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冬梅 著《皖籍思想家文库·朱熹卷》出版暨后记

栏目:新书快递
发布时间:2021-11-18 20:45:26
标签:吴冬梅、朱熹卷

吴冬梅 著《皖籍思想家文库·朱熹卷》出版暨后记

 

 

 

书名:《皖籍思想家文库·朱熹卷》

作者:吴冬梅

出版社:安徽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年09月01日

 

作者简介

 

吴冬梅,安徽枞阳人。主要从事朱子学与宋明理学研究,现任南京晓庄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安徽大学中国哲学与安徽思想家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曾任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哲学与文化所文化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在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后工作站交流学习。代表作有《朱子心论》(安徽,2013),《哲语解悟·两宋卷》(安徽,2012),在《中国哲学史》《社会科学战线》等发表朱子学术论文数篇。吴冬梅副教授是安徽省哲学学会副秘书长、安徽省朱子学会理事,目前正主持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孵化项目:“以水喻性”的嬗变与宋明理学心性论的发展,安徽省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研究课题:朱子《明道论性说》对明道心性论的反思与挽救。

 

内容简介

 


本书分前言、本论和文选。前言主要聚焦于总述朱子精致、思辨、丰富的理学思想体系,概括介绍本书系统而精炼的写作特点。本论包括朱子生平简介、思想研究、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及价值。生平方面,力求做到简明扼要,以朱子的哲学思想——理学为主线刻画朱子的理学心路历程。思想方面,力求做到系统全面,按照朱子思想的主要内容(哲学、政治、伦理、教育、文学、美学、经学、史学、经济、法律、心学、科技等十四个方面)进行系统阐述。地位与价值方面,力求做到客观理性,透过笼罩在朱子头上的光环,消弭对理学集大成者的崇拜,客观理性地描述朱熹在思想史上的价值和地位,既不夸大,也不贬低。在文选方面,力求做到系统性和代表性。系统性表现在根据朱熹思想哲学、政治、伦理、教育等十四个方面分门别类遴选相关文字段落;代表性表现在从朱熹繁多的著述中按照思想分类筛选有代表性的相关论述。

 

以往对朱子思想的研究,多以朱子的某一方面思想如人性论、本体论等为重点进行研究,均有独到见解,但就“哲学、政治、伦理、教育、文学、美学、经学、史学、经济、法律、心(理)学、科技”等各个方面系统研究朱子思想而言,还有待拓展。作者做到了尽可能多地学习前圣时贤的相关研究成果,借鉴他们的观点,简明扼要、系统全面地凝成此书。尤其注重向读者展现朱子理学之路的艰难历程、思想体系的本质精髓,以滋养后学精神,体悟大道,践履理想。激励来者,学朱子可学之处,行朱子可行之处,忧国忧民、学无常师、辩论明理、诲人不倦、笔耕不辍,努力做一个较为完美的“我”。而这个“我”一直在途中……

 

目录

 

绪论

前言

一、精妙而丰富的思想体系

二、系统而精炼的写作特点 

第一章  朱熹生平简介  

第一节  出入佛老   

第二节  复归理学 

第三节  砥砺理学

第四节  践履理学 

第五节  武夷讲学

第六节  奏事风波

第七节  振民革弊 

第八节  庆元党禁 

第二章 朱熹思想研究

第一节 哲学思想  

第二节 政治思想 

第三节 伦理思想 

第四节 教育思想 

第五节 文学思想 

第六节 美学思想 

第七节 经学思想 

第八节 史学思想 

第九节 经济思想 

第十节 法律思想 

第十一节 心(理)学思想

第十二节 科技思想   

第十三节 子学思想   

第三章 朱熹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及价值

第一节  构建完善的理学体系 

第二节  得到官方认可

第三节  影响国内外  

附录  朱熹文选

一、朱熹哲学思想

二、朱熹政治思想

三、朱熹伦理思想

四、朱熹教育思想

五、朱熹文学思想

六、朱熹美学思想

七、朱熹经学思想

八、朱熹史学思想

九、朱熹经济思想

十、朱熹法律思想

十一、朱熹心(理)学思想   

十二、朱熹科技思想  

十三、朱熹子学思想  

参考文献 

后记

 

后记

 

这本书终于到了要写“后记”的时候了,“写后记”标志着这本书快完工了。虽然“快完工”,但是我并没有一种很轻松的感觉。

 

为什么呢?因为,我一直在思索:这本书的存在到底有什么意义?因这本书是一套丛书中之一册,所以必须按照丛书的总体要求来编写,包括“本论”与“文选”两个部分,“本论”又包括“生平简介”、“思想研究”和“历史地位(思想价值)”。基于此,心为形役,我很惶恐,这本书能有什么创新之处?又因为研究朱熹及其著作的成果不胜枚举,我更加惶恐,这本书的创新之处是什么?

 

自2008年因攻读博士学位的需要,我开始研读朱熹的著作,练习撰写关于朱熹的论文,至2011年终于以《“心与理一”与“超凡入圣”之学——朱子心论研究》一文作为学位论文而按时顺利毕业,实在是侥幸。2013年此文经修改后在前辈老师的关怀下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因鄙人生性驽钝,又固守没有“创新之处”不肯下笔成文的“毛病”,所以走上现在的工作岗位之后一直在研读朱熹的著作,写出并发表的关于朱熹的论文却并不是很多,实在是惭愧。朱熹的著作可谓是汗牛充栋,朱熹的思想可谓是博大精深,虽然自2008年至2019年已有十余年,古语云“十年磨一剑”,我的剑不仅没有磨成,甚至还没有成胚。于是我更加惶恐了。

 

在诸多的惶恐与不安之中,在诸多的电脑屏幕的荧光漂白了我的双眼的夜晚之中,这本书还是快完成了。虽然就朱熹的某一两个方面的思想而言,自我感觉还能做到有一些自己独到的看法,但就“哲学、政治、伦理、教育、文学、美学、经学、史学、经济、法律、心(理)学、科技”等各个方面思想而言,我只能做到尽可能多地学习前圣时贤的成果,借鉴他们的观点,简明扼要地汇集成书。因此,这本书于我来说,是一个通过学习而得来的成果,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这个学习的过程永远不会结束,一直延续到生命的尽头,还有很多没有学习完。

 

在本次的学习的过程中,我有很多感受。其一,在前圣时贤面前,我基本是个研究朱熹的小学生。其二,我希望把我从朱熹那里学到的告诉正在学习和将要学习的同仁。从朱熹那里,我学到了什么?

 

从朱熹那里,我学到了要忧国忧民。要怀忧国忧民之心,行忧国忧民之举。朱熹无论是在泉州同安主簿任上、还是在漳州和潭州等任上,他都竭尽所能为一方百姓谋福,想方设法减免赋税,赈灾济急,整顿吏治,移风易俗,虽极力倡导正经界而终不能行等等。朱熹曾经上《壬午应诏封事》、《庚子应诏封事》和《戊申封事》等,陈述自己的治国主张,主张“正君心”、反和主战、任贤使能、省赋恤民、反佛崇儒等等。

 

从朱熹那里,我学到了要学无常师。在吸取诸家之长的基础上,形成自己较为完善的思想体系。朱熹开始就学于胡宪、刘勉之和刘子翚等,又曾向道谦学禅;潜心研究周敦颐、二程、张载理学,又儒、佛、道无所不学;还拜访过李樗、林之奇、刘藻、任文荐、林光朝、方翥、陈俊卿等等。直到31岁时在延平正式拜李侗为师,受教两个多月后,才尽弃释老“异学”,而后经过多年的砥砺最终构建了自己较为完善的理学体系。

 

从朱熹那里,我学到了“理”要愈辩愈明。在与时贤的反复辩论中受到启发,不断完善自己的思想体系。朱熹曾与吕祖谦倾心交谈,与蔡元定讲论经义,与何镐论学,与张栻等人论中和,与陆氏兄弟等人论心与理、无极与太极,与陈亮等人辩义利与王霸,在不断地辩论中不停地反思,在不停地反思中用心总结,在总结之后又进行新的辩论,又反思、总结,如此不已,最后尽可能地完善自己的思想体系。

 

从朱熹那里,我学到了要诲人不倦。以教育来者后学为己任,在教育他们成人的同时延续自己的学术思想。自从朱熹在20岁回祖籍婺源省祖墓时收了平生第一批弟子,直到逝世从没有停止过对教育的重视。在任时整顿县学、整顿军学,颁布《谕学者》、《谕诸生》、《谕诸职事》等,延师聘教,亲自讲授,使学风为之一振。朱熹重建白鹿洞书院,作《白鹿洞赋》,定《白鹿洞书院学规》;重修岳麓书院。在野时建寒泉精舍、武夷精舍;建竹林精舍,后扩建为沧州精舍;创立紫阳书院,以之为教育提供良好的场所和规范的制度。

 

从朱熹那里,我学到了要笔耕不辍。在庆元党案发生后,朱熹忍辱负重,虽疾病缠身,仍笔耕不辍,先后编纂、整理和修订了《学校贡举私议》、《增损吕氏乡约》、《资治通鉴纲目》、《孟子要略》、《韩文考异》、《大学章句》、《周易参同契考异》、《尚书解》、《楚辞集注》、《楚辞后语》、《楚辞辨证》、《简斋诗集》等著述。其中《大学章句》是朱熹毕生致力的经解之一,前后做过不计其数的反复修改,直到逝世的前三天,还在对其某些章节作进一步修改。

 

从朱熹那里,我们可以学到很多。并不是说,凡是朱熹的我们都要学。也不是说,凡是朱熹的我们都可以学得到。我们要学其可学之处,行其可行之处,努力做一个较为完美的“我”。这个“我”一直在途中……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