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藤将之 着《后周鲁时代的天下秩序──〈荀子〉和〈吕氏春秋〉政治哲学之比较研究》出版
书名:《后周鲁时代的天下秩序──〈荀子〉和〈吕氏春秋〉政治哲学之比较研究》
作者:佐藤将之
出版社:台湾大学出版中心
出版时间:2021年12月
【内容简介】
公元前256年,周赧王被秦昭襄王所征服。由此,战国时代最后阶段的华夏世界进入三十五年的「后周鲁时代」。
本书提出:在此时期周天子不在的政治权威空白时期,实为《荀子》和《吕氏春秋》两书之出现的主要契机。以这样历史背景为主要契机诞生的两书,其政治哲学的目标便应该在于构想能治理全天下人民之国家的建立──《荀子》探求未来以礼义治理天下的君王;《吕氏春秋》则向已成为「de facto天子」的秦王,为提升至名正言顺的天子,提供政策纲要和实践细则。
作者根据较为严谨的「观念史/概念史」分析,阐述《荀》、《吕》两书在思维上、概念上、论述内容上等多层次的思想特质及其历史角色。期盼本书在战国秦汉时代的历史和思想相关议题之探讨能够提供较新的切入点,并扩大研究视野。
【作者简介】
佐藤将之
荷兰莱顿大学汉学研究院博士,现任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先秦政治观念、诸子思想、荀子哲学、比较东亚思想等。着有《中国古代的「忠」论研究》、《荀子礼治思想的渊源与战国诸子之研究》、《参于天地之治:荀子礼治政治思想的起源与构造》、《荀学与荀子思想研究:评析‧前景‧构想》,以及多篇期刊和专书论文。
【目次】
作者序
序论
一、本书目的
二、本书内容和研究方法
三、本书架构
第一章 《荀子》和《吕氏春秋》比较研究之可能性
序言
第一节 「综合」还是「统合」?《荀子》和《吕氏春秋》的研究观点之「非对称」性
第二节 过去《吕氏春秋》研究的三条脉络
第三节 《荀子》和《吕氏春秋》的思想关系论
小结
第二章 「后周鲁时代」的开始与欲升天子的秦王
序言
第一节 秦国从「霸王」到「灭周」之路程
第二节 「后周鲁时代」的秦王:为了升为「天子」的尝试
第三节 嬴政时期的秦国对外政策
第四节 「后周鲁时代」的结束:往攻灭六国政策的转换
小结
第三章 「后周鲁时代」的秦国与《吕氏春秋》的登场
序言
第一节 秦国推动《吕氏春秋》的撰写之背景和契机
第二节 吕不韦编辑《吕氏春秋》的目的
第三节 《荀子》和《吕氏春秋》的思想之间是否有影响关系?
小结
第四章 治理天下人民的伦理学说:《荀子》与《吕氏春秋》的「诚」与「忠」概念
序言
第一节《荀子》「诚」概念的思想特色
第二节 《吕氏春秋》「诚」概念的思想特色
第三节 《荀子》和《吕氏春秋》「忠」概念的思想特色
小结
第五章 「人类相同」思想之展开:《荀子》与《吕氏春秋》的「人」观与「群」论
序言
第一节 《荀子》和《吕氏春秋》的「人」观
第二节 《荀子》和《吕氏春秋》的「养生」论
第三节 《荀子》和《吕氏春秋》的「群」论
小结
第六章 《荀子》与《吕氏春秋》「同类相应」和「染」的思维方式
序言
第一节 《荀子》和《吕氏春秋》中以「类」概念所呈现的思维方式
第二节 《荀子》的「渐」概念和《吕氏春秋》的「染」论
第三节 《荀子》和《吕氏春秋》的祸福论
小结
第七章 体现秩序的原理与其落实于人类世界:《荀子》与《吕氏春秋》的「理」和「公」概念
序言
第一节 《荀子》和《吕氏春秋》的「理」概念
第二节 《荀子》和《吕氏春秋》的「公」概念
第三节 《荀子》和《吕氏春秋》「理」和「公」概念的思想意义
小结
第八章 《荀子》和《吕氏春秋》的「天下」概念:「后周鲁时代」世界的地理和统治范围
序言
第一节 过去学者对中国「天下观」研究的贡献和限制
第二节 《荀子》的「天下」概念
第三节 《吕氏春秋》的「天下」概念
第四节 《荀子》和《吕氏春秋》「天下观」之间的异同和思想意义
小结
结论
一、本书探讨所得若干见解
二、《荀子》对秦王未来成为「天下之君」的看法
三、战国时代的终结和《荀》、《吕》两书对当时世局的思想角色之结束
附表
参考文献
一、传统文献
二、中、日、韩文近人著述
三、英文近人著述
四、网络资源
索引
人名索引
语词索引
文献索引
跋
责任编辑:近复