有认识到中华传统风俗礼仪尤其是丧葬祭祀的深义和作用。那种动不动就追根溯源,如考察纸币所产生的历史以证明烧纸钱并非中华古礼固有之俗等等,而不是从义理上体察领会其中精神价值的,貌似科学求实证,实则最迂远不经。

 

丧亲之痛、仁孝之思,需有所凭借、有所依恃才能完成情感的表达,而有形的纸人、纸马、纸房、冥币等,经焚化眼见其化灰继而归于无,仿佛携带着生者的心愿,随逝者于渺渺杳杳而去,无疑能缓释消解生者之痛,而丧祭之礼的仪轨及其祭祀时间周期的风俗演变,无一不是徇情而设,是人们随着物质的产生同时引入并借助演变转化形成的。

 

历来官府对民间习俗普遍持宽容态度,“礼从宜,使从俗”,通常的态度是“从之”,而不是轻易“废之”。如果一个时期民间礼俗过于奢僭靡费,坏礼害俗,官府有责任告诫裁抑纠正,但绝不至于彻底废除。日常礼仪风俗,端赖乡间年高德望之人据礼义而损益之,民间执行礼仪之人也会自觉扭拿捏尺度。这大约是从前的风俗礼仪生态之常态。

 

风俗礼仪对国家社会组群文化有重大的意义,自不必说。其中最为现代人轻易诟病、让现代人随时兑换时代优越感的就是那些看上去涉嫌“封建迷信”的东西。岂不知,物之不齐,人分差等,自古以文化人,以礼导人者,无非二途:忠鲠孝义以教君子,因果报应以警愚俗。换成现在的话说,忠鲠孝义,是君子之所服;因果报应乃愚俗之药石。仁者爱人,君子仁义所在,就在于不以仁义之心轻易废毁愚俗之药石,即不以迂远理义,导不可劝喻之人。

 

孔子从丧葬入手,寓孝义于丧礼,以期民德归厚,抓住了人性关键之处。中国传统文化之根基是“孝”,而孝必须通过“丧祭”生发并扩充为文化。这是理解中华文明的关键。“孝”一旦无“祭”,则仅剩质朴之“孺慕之情”,还不能扩充为风俗伦理、政治理念和文化传承。

 

有识之士发现,中华文化数千年之所以绵延不绝、随时发展进步并不断完善壮大的原因,一是中国文化以阙为常,不以满自矜,故能保持不断学习、不断吸收、不断自我完善的上进状态和生存毅力;二是中华文明孕育的文字、文言、诗词歌赋等等,成为中华文化优雅高级的表达、传播、保存的载体与方式,而熟悉这种高雅文化的读书人阶层长期掌握话语权,为外来的文化和宗教的进入设置了高门槛,因而历史上外来的异端邪说难以达乎士大夫之心;三是中国古人将文化精义稀释应用并演化为风俗礼仪等等日用伦常层面的自觉和习惯,其所维系的人情往来,为人处事的自觉等等,成为抵御外来异教的最前沿文化防线。所以,今天说要讲政治站位,要考虑国家民族文化安全。必须认识到数千年演变至今的风俗礼仪,仍饱含着中华传统文化的体温,其现实作用和未来价值,是不能轻易以一句“封建迷信”所污名和剿灭的。

 

可以想象,消灭掉所有如你们说的“封建迷信”的民间礼俗和礼俗用品,则人心必无所依凭,空幻寂灭、无所适从之后,外来宗教文化必乘虚而入,占据人心,替代中华固有风俗。到那时,一切都晚了。

 

中国旧士大夫阶层屡遭凌夷,早已凋零净尽,而当今知识分子又多转基因非中非西之类人,非但不能取代并担负士大夫之责任使命,继承维护、弘扬发展中华文明,甚至成为破坏者和引导外来文化的急先锋;只有活态地存在于现实民间、化中华传统文明理义于日用伦常的风俗礼仪习惯等等,才是抵挡外来异教文化的侵犯和攻击的最坚强防火墙。如今,择以浪费、不安全、不环保等等细故,罗以“封建迷信”之重罪,敷以低碳、安全之名,欲禁毁消灭之,是虑事不周、展望不远也。不算严重地说,这是要彻底的灭我中华,亡天下之速,未有如此者。

 

讲政治文化站位,不是简单轻易地呼口号、呼极端的口号,也不是用自诩文明实则空泛的现代臆想,更不是什么立场站队,而需要能力见识。天下事,其表在政,其理在学。政事卑下,必因书理未明。以不称未明之材,无广远见识,局促短狭,必以善意发心而行事妄为,伤风误人、害俗坏礼而不自知。其用心之初,未必不欲除弊,而书理不明,“意必固我”四病俱烈,善心终必沦为苟道,结果必是旧弊未除,新弊又滋。每见之思之,岂痛心疾首四字可名状也!

 

反观今些年各地殡葬改革,平坟毁棺,禁绝纸扎冥币、丧事乐队等等,尽管其目的如其所言,“推进殡葬改革”、“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云云,但损毁礼俗、荒芜人心,扫荡中国人观念思想习惯上的障碍,客观上为异教开路。细查近数十年来民间此类情形,足令人惊骇不已。

 

“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不从厚风俗,兴丧祭入手,是无効和徒劳的。反之,其他行为,越用心用力,对“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必然越事与愿违。

 

至于“禁止向火葬区销售棺材等土葬用品,但是向省内有土葬习俗的少数民族居民销售土葬用品的除外。”就更不可理解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禁止向火葬区销售棺材等土葬用品,但是向省内有土葬习俗的少数民族居民销售土葬用品的除外”?这是对有土葬习俗的少数民族居民的法外关照,还是对他们的刻意歧视?要清楚一个常识:民族之划分,有历史政治文化等等诸多原因,但最终会必然走向“一天下,同风俗”的理想大同未来。无论这个过程多么漫长坎坷,但方向必然是九九归一。方向既一,为何要人为立法设置区别以坚固其分别而阻止其趋同?为什么不是相同法律政策下任由民间风俗相对自然演变而最终趋向同一?

 

“治大国如烹小鲜”,至少有一层意思,就是少折腾,尤其是别以善意的动机频繁折腾。昔秦法密若凝脂,而民无生气,最终败亡。今山西省司法厅公开征求意见,喜闻荩言,此勤谨和缓之举,令人赞赏。

 

立法固意在善治,惟愿存心爱物,宽仁为政,得人育物,将民俗礼仪之事交由民间自行损益,不必蘧立峻法以图毕其功于一役。法之所禁有限,人之所犯无穷,而要约之法,不近人情,众必共犯之。

 

山西乃尧舜故地,华夏文明原点,数千年文化历史积淀深厚,地面文物为最,风土民俗醇美,堪称中华文明之基因库。昔贤往圣,灿若星河,其言语事功,煌煌在籍,仅近代人物阎锡山之言,足以振聋发聩——

 

“事每有不误于糊涂而误于精明者,祸每有不闯于胆大而闯于胆小者,罪每有不成于反抗而成于服从者,此皆知浅不知深,知近不知远,知利不知害之所致也。为政最坏是唱高调,高调愚者易为所惑,智者亦难补救。为政谨防善毒,恶毒人人知攻之,善毒智者亦难补救。”“雪亮之明易伤人之情,为政当戒之。能如海量以纳言,人自乐言。”

 

2021年8月26日于深圳

 

责任编辑:近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