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朝明作者简介:杨朝明,男,西元1962年生,山东梁山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学博士。现任孔子研究院院长、研究员,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一届山东省政协常委,第十四届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兼任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等社会职务。出版《孔子家语通解》《论语诠解》《八德诠解》等学术著作20余部。 |
《孔子家语》推动中华文明史研究新发展
作者:杨朝明
来源:中国孔子网
时间:孔子二五七一年岁次辛丑九月十六日壬寅
耶稣2021年10月21日
编者按:10月16日,由中国孔子基金会支持,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孔子研究院主办,中华孔子学会论语学研究中心、《孔子研究》编辑部、洙泗书院承办的“《孔子家语》与中国文化新认识高端学术论坛”在曲阜举行。来自全国各高校和学术研究机构的50余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孔子家语》新的研究认识,分享各自的最新研究成果。
论坛期间,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副主任、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接受中国孔子网专访,深入解读《孔子家语》的学术地位、学术价值和当代意义。
《孔子家语》是“孔子研究第一书”
中国孔子网:《孔子家语》是一本什么书?它和《论语》有什么关系?
杨朝明:《孔子家语》是一部非常重要的著作,它的价值绝不在《论语》之下。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以“四书五经”为核心。四书是解释五经的,相对五经更为简要。而《孔子家语》的价值绝不在四书之下,完全可以称得上“儒学第一书”或“孔子文化第一书”。但是因为这本书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伪书,所以一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虽然有一些学者的研究涉及到这部书,但是相对于它的价值来说,学术界了解的人仍然太少,利用远远不够。
《孔子家语》是关于孔子言论以及相关资料的一种汇编,作为历史文献材料,它和《论语》是完全一样。孔子长期从事教学,留下了很多的遗说,这些遗说都是孔子弟子所做的笔记。孔子去世后,大家汇集、编辑、传播孔子学说,为了更好地表达孔子的思想,选出了一些材料编成了《论语》,剩下的那些材料集合而成为《孔子家语》。《孔子家语》与《论语》两部书实际上性质是一样的,由此可见《孔子家语》的重要性。
《论语》是语录体的,是《论语》的编者借用孔子的话来表达孔子思想。《孔子家语》记载了很多孔子讲话的场景以及记录者,其大量的文献材料,不仅可以纠正对于孔子研究、《论语》研究的一些错误,还为其补充增加了数量庞大的可以使用的重要文献资料,可以说《孔子家语》是一个宝库。
《孔子家语通解》的形成是深入探寻的结果
中国孔子网:您是《孔子家语》研究领域的代表性人物,您编著的《孔子家语通解》被誉为研究的一个里程碑。您当时是如何留意到这样一个曾经被贴着伪书标签的文献,并开始深入地进行研究的?
杨朝明:关于《孔子家语》,我很早就知道有这么一部书,因为我是专门研究孔子的,对于研究孔子的文献材料一直非常留意。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在安徽阜阳发现了一批汉简,这批汉简可以证明《孔子家语》的可靠性。从那以后,《孔子家语》越来越引起我的关注。
后来,我的恩师李学勤先生在《孔子研究》发表一篇文章《竹简<家语>与汉魏孔氏家学》,他认为竹简里的一些材料,可能是《孔子家语》的原型。李先生的这篇文章再一次激发了我对《孔子家语》的兴趣。再后来,在战国时期的楚墓里也发现了《孔子家语》,让人感到非常惊讶、非常震撼。从那以后我就开始思考这部书的真伪问题,思考它的材料来源、编撰问题,进而思考它的价值问题。
早期文献特别是汉简发现以后,认为《孔子家语》是伪书的声音依然在。直到上海博物馆藏战国竹书出土以后,大家发现战国时期的文献竟然和《孔子家语》文献相同,这对于学术界是一个巨大的震动。
本世纪初,我和我的研究生们开始对这本书进行注译注解,组织读书班,研究《孔子家语》,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孔子家语》的价值越来越高,我们就进一步系统地研究并进行通解。所谓通解就是在全书整体上去观察它,每一篇每一章进行思考,和它相关的这些文献进行对比等等,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它。这就是后来成书的《孔子家语通解》。
普通读者如何走进《孔子家语》
中国孔子网:《孔子家语》作为一部了解孔子的重要著作,我们普通人应该如何走进它、了解它?
杨朝明:现在很多朋友问我,想学习儒学要先读哪些书?我在推荐《大学》《中庸》和《论语》之后,一定少不了《孔子家语》。《孔子家语》里边有很多生动的场景,而且描述比较细致、完备。比如《论语》中的一句话,后人可以进行不同的解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如果把这句话放回特定的背景、语境中,它的含义就有了大致更为准确的范围。《孔子家语》的意义就在于提供了对话发生的具体场景,记录的对话很生动、很形象、很具体,因而相对来说更为全面。
孔子的弟子们有随时记录孔子言论的习惯。现在流传下来的孔子遗言,都是在孔子长期从事教育过程中弟子们的“各有所记”。《孔子家语》中记载:子张、子夏向孔子请教问题,夫子说得太精彩了,于是弟子们“蹶然而起,负墙而立”“弟子敢不志之”“退而记之”等等。这些故事都很生动,不仅记载了孔子讲话的内容,显示了孔子的思想,更重要的是记录了这句话发生的场景、背景,我们读来也非常有现场感。
《孔子家语》推动中华文明史研究
中国孔子网: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孔子研究院,看到桌子上摆放的孔子研究院成果中的《论语诠解》和《孔子家语通解》,说“这两本书我要仔细看看”。现在已经8年过去了,孔子研究院和学术界在《孔子家语》研究方面又有哪些新的成果?
杨朝明:对于《孔子家语》研究,孔子研究院做了大量的工作,出版了多部关于《孔子家语》研究的著作,我本人出版了几本关于《孔子家语》的普及读本、教师读本以及论文集汇编,现在孔子研究院已经成为研究《孔子家语》的一个重要阵地和主战场。
学术界也对《孔子家语》的研究越来越关注,“《孔子家语》热”的迹象逐渐显现。相关研究论文大批涌现,仅曲阜师范大学的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就有至少二三十篇,研究的都很有深度。这些都是《孔子家语》研究的有生力量。
实际上,随着地下文献的出土、学术界关注度的提升,《孔子家语》的学术研究得到了极大推进。《孔子家语》打开了一个新的思想世界,让我们重新认识古代文明,对于上古文明的理解是一个极大的冲击与刷新,这将对于中国文化的研究、对于早期儒学的研究,甚至对于整个中华文明史的研究,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可以说,《孔子家语》的研究对于当前的文化强国建设、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对于我们树立文化自信,都有重要价值。
新闻链接:一分钟了解《孔子家语》
《孔子家语》又名《孔氏家语》,或简称《家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孔门弟子思想言行的著作。今传本《孔子家语》共十卷四十四篇,魏王肃注,书后附有王肃序和《后序》。
《孔子家语》一书最早著录于《汉书·艺文志》,凡二十七卷,孔子门人所撰,《孔子家语》其书早佚。对《孔子家语》,历来颇多争议。宋王柏《家语考》、清姚际恒《古今伪书考》、范家相《家语证伪》、孙志祖《家语疏证》均认为是伪书。宋朱熹《朱子语录》、清陈士珂和钱馥的《孔子家语疏证》序跋,黄震《黄氏日抄》等则持有异议。然而一千多年来,该书广为流传。
1973年,河北定县八角廊西汉墓出土的竹简《儒家者言》,内容与今本《家语》相近。1977年,安徽阜阳双古堆西汉墓也出土了篇题与《儒家者言》相应的简牍,内容同样和《家语》有关。这些考古发现说明,今本《孔子家语》是有来历的,早在西汉即已有原型存在和流传,并非伪书。它陆续成于孔安国以及与王肃同时的孔猛等孔氏学者之手,经历了一个很长的编纂、改动、增补过程,是孔氏家学的产物。在有关孔子和孔门弟子及古代儒家思想的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
责任编辑:近复
【上一篇】【杨朝明】人学视野与中华文化智慧力量
【下一篇】【何冲】孔子“吾道一以贯之”探析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