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远流长的祭孔活动

栏目:礼仪祀典
发布时间:2021-09-18 10:58:07
标签:祭孔活动

源远流长的祭孔活动

来源:中国孔子网

时间:孔子二五七一年岁次辛丑八月初九日丙寅

          耶稣2021年9月15日

 

我国的祭祀文化源远流长。先民祭图腾,帝王祭天地,百姓祭祖宗,久而久之,形成了随处可见的祭祀文化。其中,祭孔是对"先贤"——万世师表、至圣先师孔子的尊敬仰慕和追思纪念活动。

 

 

 

孔子生于周灵王二十一年(鲁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51年),卒于周敦王四十年(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享年七十三岁。由于孔子生前非常注重教育,在教育事业上的成就很高,影响极为深远,所以到了隋朝,孔子被尊称为“先师”以后,释奠便成为祭孔典礼的专属名称。孔子卒后,他的弟子在他居住的三间茅草屋里,供奉了孔子生前使用的衣、冠、车、琴、书册等,并且按岁时祭祀,第二年鲁哀公正式到孔庙祭孔。之后,从汉高祖到清高宗的1700年间,有12位帝王先后来到孔庙祭祀,留下碑文。

 

 

 

真正意义上的祭孔大典则始于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过鲁,以“太牢”祭祀孔子,开历代帝王祭孔之先河。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自淮南过鲁,以太牢祀孔子”,同时封孔子九代孙孔腾为“奉祀君”,专主孔子祀事。东汉明帝时,诏命祀先师孔子和先圣周公。据《阙里志》载:“灵帝建宁二年,祀孔子,依社稷。”也就是说,孔子享受和社稷神同样的规格。

 

魏晋南北朝期间,有时又以孔子为先圣,以颜回为先师奉祀。拜孔揖颜之礼更多是在国家太学举行,往往是国子监祭酒负责典礼。南朝宋文帝元嘉二十二年(公元445年),皇太子释奠孔子用乐奏登歌,此为释奠孔子用乐之始。东魏孝静帝兴和元年(公元539年)兖州刺史李珽修建孔子及十弟子容像,立碑于庙廷。

 

唐高祖李渊在武德二年(619年)于国子学中立孔子庙和周公庙,亲往释奠。至此以后这项祭祀活动就多由皇帝和皇太子亲自祭奠了。唐太宗以孔子为先圣,以颜回为先师,并昭尊孔子为宣父,贞观二十一年(647年),由皇太子释奠,并作初献,以国子祭酒为亚献,以兖州刺史摄司业为终献。以二十二位儒家学者配享。唐玄宗开元八年(公元720年)初定十哲配祀孔子庙,在先圣庙树立孔子、颜回等十哲雕塑坐像,并在墙壁绘上七十位孔门弟子和二十二位贤人的画像。在东西二京,用太牢牺牲,一起举行祭祀,音乐规格为宫悬,舞为六佾。这一切已是仅次于天子的规格了。

 

宋代是孔氏受朝廷恩宠较为兴盛的时期,宋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亲谒孔子庙,诏增修祠宇,绘先圣先贤先儒像,释奠用永安之乐。三年(公元962年)诏祭孔子庙,用一品礼,立十六戟于庙门。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赐孔子庙经史,又赐太宗御制御书一百五十卷藏于庙中书楼。二年春二月,诏立孔子庙学舍。三月颁孔子庙桓圭一,加冕九旒,服九章,从上公制。夏五月诏追封孔子弟子,秋七月加左丘明等十九人封爵。三年(公元1010年)颁释奠仪注及祭器图,建庙学。

 

从元到清,孔庙神灵的设置,都基本沿袭宋朝确定的格局。明初,朱元璋尊孔循礼,规定每年仲春和仲秋的第一个丁日,皇帝降香,遣官祀于国学。以丞相初献,翰林学士亚献,国子祭酒终献。清代,盛京即建有孔庙,顺治十四年(1657年),就曾在弘德殿祭先师孔子。顺治定都北京后,在京师国子监立文庙,庙内有大成殿,专门用来每年举行祀孔大典。文庙中还有启圣祠,燎炉、瘗坎、神库、神厨、宰牲亭、井亭等设施。尊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祀礼规格又上升为上祀,奠帛、读祝文、三献、行三跪九拜大礼。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