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磨一剑,十卷本学术版《中国哲学通史》出版
来源:武大新闻网
时间:孔子二五七一年岁次辛丑十月二十日丙子
耶稣2021年11月24日
近日,由哲学学院郭齐勇教授担当主编,联合相关中国哲学史专家、学科带头人共同编纂完成的十卷本学术版《中国哲学通史》由江苏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目前已出版先秦卷、秦汉卷、宋元卷、清代卷、古代科学哲学卷五卷,魏晋南北朝卷、隋唐卷、明代卷、现代卷、少数民族哲学卷等五部著作也将陆续推出。
《中国哲学通史》(学术版)是一套全面阐述中国哲学发展历程的学术巨著。全书共10卷,逾600万字。内容上起先秦,下迄现代。哲学学院麻天祥、田文军、吴根友、文碧芳、秦平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胡治洪等为该丛书主要作者。该丛书入选国家出版基金项目,首次将中国哲学史的书写截至1949年。其中前8卷按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现代等8个阶段分卷安排,后2卷则为“中国古代科学哲学”和“中国少数民族哲学”专卷。
郭齐勇等以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以深厚的学养学识,回答了“中国有无哲学”的问题,阐明了中国哲学的“问题意识”和特点。据悉,该丛书的编著有四个特点:一是问题意识与方法论的自觉;二是内容丰富,通贯百家;三是重视重释老材料,发现新材料;四是言说与体验的统一。此外,该丛书深度建构、阐发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较为完备的哲学思维发展史,体现了中国人的哲学智慧、超越境界、身心修炼、言说论辩的特色及其与欧洲、印度等哲学智慧的不同。
自2006年启动以来,该丛书在撰写和出版过程中,江苏人民出版社前总编府建明编审率编辑团队精心编校、反复打磨,终于在十五年之后得以出版,并尽力使这套丛书从装帧设计到内容结构再到语言表达渐趋完美。
《中国哲学通史•先秦卷》郭齐勇著。该卷讨论殷商时期的宗教与政治,西周的天命论与礼乐文明,春秋时期的哲学思想,孔子、老子、墨子、孙子、子思、孟子、庄子,名辩思潮与惠子、公孙龙子,后期墨家,《易经》与《易传》,管子与稷下学宫诸家,《礼记》、郭店与上博楚简及荀子代表的战国时期儒家,法家传统与商鞅、韩非子的哲学等,并探讨中国哲学的突破。
《中国哲学通史•秦汉卷》丁四新、龚建平著。该卷共分16章,主要梳理和论述了秦朝、西汉和东汉三个历史时期的哲学观念、命题、思潮、人物、著作及其成就、意义等内容。此外,该卷还部分涉及了秦国和汉魏之际的哲学。秦汉哲学是如何展开的,它包括什么主题、线索,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问题,都是该卷关心的重点。
《中国哲学通史•宋元卷》田文军、文碧芳著。该卷考论宋、元哲学,既注意把握宋元哲学演生发展的时代条件、理论趣向、思想渊源与学术追求,也注意清理宋、元哲学演生发展的历史脉络与逻辑线索;既注意以中国哲学的传统概念、范畴来概括宋、元哲学的思想内容与理论系统,也注意从本体、功夫,或发展、知识、价值的角度辨析宋、元哲学的理论得失。
《中国哲学通史•清代卷》吴根友著。清代哲学可分为清初、清中叶与鸦片战争前后三个阶段。本书认为,清初哲学在哲学性质上属于“后理学时代”的哲学,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等人的哲学思想,基本上是以宋明哲学的批判者的姿态出现的;乾嘉时代的哲学以道论为其形上学,以“人文实证主义”为其方法论,经学家戴震与史学家章学诚是该时代哲学的两面旗帜;鸦片战争前后的龚自珍是清代哲学转折的关键人物,其“农宗”哲学思想是中国古典形态朴素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魏源则较为全面地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系统主张。
《中国哲学通史•古代科学哲学卷》吾淳著。该卷所考察和探讨的是中国古代哲学与知识或科学的关系,这既包括知识或科学对哲学的影响,也包括哲学对知识或科学的影响,具体来说,它涉及科学活动中的哲学内容,也涉及哲学思考中的科学内容,还涉及哲学与科学共同使用的观念、概念以及思维、方法。
(本文来源:武大新闻网 通讯员:严璨、邓莉萍 供图:哲学学院 编辑:付晓歌、相茹)
责任编辑:近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