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海涛作者简介:姚海涛,男,西元一九八一年生,山东高密人,山东大学哲学硕士。现为青岛城市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先秦儒家哲学、荀子哲学。 |
斯文恒久远 经典伴我行
——一名经典诵读班成员的琐忆
作者:姚海涛(青岛城市学院)
来源:作者授权 儒家网 发布
原载于《山东大学报》2021年第31期(总第2229期)月末版第H版“艺术人生”栏目
今年夏天,我差旅途中路过母校山东大学,遂与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中心的张克宾兄小聚。张兄与鄙人硕士同班、同宿舍,同窗共读三年,上学时有着诸多共同言语,结为挚友。毕业后,二人虽分散东西,但经常交流。张兄一直是我学术上的榜样,如今他已是山大齐鲁青年学者。席间,他提到颜师炳罡的“《经典伴我同行:经典诵读二十五周年纪念》征文活动”,建议我写点回忆性的文字。因为我们两人都曾是经典诵读班的学生,如今从事的专业都是中国哲学。我觉得可以写一写,纪念那一段值得回忆的时光。回家之后,我又犹豫了,觉得自己人微言轻,写纪念文字,意义可能不大。但思量再三,最终决定写一写,为了曾经的过往,为了当年读的永恒经典,为了颜老师的辛勤付出,同时,也为了纪念经典对我人生带来的改变。我想,作为当年普通的经典诵读班中的一员,追忆过往,便是意义。
2004年的秋天,记得那是个下雨天,我来到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报到入学,进入中国哲学专业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儒家哲学。何其幸运,能进入百年名校,能接触到传统经典,能遇到包括颜师在内的一众哲学院的老师们:授业恩师苗润田先生,上课时叫我“小伙子”的王新春教授,讲授老庄哲学的丁原明教授,刚刚归国加盟山大为我们讲授专业外语的谢文郁教授,还有隔壁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咖何中华教授……为了这次回忆,我找到了2007年毕业时的“就业推荐表”,看到了当年所学的主要课程。回忆将我拉回十四年前,课程中的《儒家文化与当代社会》《荀子导读》等的任课教师便是颜老师,这些课程对我的影响太大了。《荀子导读》的课堂笔记,我保留至今。记得《荀子导读》课,当时没有教材,我们去图书馆借,所以上课用的《荀子》版本五花八门。同学们从洪家楼校区图书馆借的是1974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荀子简注》,封面无图案,是淡灰泛蓝色的。颜老师用的则是北大注释组1979年由中华书局出版的《荀子新注》,封面有图案,是更深一点的蓝色。此课程为我种下了研究荀子的种子,让我如今陪着《荀子》这本经典一直往前走,直接决定了如今我的研究方向便是荀子哲学。
上学期间,最让我惊讶的是,颜老师开了一门神奇的课——《经典诵读》。每到学期初,颜老师将写着经典诵读时间、地点、内容的一块小黑板放在学院门口。周五晚上7点,“不占学分、不占学时、来去自由”的经典诵读课在当时哲社学院二楼(如今已属外语学院的楼),由颜老师带领大家诵读、讲解。当时读的最多要属四书,比如上学期读《论语》,下学期读《孟子》。所以,颜老师“颜四书”的名号也就不胫而走。
对于山大学子来说,准备一本《四书章句集注》,就可以进入课堂,品味经典了。对于当时的我来说,这一形式固然非常新颖,但我甚至觉得颜老师开这样一个班,是冒险的举动。颜老师当时已是知名博导、教授,何必作此出力不讨好之举?要是没人来上课,岂不是会“打脸”“跌份儿”吗?要知道,上经典诵读班全凭自觉自愿,全凭着学生一腔子对传统文化的热情,而这热情到底能够维持多久呢?带着一种不可理解的疑惑,我参加了经典诵读班。
随之而来带给我的,就是“震撼”了。周五白天,洪家楼教堂里的钟声响了,一群鸽子在广场上空盘旋。周五晚上,经典诵读班真火啊,次次爆满。不仅有文学院、哲学院的文科生,还有数学学院、控制学院的理工科生来诵读,甚至还有山东经济学院(现山东财经大学)的学生慕名前来。作为哲社学院学生的我们,竟然还有不少抢不到座的时候。我们就到隔壁教室去搬凳子。有时教室人实在太多,教室里的凳子放不下了,我们就在教室后面站着,手中捧着《四书章句集注》,跟着颜老师的节奏,读着、听着、思索着。
颜老师上课时非常有激情,发言往往振聋发聩,他对传统文化的礼敬之心,让所有在场的学生深受感染。记得他经常和我们讲,你们在座的,毕业之后很多要走上教育工作岗位,你们有机会一定要大力弘扬传统经典。他还经常讲,儒家文化是中国人的生命底色。记得他在山东友谊出版社出版过一本专著《生命的底色》,是“当代博士生思辨集粹书系”的一种。每每听罢颜师之“棒喝”,心中陡然升腾起一种责任感与使命感。颜师炳罡的教诲,我从来不敢忘记,也不会忘记。
事后想来,此种形式的经典诵读课程,只有像山东大学这样有着百年文化底蕴深厚的学府才能开得起来,也只有像颜老师这样有古儒之风、有授课热情与个人魅力的老师才能带火经典诵读。
毕业之后,我来到了现在的工作单位,一干就是十四年。我一直在默默关注着颜老师,关注着网络上关于他的新闻——提倡“民间儒学”,每年孔子诞辰日带领学生祭拜孔子,编写《荀子研究》等等。我也学着像颜老师一样,在工作单位任孔子学堂主讲教师,在国学社开设经典诵读课程。当然,我做得远远不够,我会以颜老师为榜样,在传统文化普及与研究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最后,让我以一首小诗结束对经典诵读班的回忆吧。
忆他年颜师授课有感
洪楼钟声今何如?犹忆兰陵是周五。
礼义文理荀卿子,雅文辩慧颜四书。
性虽愚鲁忝就列,焕若发蒙扫踌躇。
崔琰已留述初赋,一沤入海终归朴。
责任编辑:近复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