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樟法】儒者当自重

栏目:散思随札
发布时间:2011-05-15 08:00:00
标签:
余东海

作者简介:余东海,本名余樟法,男,属龙,西元一九六四年生,原籍浙江丽水,现居广西南宁。自号东海老人,曾用笔名萧瑶,网名“东海一枭”等。著有《大良知学》《儒家文化实践史(先秦部分)》《儒家大智慧》《论语点睛》《春秋精神》《四书要义》《大人启蒙读本》《儒家法眼》等。









军阀拥兵自重,财阀拥财自重,文阀拥文自重,权阀拥权自重,洋插队者挟洋自重。儒者所拥或挟的,应该是理、是德、是道,故特别有重量又有质量。儒者的自重,是真理自觉、文化自信、道德自尊、责任自担。
 

1949年后,诸如梁漱溟、冯友兰、陈垣这样的知名学者都开始主动学习马克思主义。这时马一浮给熊十力来信,说自己“确乎其不可拔”。熊十力马上回信说自己也“确乎其不可拔”。
 

颜元说:“立言但论是非,不论异同。是,则一二人之见不可易也。非,则虽千万人所同,不随声也;岂惟千万人,虽百千年同迷之局,我辈亦当以先觉觉后觉,竟不必附和雷同也”(《颜习斋言行录•学问篇》)
 

这都是儒者的自重,源于思想、文化的极端自信。自重者,“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发言必发真言,说理必说真理,不结交不良人物,不帮忙反动势力,不苟同异端外道各种“主义”,连枉尺直寻都不屑干。
 

坚持仁本主义立场不动摇,自然而然成为自重的人。坚持仁本主义,就是在政治上坚持民本,在人与神、人与物之关系中坚持人本,在义利之辨中坚持道义原则,在华夷之辨中坚持中华立场,在价值观和方法论上坚持中庸之道……
 

儒者有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传道,首先自己必须有道,故必须自重也必然自重,道之尊严必然表现为儒者的尊严。故自重是成德的基础,也是得道的表现。得道之人天地万物为一体,欲不自重,不可得也。
 




有江湖名家放言:读者读的是我的文章,不是我的道德。我最坏最流氓,只要我高智,只要我的书言之有理又有趣,照样受欢迎。(大意)
 

大错特错。小说艺术类书是另一回事,有趣就行,讲理论道的文章则不一样。真理正理,当由真人正人来讲。一是只有真人正人才能讲得到位,二是只有真人正人才能取信于人。
 

小人可能讲出“大话”,邪人可能讲出正理,恶人可能讲出善言,所以儒家强调不可以人废言。但是,小人邪人恶人所说,即使偶尔大正善,“程度”也不高----贤者所言都难免有瑕疵,何况小人更何况邪人恶人呢?
 

同时,自轻自贱自暴自弃者,势必为人所轻蔑和鄙弃。小人讲出的即使是真理正理,别人也不把它当回事,不容易听进去。同样的话从什么人的口中说出来,影响、效果和价值大不一样。(当然,由于受众水平问题,大人所说,中士若信若疑,下士大笑,那是另一个层面的问题,兹不详论。)因此孟子说:惟大人为能格君心之非。
 

真理本身是有力量的,但真理只有与一定的道德“联合”起来,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力量。为了自己,为了真理,为了更好地传道或行道,儒者都必须特别自重。
 

程子说:“士方在下自进而干君,未有信而用之者也。古之君子,必待上致敬尽礼而后往者,非欲崇己以为大也,盖尊德乐道之诚心不如是,不足与有为耳。”
 

程子又说:“择才而用虽在君,以身许国则在己。道合而后进,得正则吉矣。汲汲以求遇者,终必自失,非君子自重之道也。故伊尹、武侯救世之心非不切,必待礼而后出者,以此。”(《二程集》)
 

“必待上致敬尽礼而后往”、“必待礼而后出”,这不是端架子,而是自重的表现,或者说,这个架子是为道而端,儒者不得不端。“自进而干君”、“汲汲以求遇者”,不一定是小人,但是这种做法,有损于人之“大”,得不到尊重,不利于行道。
 




自重还包括珍重自己的生命。
 

孟子曰:可以死可以无死,死伤勇。此言值得深长思。应该杀身成仁舍生取义而偷生,当然不可;没有必要地轻身涉险、轻生犯难,逞血气之勇,图一时之快,也是一种不明哲、不自重和不负责任的表现。我在《孝道论》中曾经指出:
 

“卫急子、申生死得不合中道、不负责任、毫无意义,秦朝的太子扶苏更是死得不明不白。这些人的死法,都是匹夫匹妇式的,不仅伤勇,而且伤仁伤义伤孝,对社稷对父亲对自己,都没有尽到应尽的责任。”
 

生平喜欢与众不同,猖狂好斗,肆无忌惮。曾读《谭嗣同全集》,读得泪流满面,好长一阵子,有一种要把自己送进监狱、放上祭坛的冲动。貌似勇敢,实大不智,鲁莽偏激,暴虎冯河,很不儒家。偶尔忆起,不禁惭惶。
 

那样做,不是以身殉道,只是殉一时意气耳,于国事何补,于儒家何益?当年逢凶化吉,实属侥天之幸,也是“天不丧斯文”之征。如果当时如愿以偿入了狱或舍了身,谁来融摄佛道汲取西方,谁来造儒家新经、传良知真道,谁来为中华文化守死善道并承前启后,谁来“存黄农虞夏于盗贼禽兽之中”?王夫之说得好:
 

“屈其道而与天下靡,利在而害亦伏;以其道而与天下亢,身危而道亦不竞。君子之道,储天下之用,而不求用于天下。知者知之,不知者以为无用而已矣,故曰其愚不可及也。”(《读通鉴论》)


2011-5-4东海儒者余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