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达 著《“成圣”即“王道”——荀子思想的还原与建构》出版

栏目:新书快递
发布时间:2021-11-18 20:54:42
标签:方达、荀子思想的还原与建构

方达 著《“成圣”即“王道”——荀子思想的还原与建构》出版

 

 

书名:《“成圣”即“王道”——荀子思想的还原与建构》

作者:方达

出版社:学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10月

 

作者简介

 

 

 

方达,1987年生,浙江浦江县人,哲学博士,现为华东师范大学先秦诸子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先秦诸子哲学及思想史研究,已在《文史哲》《中州学刊》《人文杂志》《湖南大学学报》《暨南学报》《道家文化研究》等杂志发表论文20余篇,并著有《荀子评注》(北京商务印书馆)一书。

 

内容简介

 

自清代荀子思想复兴至今,荀子重“礼”并继而在政治领域展现积极意义已经成为共识。但与此同时,荀子思想在道德自觉层面的缺位也促成了许多相关的补足工作。实际上,无论是思想史背景下的孟、荀互补,还是哲学领域的道德形而上学建构,荀子思想的既有印象都源自宋代以来理学坐标系中对先秦荀子思想背景、概念逻辑系统的遮蔽。在先秦诸子学“务为治”的整体视域下,荀子从“天”到“人”逐层建构起一套基于“天职”与“人职”的由“成圣”达成“王道”的最终秩序生成模式。在“天职”层面上,“涂人”不仅由“天政”获得现实世界的意义根据,而且还通过“天官”“天情”“天君”得到了“天人相参”的基本资质。转到“人职”的层面上,当“涂人”的“天官”“天情”由于现实物质供养的需求而出现群体意义上的“情欲”后,“涂人”不仅由“情欲”与“天政”的冲突而获得了完成“天功”的动力,也开启了“成圣”过程中“涂人”通过“积”“伪”产生的不同效果而构建起差等秩序结构的这一“王道”过程,并进而最终形成“礼”与“天下”的基本特征与意义。也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荀子思想中的“天”“性”“情”“积”等概念有着自身独特的概念源头与涵义。总而言之,先秦诸子学的整体思想特征与荀子思想的概念逻辑系统,相互交织在一起为看待汉代以来“经”“史”“子”所构成的古典学术图景提供了特有的视角。

 

目录

 

导论

一、“成圣”与“王道”问题的思想史背景

二、“成圣”与“王道”问题的哲学分析及理论困境

三、“成圣”与“王道”共同价值根基及“礼”秩序原则的还原与建构

四、结语“成圣”与“王道”问题对“经子关系”历次转向的启示

 

第一编 荀子思想研究背景的还原与设立

第一章荀学研究发展史的一般叙述

一、以孟荀关系为线索的荀学研究的四个阶段

二、现代学科化视野下的荀子思想研究

三、“人”与“礼”作为荀子思想研究中核心问题的说明

四、对荀子思想研究中核心问题自洽性的追问

 

第二章“道统”与“治”:荀子思想研究背景的反思与荀子思想核心问题意识的确立

一、“道统”:对荀子思想研究背景的深入反思

二、“治”:荀子思想真正核心问题意识的确立           

 

第三章“经子关系”:先秦两汉时荀子思想发生及承续的背景还原与设立

一、荀学研究与清代“经学”

二、清代“经子关系”流变及其涵义

三、荀学研究对古典“经子关系”的证成

 

第二编 荀子思想中“礼”的概念还原与“成圣”作为“王道”唯一基础的理论建构

第一章、“治之经,礼与刑”:荀子思想中“礼”概念的功用还原

一、“礼”在修为层面对“人”呈现出的基本原则

二、“礼”在社会层面对“人”呈现出的基本原则

三、“刑”对“礼”与“人”相互关系的积极作用

 

第二章“礼者,治辨之极也”:荀子“礼”思想的价值根据何在

一、“礼”对“成圣”的理想规定

二、“礼”对实现“王道”的理想规定

三、“成圣”“王道”何以可能与“礼”价值根基的追问

 

第三章、“成圣”决定“王道”——荀子“礼”思想特质的还原与生成机制的建构

一、荀子“礼”的功用、特质及问题

二、“成圣”与“王道”:荀子“礼”的目的指向与理论背景

三、“称情立文”:荀子“礼”的生成机制与关键环节

 

第三编 荀子思想中“天”“性”“群”的概念还原与“涂人成圣”的框架建构

第一章“天有其时,人有其治”:从“天人关系”的角度解决“成圣”“王道”价值根基何在的可能性

一、“天命”与“天道”对荀子“天人关系”的影响

二、“天人相分”与“治”:荀子“天人关系”下“人”主动性的凸显

三、“天人相参”:荀子“天人关系”下“人”给“礼”提供的价值依据

 

第二章、“涂人何以为禹”——荀子思想中“群”作为先天价值根基的再考察

一、公民与社会:荀子“群”思想的当下理解向度

二、“涂人”与“圣人”:荀子“群”思想的诸子学向度

三、“群”与“周文”:荀子思想中价值根基的历史来源

 

第三章荀子思想中“性”的概念还原——《性恶》的文本结构与荀子的思想体系

一、“性朴论”与《性恶》文本结构的重审

二、荀子之“性”的几种理解向度:以诘辩“性善”的方式展开

三、荀子“性论”自洽性的追问:以“问者曰”的方式展开

四、“质”与“具”:荀子之“性”的确切涵义及相应理论体系

 

第四章、先秦孟、荀“性论”的概念及理论体系还原

一、孟、荀之“性”原始涵义辨析

二、“天行有常”命题对荀子“性论”的确证

三、先秦孟、荀“性论”理论体系的文献例证

 

第四编 荀子思想中“心”的概念还原与“涂人成圣”的方法论建构

第一章“心”:“涂人何以成圣”的内在方法

一、荀子之“心”的基本特质

二、“心”的运行与“治”的达成

 

第二章“辨”与“辩”:“涂人何以成圣”的外在方法与“王道”秩序原则的展现

一、“辨”与“辩”:“人”达成“治”与“礼”的具体路径

二、“辨”与“辩”的形式及对应的“成圣”原则

三、“辨”与“辩”的能力差异及“王道”对应的理想差等秩序

 

结论 对荀子思想还原、建构的总结与延伸

第一章荀子思想的理论统一性与意义

第二章“成圣”伦理与“王道”政治——“诸子学”整体之思

一、晚明以来诸子研究思潮之内理

二、“诸子学”的历史分期与义理转向

三、“诸子学”的内在基本脉络与重要观念、逻辑系统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