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学规(附《条规》)
张新民
(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
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创办之初,即邀请四方同道共商大义。咸以为欲砥砺品节,披扬志气,扩充器识,澡雪精神,必先订立学规,使人知博而能守约,乃至视之有则,操之得要,物流不牵,知止有定,人品学问,俱日日增长耳。遂手订《学规》、《条规》,均各十条,大要不过劝人静专笃一,树本培根,修诚立志,力学向道,制外养中,改过迁善,变化气质,非仅知识学问日益丰富,即精神生命亦得以安顿。而日就月将,于一己之个人则盼其能成就生命人格;鼎新革旧,对家国民族则期其有所贡献。而告以来世君子,知继起者有责也。《学规》撰成后,刊物欲揭载者甚夥,然均一概谢绝,告以意在践履,非如其他论文,专为发表而作也。而来者成今,去日为昨,悠忽之间,竟九载矣。近《教育文化论坛》主编同仁,热心学术文化事业,好道之心胜于余,谦逊则余不如之。蒙其屡次索稿,以为一元鼓荡,亦可振奋人心,汇涓滴为河海。贞上起下,匹夫有责。绍华夏文明久不传之统于当下,文字本身内具之功用曷可轻忽耶?遂嘱敝院同道悉数录出,供天下贤德君子哂正焉。 辛卯年四月十日补记于筑垣水心溪梦馆之晴山书屋。
昔朱子手订《白鹿书院揭示》,将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五步骤,视为学问必不可少之次第,前四条博学、审问、慎思、明辨足以穷理,后一条笃行则关涉修身实践。盖知其理之当然,则当责其身以必然。好学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行合一,则仁智兼备矣。修身之要,莫过於忠信笃敬,迁善改过。而己所不欲,无施於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则为接物之要也。王阳明教示诸生,则以立志、劝学、改过、责善四事相规。盖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学不勤,必其志尚未笃也。志则志为君子,学则学为好人,於是改过从善,不能不讲矣。夫人之有过,大贤不免,然不害其为大贤者,为其能改。故不贵於无过,而贵於能改,朋友之道,即在能忠告而规劝之也。不欲必勿施,不得亦反求,凡攻我之失者,皆我之师耳!輓近马一浮创办复性书院,亦以为适於道者,必有四端:一曰主敬,二曰穷理,三曰博文,四曰笃行。亦无一不在本原实地上作工夫。盖主敬为涵养之要,穷理为致知之要,博文为立事之要,笃行为进德之要,四者内外交彻,体用始能兼赅。优入贤境圣域,必从此问途也。钱穆创建新亚书院,非特上溯宋明书院讲学精神,且亦旁采西欧导师制度,要在以人文主义为宗旨,沟通世界东西文化,为人类和平社会幸福谋前途。而一切学问知识,均以对国家社会人类之贡献为其目标。斯则足以说明,传统书院之精神,虽经历沧桑变故,仍可获取现代性之新生命,与时俱进,兼采众长,谋求自我之完善发展也。故书院者,非仅读书讲学之地,实为民族生命之中流砥柱,而与文化精神共存亡矣。虑始固不易,终成亦艰难。遥祧鹿洞,近绍龙场,开拓新宇,启迪后昆,兢兢之业,何敢不慎之乎?今值书院新址落成,爰缀前人之成说,补以今人之新知,汇为以下数条学规,愿四海求道君子,共勉旃焉。
一、书院自宋以来,历经千年兴衰发展,要皆以敦励品节,树立风声为办学原则。故今日重振书院精神,亦务必以道义之域自重,不可以声利之场见轻。盖品节不立,操守不坚,即不可为第一等人,亦不可作第一等事,更难以开辟人文精神之新天地。知识传授固然重要,生命教育则更根本。追求存在之真谛,升华人格之境界,展现生命之风姿,实现人生之价值,为书院第一义要务,必臻於正大光明操履纯熟之境域,方为真学问真工夫真意义真人生耳。
二、所谓第一等人与第一等事,即是将作人与作事打倂为一片,在作事中学作人,在作人中学作事,作人做事均不可以小成自安,务必以为己之学为根本,由爱家庭为起始,渐次扩大及爱师友,爱学校,爱国家,爱民族,爱人类。然着眼处虽高广宏阔,起点却本於内心光明之一念,孔子“反求诸己”之言,朱子“源头活水”之说,即此之谓也。
三、先有内在伟大之一念,才能有伟大之人格,先有伟大之人格,才能有伟大之事业。诚於中者必形於外,洵千古不易之至理也。故生命成长之学问,实不容忽视念头之工夫。一念合理,一念合道,一念不忍,一念慈悲,一念仁爱,即是胜境之开显,即为理想之实现,均关系人格高低甚大,影响事业境界非浅。若无仁心大愿诚於中,何有人格事功形於外?旷观古今中外,凡身败名裂者,往往皆出於一念之差,具见念头工夫,实不可不惧,亦不可不慎也。
四、由完成伟大之人格而完成伟大之事业,亦即作人与作事合为一体,二者皆力求圆融俱化且臻於胜境,则勤学之工夫,尤不可一日放废,所谓业精於勤,荒於嬉,诚不易之论矣。自古迄今,能成大事业者,皆能出则行道,处则求志,珍惜寸阴,废寝忘食,有所不为,始能真正有为。未闻玩时惕日,碌碌饱食,无所事事,能有所成就者也。何况浮生浪死,蹉跎岁月,与禽兽同一存没,虚担一个人名,又曷以立於天壤间?
五、勤学好思之外,尚有必要益以虚心。盖古往今来,傲之一字,最为人之凶德,稍有膨胀,必眇视古人,轻慢师友,非惟害性,亦危及事业。故必以谦退自处,虚心接人,沉潜逊志,惟善是从。如此下焉者或可行为合礼,上焉者则直入形上之域矣。
六、成就伟大之人格,完成伟大之事业,不能不具备仁、智、勇三德。仁、智、勇三德固然需从心性本源开出,然亦未尝不可深入历史文化之整体求之。盖一切伟大之人格,均无一不在历史文化中产生,与之时时接触,相与为伴,视为师长,契合默应,必能启发自身之心性,完善个人之人格,增长学业之助缘也。仁人志士,宁有种乎?前贤虽逝,典型犹在,别人能为之,己亦必能为之耳。而人类之整体智慧及其成就,亦非透过历史文化始能落实。故学习历史文化,实即学习人类之整体智慧。然此智慧非悬空虚设之假想物,必有相应之行事以作见证,故历史文化之活泼经验,亦为人生智慧之来源。惟智慧不离於人事大道,方为活泼之真智慧。否则曲学阿世,孜孜营利,则难免不落入聪明诡诈一途矣。凡由历史文化涵化陶冶始终挺拔之人格楷模,凡民族生命经历忧患仍能延续之精神命脉,均足可予吾人以力量,为后学添信心,而无限之道德大勇,亦可由此涌起矣。孔子云:“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能同时兼具此三德,则一切人生困难,岂能不摧廓战胜者乎?然勇者之所以不惧,必依於仁智,而仁智皆内具於心者,则必能敬重人类之历史文化,敬重一切活生生之生命与人格,敬重与此生命与人格息息相关之伟大人生事业。
七、欲成就伟大之事业,必先成就伟大之学业。成就伟大之学业不能不脱心志於俗谛之桎梏,以发明真理为职志;成就伟大之事业亦必担负起人类群体之责任,以服务於社会为光荣。非特要蔚成学风,起一代人文,更要聚为良习,兴百年礼乐。此皆非取消而实为成全人之天才与个性也。故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无论於学业於事业,均为至要至大之关键焉。
八、成就学业既要吸收人类之智慧,亦必须具备广博之知识,不能不有专长,亦不能不兼备通识。视野必广阔,工夫必精熟。由浅近入高远,虽高远仍平实,所谓极高明而道中庸是也。而沟通中西,融贯合一,既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又注意兼采外来学说之精华,则尤为善治学者所应注意。运转时代,创辟未来,不能不具备学养,亦不能不复活文化爾!
九、人格之超拔挺立,必从日常小事作起。以理养心励志,以礼端行肃容,久久习之,日日积之,自可萃成深重凝厚之气质,化为方正本真之举止。前贤范导培育诸生,皆从端正行为入手。所谓居处必恭,步立必正,视听必端,言语必谨,容貌必庄,衣冠必整,饮食必节,出入必省,读书必专,写字必楷敬,几案必整齐,堂室必洁净,相呼必以齿,接见必有定,修业有余功,游艺当适性,诸如此类之修身习礼要求,均不可不随时注意省察克治也。必在微细处痛下绳己工夫,始可焕焕然昭显生命之精神,而人文化成之事业,亦必待礼乃可成也。
十、陶适情趣,澡雪精神,疏瀹性灵,亦为学问之所必须。志於道,据於德,依於仁,游於艺,孔圣之言,体相用兼赅,成人之学备矣。成道成德成仁之外,尚有必要成就性情之世界耳。而由仁发艺,以艺护仁,仁艺相得,真性情始可开出也。读书治学,交友处世,必至俯仰不愧,乐天知命,鸢飞鱼跃,一派活泼生机之境,方为真学问真人生矣。而体验性情,开发灵根,发抒心志,於义亦大矣哉!由用见体,依体起用,艺不离仁,仁不离德,德不离道,行仁泳艺,内外交徹,道德即在其中矣。如此则非特活泼之生命能够沛然彰显起用,文化之精神亦足以昭示於世人矣。
岁次丙戌金秋吉日止善撰
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全体同仁立
附录:
中国文化书院条规
此贵州大学讲学之地,论道之场也。天地乾坤之正气鈡毓之,先圣先哲之精神依凭焉。凡至者常怀如在之心,则一器一物不敢泄越,一草一木不肯损伤,况自蹈非礼,自毁人格乎?故谨列公共条约于下,愿与诸君子共守之。
一、书院为教育人材之地,理应砥砺奋发,敦崇学业,端方不苟,整齐清肃,故不得引朋呼类,大声喧哗,更不容许酗酒废荡,乖行滋事。
二、内外竹木花草,不得损伤
三、墙壁门窗地面,不得侮蔑涂抹
四、桌櫈须用两人共举,不得拖拉,以免坏及地板,并不得迁移院外,以致混失。
五、讲学论道,自有乐地,不得恣谑轻慢,不能唱流行歌曲,不容秽语伤人,不许亲暱浪嬉,不容群聚戏游,以为院内清净之地玷。
六、用物须当珍惜,借书必须按时归还,以备其他师生取阅,庶见书院一体之仁。
七、朋友有过,必当规劝,勉其所已至,勖其所不能,然不许讦人阴私,以说长论短为能事,亦不能相互标榜,养成浮泛之作风。
八、凡来访问讲学者,例得供茶,须备饭招待者,概不得超过四肴一汤。会讲活动用餐人数较多时,一般均不设席,概以盒饭招待,以食足充腹,饮足合欢为限,避免剩余损德耗财也。闲游参观者,则例不供给。要之,去浮从雅,变奢为俭,端正世风,当自书院始。
九、凡有会讲、报告等学术活动,目的皆在于辅仁,故必须相待以诚,相敬以礼,有善相劝,有过则规。议论倘有不合,必虚心聆听,反躬自问,以全交友之道,成就谦退之德。责善不从,规过则怒,则人生大病,不可不痛改也。
十、不得将品德卑污放荡无赖之人引入书院。盖“善与善俱,则不善蔑由生”,“日与正人俱,则日进于正”,故不可不慎矣。
岁次丙戌金秋吉日止善撰
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全体同仁立
作者惠赐儒家中国网站发表
【下一篇】【姜志勇】儒学复兴:理想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