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淡宁作者简介:贝淡宁(Daniel A. Bell),男,西历一九六四年出生于加拿大蒙特利尔。 一九九一年获牛津大学哲学博士(政治学)。现为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清华大学教授。著有《贤能政治》(中信出版社,2016年)《社群主义及其批评》(牛津大学出版社一九九三、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二〇〇一)、《中国新儒家: 变革的社会中的政治和日常生活》(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二〇〇八年、上海三联书店二〇一〇)、《超越自由民主》(上海三联书店二〇〇九年)等。 |
如何推广中华文化
作者:贝淡宁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时间:孔子二五七一年岁次辛丑九月初十日丙申
耶稣2021年10月15日
关键词:中华文化;“和”;政治改革;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贝淡宁 Daniel A.Bell
毕业于麦吉尔大学和牛津大学,主要研究领域为政治学和政治哲学。现为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和清华大学教授。主要著作有:《中国模式:贤能政治与民主的模式》《中国新儒家》《超越自由民主》《东方遭遇西方》《正义层秩论:为什么社会层级秩序对中国和世界很重要》(合著)。
我在中国工作和生活已经差不多20年了,我经常思考“如何推广中华文化”这个问题。如果是非西方的国家,推广中华文化是比较容易的,因为他们没有那么多偏见。但是,西方人对中国有一些偏见,推广中华文化还是很困难的。
如何让西方人理解中华文化?如何让西方人同情中华文化?这里有三个至为关键的问题需要解决:第一是翻译的问题;第二是方法论的问题;第三是消除或减少误会的问题。
翻译上的问题有时会导致一些误会。比如,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上,我们选了一个词代表中华文化:“和”,和谐的“和”,并通常将其翻译为harmony。但是,西方人所理解的harmony与“和”的意思是不一样的。中国人知道“君子和而不同”,但是西方人很难将“和”与“同”分清楚。大部分西方人会觉得“和”与“同”是一模一样的意思。所以,他们看开幕式时会认为,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都一样,中国没有多元的文化,是完全非多元化的国家。所以,“和”不应翻译成harmony,而可以翻译成diversity in harmony。这样可以让西方人知道,“和”包含尊重他者与差异,而且中国人喜欢、热爱多元。
关于方法论问题,当然开放很重要,多元也很重要,而最重要的是,我们需要进行自我批评。如果我们的宣传是中国什么都好,西方什么都不好,西方人当然不会接受。我们需要一些比较客观的宣传,既要讨论中国哪些方面好,也要承认中国存在一些问题。换句话说,我们要承认理想与现实之间有很大的差距,并对不好的地方或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如果我们不讨论,西方的媒体会认为,中国的媒体不愿意讨论中国存在的问题。所以,自我批评的方法论才会导向好的结果。
消除误会,或者至少减少误会,这也是很不容易的。我讲两个最大的误会。第一个误会是,西方人觉得,中国是“同质化的”(homogeneous)国家,而不是多元的国家。实际上,中国当然是多元的国家,北方和南方不一样,乡村和城市也不一样。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历史,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不一样。我们一定要讨论这些问题,让西方人知道中国是多元的国家。这对中国软实力的提升,可以说有着很重要的贡献。第二个误会是,西方人觉得新中国成立以来就没有政治改革。他们认为,政治改革的唯一标准是选举民主,如果没有按照选举民主的方式选拔领导,都是“威权主义的”(authoritarian)国家,并认为“专制国家没有价值”。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有很大的政治改革。中国在逐渐恢复贤能政治,即比较复杂的选拔与提拔官员的制度。当然,我们要承认的是,目前的政治制度仍是不完美的,理想与现实仍有很大差距。这是不可避免的。虽然总是会有差距,但我们要不断减少这些差距。我们可以向西方展现:我们的理想是什么,会怎样影响现实。我们要慢慢来,让他们知道,我们有自己的方式,如贤能政治的方式,尤其是高层领导的选拔。我们要同他们说,让他们理解,时间长了,他们也可以做到同情。当然,我们要做得更好,努力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这样才可以让他们接受我们的政治制度。长此以往,我们必将成功。
责任编辑:近复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