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党君子,循礼而行
——慢庐经典读书会《论语·乡党》通讲
来源:“洙泗社”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一年岁次辛丑九月初十日丙申
耶稣2021年10月15日
2021年10月9日下午,第十期“洙泗书院·慢庐经典读书会”——《论语·乡党》通讲如期进行。本次读书会由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孔子研究院副研究员魏衍华担任主讲,孔子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房伟博士担任与谈人。数十位专家学者、书院同道、儒学爱好者们通过线上参与了此次活动。活动由曲阜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刘昭主持。
通讲伊始,魏衍华老师首先对《乡党》篇作了概述。《乡党》篇通过孔子的言行举止,衣食住行,来体现礼的精神、制度、仪式,体现君子,体现圣君。《乡党》篇相对《论语》其他篇章有两个特别之处,一是《乡党》篇是第十篇,为整部《论语》的中点,由此来回顾前半部《论语》,可以思考“半部《论语》治天下”的问题;二是从本篇的内容来看,几乎整篇都可作为一章,因此后世的学者从阅读或理解等角度,对整篇内容章节的划分多不相同。魏老师认为本篇既可算作一章,则它的主旨便非常清晰,就是谈礼制。
魏衍华研究员
在本篇中,“孔子于乡党”章是其主旨,是对全篇总貌的概括。魏老师指出这一章从日常言语的角度,说明孔子的言谈举止均符合古代之“礼”,本章描述了孔子在乡党、宗庙、朝廷等不同场景的言貌。在不同场合,孔子所展现出来的面貌是不一样的,在孔子看来,乡党之中“恂恂如也”和宗庙朝廷上“便便言,唯谨尔”均符合古代的仪礼。
“君召使摈”章记载的是孔子为君摈相之时的容态,即国君让孔子接待外宾时的状态。魏老师认为应将这章理解为孔子接待外宾时的状态。尽管我们离孔子两千五百多年,古代的礼制已经不可能实行,但是礼制的精神是没有变的。我们能够从孔子迎宾与送宾时的状态,体会到孔子的涵养。
魏老师认为《乡党》前面五章是处理公事,从第六章,即“君子不以绀緅饰”章开始,说的是日常生活。第六章记述了君子所穿的衣服及服饰,不同的场合穿不同的衣服,这是礼的规定。魏老师指出其实周代对官服有严格的限定,红、紫色是官服,不能用于平时的衣服。这一章前面是说居家时的衣服,后面则是讲与丧事有关的服饰。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章,说明了孔子对日常饮食方面的要求。“厌”是满足,“食”指吃的东西,“脍”是肉食,孔子对于吃的东西不追求精细。《论语》中有很多关于饮食的记载,比如颜回“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的状态,魏老师认为孔子和颜回的状态是相似的,他们对于食物的追求并不是我们想象中那么的精细。在现在看来,本章中所说的这些食物,是对身体有害的,不吃这些事食物,可以保证自己的饮食安全。孔子对于食物的原则,是非常值得我们现在借鉴的。
读书会现场
第六到第十二章,都涉及到孔子的日常生活,在讲孔子的衣、食、住、行、用。从十三章开始,则进入到另一个层面。第十三章“乡人饮酒”章,是讲在乡饮酒之时所遵循的礼节。《礼记》中《乡饮酒礼》这一篇,详细阐释了乡饮酒礼的这种礼制。魏老师强调乡饮酒礼其实代表着一种教化,乡饮酒礼的教化功能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尊老,一个是养老。通过尊老养老的形式,实现由内而外,由外到内的孝悌培养。在家培养孝悌,在外培养尊老养老的品格,二者其实是一致的。魏老师还谈到本章中孔子的态度,认为这是孔子在乡饮酒礼时自己对待长者和尊者的态度。
“君赐食,必正席先尝之”章,记述了处理与国君有关食物时的礼节,记述孔子对待国君的各种“臣礼”。魏老师认为这章虽没有提到孔子,但是这章应是孔子对待国君赐食物的一种态度。这里“先饭”,有人说是指国君,但是通过这一句来理解,魏老师认为“先饭”的主语一定是孔子,是表达孔子对于君主的敬意。
“入太庙,每事问”章,魏老师认为本章虽与《八佾》篇重出,但二者所强调的侧重点不同,不能仅仅以朱熹所说“重出”之辞了结。《八佾》是体现孔子回答时人的问对,这里则是从一般仪节的角度,说明孔子慎重、谦虚地对待礼仪。
“朋友之馈”章,同样是记述与朋友的交往之礼,只是这里记述的是对待朋友馈赠礼物的不同态度。魏老师认为孔子之所以把祭肉看得比车马还重要,是因为祭肉虽小,但它关系到“孝”的问题,肉在祭祀过祖先之后,就不仅仅是可以食用的肉,而是对祖先尽孝的表现。
讲到二十六章时,魏老师对本篇做出划分。魏老师认为本篇总体谈礼,第一章到第五章是讲公事之礼,第六章到第十一章是对食物之礼,第十二章到第二十六章说的是日常生活之礼,体现了孔子在日常生活中方方面面的礼节和态度,其中第二十一章到第二十六章体现了孔子对容貌,对朋友,对日常生活的态度。
“色斯举矣,翔而后集”章,描绘了一副令人赏心悦目的画面。本章争议较大的是“子路共之,三嗅而作”,魏老师指出,“子路共之,三嗅而作”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是言子路向野鸡拱拱手,野鸡张开翅膀飞去了,这是赞扬野鸡知时;另一种观点认为是子路杀野鸡为肴,奉献孔子,孔子闻了三闻,站起来走了。魏老师认为第一种解释更合理,《论语》的首篇首章“学而时习之”,孔子作《春秋》,整理《周易》都体现了孔子“时”的思想,《郭店楚简》“穷达以时”也体现了儒家“时”的观念。
随后,在主持人刘昭博士的组织下,线上、线下的听众根据自己的感悟和问题积极讨论与发言,交流互动。魏老师对听众的感想、疑惑分享了自己的理解。
刘昭博士
活动最后,与谈人房伟博士对《乡党》篇做了总结。《乡党》篇文字容量很短,但蕴含的深意和背后的文化内涵却是最深重的,清代以前对《乡党》篇的阐释、疏解,下了很大工夫,但是成果是最少的。清代以来,把《乡党》篇和儒家思想“礼”的联系起来,文字虽然最少,但内涵最丰富。首先,我们要理解《乡党》的含义,乡党是我们每一个人生活的地方,《乡党》记载的就是儒者的生活。本篇前几章记载了孔子在朝堂之上,后面则是孔子在具体生活中的状态,我们不能拘泥于时间的先后来理解这一篇,要把它理解成一种场域,用一种生活的视角理解《乡党》,理解孔子,这样就会清楚孔子思想的高明之处,孔子人格的伟大之处。《乡党》篇给我们设置了一个具体的场景,我们要思考这些场景应该要怎么理解。其次,不同的版本有不同的注解、不同章节的分配,但我们还是要有一个相对统一的疏解,这也是我们做《论语》讲读的特色所在。最后,《乡党》篇是儒家思想中“礼”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我们理解“礼”的体现,首先要“敬”,重视“礼”的细节,《乡党》篇有对礼有许多细节性关注,而在最后谈“时”,“礼,时为大”这是对这一章非常好的总结。
房伟博士
“慢庐经典读书会”是洙泗书院新推出的公益经典阅读活动,书院秉“君子以朋友讲习”的读书理念,围绕儒家经典为中心“以文会友”,力争将学习继承儒家文化与发展创新相结合,挖掘儒家经典的当代价值。接下来,书院也会继续敞开大门,保持每周一篇的进度,继续邀请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共读《论语》。
现场听众
欢迎有志同道一起相约慢庐,共品经典。今后,我们将陆续推出“悦·读”经典书会、“思·享”雅集等活动,在学术研讨、文化交流和国学传承等方面搭建平台,为国学爱好者提供更多优质文化资源和服务。
责任编辑:近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