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朝晖】传统生命观对古代人口发展的影响

栏目:中央党校机关报儒家经典新解系列
发布时间:2021-09-12 23:41:16
标签:传统生命观、古代人口发展
方朝晖

作者简介:方朝晖,男,西元一九六五年生,安徽枞阳人,复旦大学哲学博士。现任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主要著作有:《“中学”与“西学”——重新解读现代中国学术史》(2002)《春秋左传人物谱》(上下册,2001)《儒家修身九讲》(2008/2011)《学统的迷统与再造》(2010)《文明的毁灭与新生》(2011)《“三纲”与秩序重建》(2014)《为“三纲”正名》(2014)等。

传统生命观对古代人口发展的影响

作者:方朝晖

来源:《学习时报》

时间:孔子二五七一年岁次辛丑八月初四日辛酉

          耶稣2021年9月10日

 

从西汉到清末的两千多年漫长岁月里,中国一直是一个世界人口大国。可以说,中国古代人口的发展总体上比较均衡,这不仅体现在人口规模和增长速度上,也体现为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及资源环境较为匹配。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与中国人的生命观、社会组织方式、政治制度、科技及医学水平等许多因素有关。其中,中国古代的生命观应当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至少在以下几方面积极地影响了中国古代人口的发展。

 

第一,天地以生物为美,一切生命的健全成长是天地大生命必不可少的一环,故而只有每一个生命都健全成长、健康发育才符合天地之道。“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天地合而后万物兴焉”。古人认为,天地是一个大生命,天地生命的灵动表现为生生不息的生命过程:一方面,天地本身按照自身的规律四季更替,循环往复,而生机不息;另一方面,天地生育万物,万物生而又死,死而又生,而生命永存。《周易·系辞上》称“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这句话强调的就是:生命是天地最大的财富,而生命的生机与活力体现为无数生命的生生不息,包括它们从生到死的往复循环。这一生命生生不息的思想,在道家学说中也受到推崇。《老子》说“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为“天地根”,它“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就是在讲天地之道“孕育万物而生生不息”。正因如此,过去人常说上天有好生之德,因为“天地之大德曰生”,“天施地生,其益无方”。

 

古人的上述思想,蕴含这样的思想:宇宙间生命最重要,每一个生命——包括植物、动物等都有健康成长的权利,都有不可剥夺的价值,因为每一个生命都是天地的产物,都是宇宙大生命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这种生命观出发,自然会要求我们珍爱生命,葆育生命,对生命不可随意侵伐、伤害。

 

第二,人得天地之精华,为万物之灵,因此人的生命是天地间最珍贵、最值得珍爱和精养的。《左传》称“民受天地之中以生”,所谓“天地之中”,或可理解为天地精华,故“天地之性,人为贵”。《汉书》则说得更具体,称人“肖天地之貌,怀五常之性,聪明精粹,有生之最灵者也”。因为人效天地,禀五常,故为天地最灵,为“天地之心”。说人是天地至灵、万物精粹,指的是人有先天的道德禀赋和自觉意识,只有人有可能确立道德、承担责任,成为天地的主人。正是出于这一考虑,热爱人类生命,葆养人类生命,把人类引向成熟、自觉、有道德责任和义务担当的方向,是人类尤其重要的责任。

 

第三,古人认为,阴阳交感是一切事物、一切生命赖以诞生并顺利成长的根本规律,“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这种阴阳生命观不仅体现在万物诞生上,还体现在万物生长上。即一切事物、一切生命都只能通过阴阳平衡、内外和谐来实现健康成长。这不仅是《易传》的说法,也是诸子百家的共同观点。《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只有阴阳和谐,万物才能健全成长。这种生命观,从今天的角度看,首先可以理解为支持男女平衡的思想。男女双方无论是数量上还是关系上都保持协调平衡,是促进人口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掌握阴阳之道,就是掌握万物及人类生命成长的规律,而人口发展应建立在对生命规律的充分认识上。

 

第四,人类生命的健全成长依赖于合理的内部关系,尤其是分工合理、关系协调,才能整体健康发展。《周易·序卦》说:“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夫妇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恒;恒者久也。”这段话主要是讲人类作为一个共同体的内部关系结构,包括君臣、父子、男女、兄弟、朋友、长幼等各种关系,只有这些关系都做到了协调、平衡、合理,人类才能长久生存,用今天的话讲就是可持续发展。从人口的角度讲,男女比例失调,老幼年龄失衡,将会导致人类社会从内部败坏,甚至机制崩溃。

 

从根本上说,人类的生存、发展与整个宇宙息息相关,需要与自然甚至是整个宇宙的运行保持一致,否则必自取灭亡。《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提醒人类不可狂妄自大,要时刻倾听宇宙的声音、洞察天地的信息,要认识到人的生命是宇宙大生命的一部分,人类在任何时候都不要违背天道,只有“协于天地之性”,才能“长久”。天地之道的根本在于“和”,只有“与天地和”,才能“明白于天地之德”;“和故百物不失”;“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从人口的角度看,人口无节制的增长,导致环境恶化、资源枯竭,是对人类与自然环境关系的破坏;人口无止境的衰减,导致生产力下降、生命力枯萎,也是对人类与自然关系既有平衡的破坏,是对人类未来命运的不负责。

 

责任编辑:近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